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
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却只知互相攻讦,所谓的党同者必伐异,便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了。至于政事,至于黎民,那实在是细微末节了。曾经,何成梁对东林党人抱有很大的好感,也曾因他们那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热血沸腾,然而自穿越而来刚到京城的时候一部分东林人的表现就十足的失望,更遑论其他所谓的齐楚浙诸党了。
就这样下去,慢慢的等待机会,还是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何成梁之前一直没有想好。在清丰,乃至在开州的时候,由于地方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加之地方势力并不是特别的强大,所以何成梁迅速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犁清了一切,重新建立秩序,最后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然而到了山东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好,何成梁心里没底,不过后来的所见所闻让何成梁下定了决心,他知道自己基本上没有机会在去和那些被自己成为顽固派的人妥协磨皮了,一是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够将这些已经僵化的势力争取过来,二是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粗通历史发展的何成梁知道只有在乱世的时候,才是各种势力重新洗牌的时间,也是最能够取得胜利的时机,然而何成梁知道自己已经等不到那个时候,不说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四五十岁,渐渐的失去了雄心壮志,就是这漫长的过程中那么多的百姓因此而失去家园,乃至失去生命,自己也会处于深深的不安之中。
倒不是何成梁把自己当成了什么圣人,而是何成梁现在已经更加清晰的明白的自己责任所在,自己不是一个政治家,至少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懂得那些所谓的妥协的艺术,而且在潜意识里,何成梁也认为,不同的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自己做了不了政治家,那么久做一个纯臣吧,不过这臣却应该是百姓之臣!
再说何成梁觉得自己也不是没有退路,现在自己手头的银子已经是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了,如果自己作为遭到强烈的抵制最后失败了,大不了带着钱财人员到闻州岛上去,济州虽然不过中原三县之地,却也能养活数十万人了,到时候编练军队,在策应朝廷打击建奴,只要不让建奴夺了这万里江山也就行了,顺便自己还可以做做闻州王之类的,何成梁略微自私的想到。
何成梁思绪千回百转,等他从沉思中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龙承业也已经告退离开了。
“是个不错的人!”何成梁对龙承业有说不上的亲切感,不由得自语道。
各项命令发布以后,何成梁暂时没有回济南,而是呆在东平州,亲自监督各项命令的执行,期间钱士完来了好几次书信,五一不是以委婉隐晦的措辞指出何成梁行事的种种不当,还暗暗表示已经有不少人到济南去找他主持公道了,钱士完希望何成梁能够收回一些命令,特别是那个以地契为主要依据认领土地,无地契之地收归官有的命令,不少人不敢直接找何成梁,已经找到了钱士完这个老好人,钱士完已经顶不住了,只好在信里反复说着这件事情。
见到这些信之后,何成梁恶意的揣测着钱士完此时的心情,同时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同僚而感到庆幸。说起来何成梁担任的是济南知府,归山东巡抚辖制,还有济南兵备使——尽管这个职务在国朝还未曾有过,然而大明不少的官职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家还不觉得奇怪,而且从官名上也看得出来这个官职是干什么的,虽说这个官职是管军事的文官,可是不要忘了,巡抚本来就有节制治下兵马的权利,何成梁这个官职也在钱士完之下,至于那个巡按御史,倒是可以和巡抚较量一下,不过毕竟品级又太低了,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说,何成梁都应该怪怪的听钱士完的话,然而现在的事实却恰好相反,应该说是何成梁一到济南之后,他和钱士完的位置就摆反了,所以对于钱士完在信中说的这些东西何成梁是不打算理会了,不过他还是在心中默默的为老钱哀悼——估计老钱是真的被那些人给逼得没有办法了。
想到这里,何成梁又十分感谢起这个时代的官员制度和钱士完的性格了,这个时代其实很多的官职都是职权不明的,所以何成梁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而本来可以干涉自己的人又是那样的软弱好欺负,何成梁觉得不欺负一下钱士完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
七月底,天气已经渐渐的转凉,各地或正在忙于收割,或者已经收割完毕,正在晒粮装仓,这个时候,朝廷的旨意也到了。
首先,对于于临清济宁开设河关的事情,杨朱翊钧以中旨的形式允许了,同时临清钞关撤销,并入临清河关,设置山东河关衙门,何成梁为河关巡按,并且提出除三成上交内库之外,其余部分都递解与巡按山东御史衙门与济南兵备使衙门共同掌管,刨去必要开支,其余部分均作为鲁军军饷来源。
对于最为主要的战报,朝廷的回应却让何成梁略感意外。朝廷的圣旨以山东总兵杨肇基救援不及时,导致衍圣公被俘为由,降其为山东参将,统领鲁军,何成梁训练鲁军有功,且及时组织叛乱蔓延,然指挥作战多有不当,只是官兵死伤过重,不赏不罚云云。
究竟是何成梁投向京城的银弹起了作用,还是朝堂诸公幡然醒悟,决意成全何成梁,亦或是皇帝圣明,故而何成梁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反而还多了一项职务。不过何成梁自己却清楚的知道,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话,估计只能是最后一条皇帝圣明了。
通过在京城的人传来的消息汇合起来,何成梁知道其实自己现在真的是众矢之的了,不久之前的朝会,朝堂之上,除了一部分不肯声的人之外,几乎每个人都在大骂何成梁,而弹劾的奏折居然达近百件——何成梁已经破单次被弹劾纪录了,幸好那些位居朝堂的人大多比何成梁还不懂军事,不知道何成梁故意延迟救援滋阳的行为和险恶用心,不然估计他会被弹劾的更惨。
众人弹劾何成梁的主要原因集中于两点,一是河关,而是土地问题。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朱翊钧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他对左右从道:“何柱国不过一小小巡按,居然让这么多的人弹劾,其人过大奸大恶么?朕看不是,反倒是这些位居庙堂之人用心不良!”
于是便出现了皇帝以中旨的形式准开河关,且叫何成梁提出的上交户部三成税收的部分留给了山东地方,而何成梁却没有收到任何的处罚。
“朱翊钧,想必你也和我一样,抱着决不妥协的心思吧!”何成梁翘首北望,感慨道,当然,他也只敢在心里管万历叫朱翊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