虽然因为彼得坚壁清野、游击策略导致物资紧缺、补给不足;虽然因为自己的运输部队转行当了别人的“运输大队长”,自己半分没捞着;虽然俄国冬天的鬼天气、连续地行军、补给的短缺导致士兵疲惫不堪、饥病交加;虽然大炮的炮弹、火枪的*的存量都接近枯竭,但是查理十二仍对战局充满信心,等到1709年春季来临的时候,他又率领着他的军队展开了进攻。在查理十二的一生中,他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做撤退,即使敌众我寡、即使物资不足、即使士兵疲敝,即使面对的事铜墙铁壁、枪林弹雨,他的一辈子都是在进攻,并最终倒在了进攻的路上。距离他倒下,还有9年。
这次,他把他进攻的矛头指向了波尔塔瓦要塞,于1709年6月17日率领这支百战百胜的雄狮围攻波尔塔瓦,而围攻要塞的那支军队,那里还有丝毫曾经驰骋沙场、威名远扬的钢铁雄狮的样子,他们面黄肌瘦,军装破烂不堪,手里的武器不在锃亮,飘扬的旗帜不在鲜艳,但是,他们的面容依然沉毅,他们的目光依然坚定,他们握住武器的手依然有力,他们的军姿依然挺拔无可挑剔,他们依然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的王能够带领他们取得又一次辉煌的胜利。整支军队散发出历经大战才有的那股子沉凝的气质,就像是一把还未拔出利剑,不出则已,一出光寒十九州。
彼得在得知消息之后,即刻率领大军支援。之前亲自指挥的击溃瑞典运输队的战斗使得彼得对新组建的俄军充满了信心,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查理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现在正是查理的力量最虚弱而自己的力量最强盛的时候,彼得觉得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决定亲自把这只年轻的狮子赶回他的老家。
局势对于瑞典来说极为不利,偏偏这个时候查理还在侦查俄军阵地的时候被俄国的神枪手给打了黑枪,伤势虽然不致命,但是却足以让他远离战场,他不得不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陆军元帅乌尔利卡埃利诺拉指挥,虽然元帅也跟着年轻的狮子王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但是跟查理查理不是一星半点。瑞典军队因为相信他们的王甘愿忍饥挨饿、衣食无着、贫病交加,现在连最后的一点坚持都没有了,命运女神似乎已经抛弃了查理,抛弃了他们。
埃利诺拉元帅在接过了指挥权之后,他想的不是如何击溃强敌,攻克坚城,而是被眼前的困难和敌人的强大吓倒了,他决定突破俄军防线并向北突围。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埃利诺拉考虑到现实情况的无奈之举,但是我觉得可能这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天才一样,那岂不是人人都是天才?!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埃利诺拉元帅最终将突围时间选在了1709年6月28号,为了保证人困马乏、缺枪少粮的瑞军能够顺利突围,埃利诺拉元帅将突围发起时间定在了凌晨三点左右,因为这这时正是一个人一天中最疲乏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瑞军被发现的几率和时间,每一分时间都是宝贵的。
终于,战役开始了,决定大北方战争、决定两个北欧强国、决定欧洲政治格局的战役开始了。最开始的时候,瑞典军占有优势,虽然他们早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他们的攻势依旧犀利,俄军节节败退,尤其是瑞典重点进攻的右翼,俄军的一些据点已经被占领。人数较少的瑞军让对手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精锐。但是,似乎战争女神站在了俄军一方,黎明之后,湿热的天气使得火枪和大炮发出的烟雾久久不能散开,挡住了瑞典人的视线,俄军的数量也导致瑞军的进攻势能不断衰减,最终给了彼得喘息的机会。彼得调集了多达二万五千人的援军将其布置在正被瑞军进攻的防线中央。并且有73门重炮作为火力支援。这支步兵不是纳尔瓦战役时落后的俄国军队了,他是彼得费尽心血组建的新的军队,这支军队最终没让彼得失望,它挡住了瑞典的进攻,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堤坝,挡住了洪水的冲击。
只要洪水的第一波被挡住了,那么堤坝就安全了;只要抵御住瑞典人的第一波最强大的进攻,那战役的结局也就注定了。俄军在成功抵御住瑞军进攻之后,它的人数优势、补给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俄军的骑兵击溃了瑞典军的左翼和中央,彼得亲率大军包围了瑞典军的右翼,战局已经无法逆转,瑞军被迫撤退。
