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看完平州刺史裴庄的上书,李破军心底也是暗骂,渊盖苏文这是在找死,思想怕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突厥盖压诸国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实力强横,压的刚立国的大唐喘不过气来,可是十年后,攻守之势异也,大唐崛起了,而东突厥已经成了历史,西突厥也是远遁西域,销声匿迹。
这个关键时候渊盖苏文给漠北突厥余部派遣使者,肯定不是去串门吃烤肉的,截获的信里面,渊盖苏文竟是扇动突厥余部起兵造反,而他也会在辽东用兵,使大唐两面受制。
李绩如此大才,之所以一直留在并州,就是震慑突厥残部的,要不是侯君集坐罪处死,李绩也不会回来中枢担任兵部尚书,毕竟北方不可乱。
由此可见,大唐朝廷对于北方的重视,草原的平定可算是李世民平生最大的功绩之一,水算是李世民最有分量的功勋,可是渊盖苏文偏偏好死不死的动了大唐的逆鳞、动了李世民的逆鳞。
李破军收起奏疏,看了看殿中众人的反应,心下顿时明白,“诸公,事已至此,也无需再多说什么了,陛下,下旨吧”。
一看众人的脸色,无论是李世民还是众臣都是义愤填膺,李破军就知道,此战,势在必行,要知道现在的大唐不是几百年后的“大送”,无论是文臣武将,都有一颗敢战的心。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曾的站起身来,“辽东自秦汉之时,便是中华固有之领土,渊盖苏文弑主叛逆,定斩不饶,此外,前隋尽管无道,但阵亡在辽东的百万将士是我华夏血脉,至今曝尸荒野,英灵难归,朕作为中原正朔皇帝,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百万健儿报仇雪恨,诸公,即日起,发兵高句丽,此战,是为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李世民一番话引得殿中诸位七老八十的重臣血脉贲张,义愤填膺,纷纷高呼,“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翌日,正好逢着大朝会,例行朝会后,气氛一度凝固,殿中黑压压的数百位文臣武将都是有预感要发生什么,果不其然,李世民闭目道:“宣读檄文”。
“……辽东本中国之地,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者不可胜数。昔有京观,朕固毁去,可恨至犹在,长夜思而辍寝,朕今东征,誓要收复失地,为中国报父兄子弟之仇……”。
檄文一出,满堂哗然,没有反对,没有劝谏,熊熊的战意盈满了朝堂,李破军一举右臂,“收复失地,报仇雪恨”,呼喊之声响彻太极宫,直震寰宇。
待得呼喊声稍歇,李世民方才说道:“昔年前隋东征,裹挟青壮,强迫从军,朕此次发兵,乃发征兵令,天下青壮自愿随从,下面这句话,原封不动的昭告天下”。李世民忽的提高声音,诸臣立马竖耳听着,左右舍人立马提笔记着。
“高句丽本四郡地耳,朕发数万兵卒攻辽东,必诛东夷丑类,救吾子民于水火,欲为朕诛灭高句丽者,均可景从”。
简短的一句话,铿然有力,随着大朝会的结束,诸臣四散而去,不多时,整个长安沸腾了。
“你知道吗?皇帝要打高句丽了”,长安城西市,热闹的街头,人来人往,一个贩夫对着一个瘸腿的卖马的汉子说道。
那瘸腿贩马汉子一怔,继而惊呼道:“高句丽?辽东的高句丽?”
“还能有哪个高句丽,听说高句丽有个大奸臣,杀了国王,不对我大唐朝贡,还屠杀汉人,皇帝就下令收复辽东,也为几十年前隋那上百万死在辽东的将士报仇雪恨”。
贩马汉子听了,竟是呆住了,不自觉已经是泪流满面,“高句丽、高句丽……”,低声呢喃着竟是不由得咬牙切齿,忽的贩马汉子将手中缰绳高举,“某家残废之人,恨不能随圣人东征,若有壮士随军,某家便以这匹健马相赠”。
挑担的贩夫愣了一下,忙是问道:“你、你这是?”
“某家父兄,具都死在高句丽,某家这条腿,就是当年家母亲手打断的,为的就是躲避抓壮丁”,说着瘸腿的贩马汉子已经是泣不成声,一时间,街上行人具都是被触动到了,纷纷高呼,“收复失地,报仇雪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八个字,远胜辞藻华丽的檄文,市井之人不懂什么叫天威不可冒犯,不知道什么叫国家威严,只知道高句丽抢占了华夏的土地,杀害了华夏的子民。
甘露殿,谏议大夫褚遂良脸红脖子粗,“陛下,如今大唐名将辈出,您何必非要御驾亲征呢”。
长孙无忌也是轻声劝阻道:“陛下,朝中不缺良将名帅,区区高句丽四郡之地,探手可取,陛下如今也不需要像立国之时亲冒弓失,冲锋陷阵了”。
见得诸公纷纷劝谏,李破军便没有说话,只是这时,李世民缓缓打开了一封信,抬起头来竟已经是泪流满面,众人大惊,忙是下座低头跪着,不明白李世民为何如此失态。
“陈大德八百里加急的泣血上书,渊盖苏文,丧尽天良,屠戮夫余城等十余城汉民数以万计,掳掠汉民作为奴隶,见到陈大德的使团,汉民奴隶冒死上书,希望他能如实向朝廷禀告,希望朝廷解救他们脱离奴役”,李世民说着不禁哽咽。
“想朕不分华夷,爱之如一,未曾有半分轻贱胡夷,没想到这渊盖苏文狗贼,竟是驱使我汉民如奴隶,高句丽东夷丑类,朕必诛之”,李世民咬牙切齿拍桉而起,高声道。
众人惊住了,李破军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说话,李世民的怒火已经是上头了,此时,任何的劝谏都是多余的。
“朕御驾亲征之后,房玄龄,李大亮辅左太子监国”。李世民看了看李破军又是说道,李破军正要说什么,却是看见李世民坚定的眼神,无奈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