虽然彼得获胜了,但是俄军也疲惫不堪,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放虎归山,而是选择了斩草除根,因为他清楚正是因为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查理没有斩尽杀绝才给了自己翻盘的机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局面握于我手,我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在彼得的一声令下,俄军开始追赶瑞典败军,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天后,瑞典军全军覆没,而查理本人,则被迫流亡到了奥斯曼帝国。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似乎也就打到头了,因为瑞典主力全军覆没,甚至连国王都被逼的有家不能回,这仗还怎么打。如果这是一般的国王的话,结局无外乎赶紧签不平等条约,趁着自己家还没被砸烂之前给自己留点家底。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查理拒不承认失败,在外人眼里看来瑞典已成的败局,在查理眼里只是些小小的挫折罢了,他依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瑞典也选择同他们的王战斗到底,战争依旧在继续。
波尔塔瓦之战虽然是彼得打胜的,但是最开心的我觉得可能还不是一雪前耻的彼得,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波兰国王强人奥古斯特。大家别忘了,这位可是生生被查理撵下王位的,这在之前可从来都没有过,顶多提前“预约”一下下一位国王(有的继承战争战胜方会指定战败方的继承人),而且为了撵他下来在波兰整整跟他耗了八年!指不定奥古斯特心里边怎么恨他呢。说句公道话,彼得之所以能在波尔塔瓦扬眉吐气还真得感谢仁兄,之所以彼得有了休养生息、带线偷塔的机会,那可是全靠着这位仁兄,要不是查理摁准了非要让他退位而跟他耗上了,没准俄国在发育起来之前就被查理一波带走了。
如果说第一开心的是奥古斯特,那第二开心的肯定就非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莫属了,自从1523年瑞典独立之后,好像除了在古斯塔夫二世刚即位的时候占过一点便宜之外,剩下的全是挨打了,基本上被修理了将近两百年,甚至差点被瑞典给合并了,要知道瑞典独立之前所在的卡尔马同盟可是丹麦说了算的。这俩货在得知查理一败涂地之后估计乐得嘴角能咧到耳根子,哈哈,查理,你也有今天!!!马上迫不及待地就和俄国结盟了,这时再不痛打落水狗,天理不容阿!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时的瑞典似乎就成了破鼓,都来争着抢着敲上一锤,不但是宿敌丹麦和波兰重新加入战争,英国荷勃兰登堡也加入了战团,都想着来分一杯羹。
虽然自己失败了,但是查理并没有灰心,他已经有了对抗俄国的办法,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因为奥斯曼帝国同瑞典一样,也跟俄国打了不少的“交到”,虽然打的这些“交到”貌似不是十分的友好。1676——1681年,俄国和奥斯曼这两家为了乌克兰广场的场子打了一场,这两家都想罩着,结果打了个平局,乌克兰广场一人一半。第二次就是一群小伙伴联合起来打了奥斯曼一顿,俄国也狠踹了两脚,并且抢到了亚速。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点查理认识的很清楚,他在到了奥斯曼之后,就开始怂恿奥斯曼对俄宣战,在这之中肯定是对俄国的实力各种贬低,对奥斯曼各种吹捧,如果要是翻过来,把俄军夸得天花乱坠,把奥斯曼贬的一无是处,谁还可能去打,除非有病….只有觉得有便宜可占,才可能颠颠地凑上去。
这个查理除了非常能打仗,应该也非常能忽悠,最终把奥斯曼苏丹忽悠的向俄国开战了,在1710年,派大军北伐俄国,把上次战争中丢了的亚速场子给重新夺回来了。这下彼得可就不干了,现在我可是打败了查理的这个绝世高手的人,在我被绝世高手修理之前(纳尔瓦战役)可就把你打的满地找牙,现在我赢了你居然还敢来,看我不抽死你丫的!彼得第二年亲自带着人就去砸场子了。
在瑞典和俄国互拍板砖期间,俄国经常人多欺负人少,现在轮到和奥斯曼对阵了,这一点也反过来了,成了奥斯曼欺负俄国人少了,虽然俄军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付奥斯曼,但是还是被奥斯曼的优势兵力包围了。迫于无奈,彼得只得与奥斯曼议和,不但丢掉了上次战争中抢来的亚速,还被要求拆除所有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虽然俄国失败了,但是这对于查理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奥斯曼胜利之后,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现在,依仗奥斯曼对抗俄国的计划也失败了,查理只得回到瑞典。在1714年查理回到瑞典时,他几乎是在于整个欧洲作战,但是他仍坚持战斗。在1716年,他又一次将丹麦打出了战争。狮子王依旧是狮子王,但是却已经无力回天,这次战争的胜利是狮子王最后的余晖。1718年,他又率领着军队出发了,这是他最后一次率军出征。在同年的11月30日,这位伟大的统帅,永远的倒下了,这一天恰好是纳尔瓦大捷的第十八年,十八年前,年轻的国王八千破三万,是何等的意气飞扬,英姿飒爽,十八年后,却倒在了战斗的路上。
查理死后,战争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俄国最终笑到了最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