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史稿里,按照史家的纪传体例,对甲午战争没有专门的记录,而是穿插、隐藏在本纪、列传、志等之下。
这样很不方便,因为读史的时候,需要仔细寻找,连缀,才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另一方面,清史这么记载,也越发显得文字如此清瘦,感情如此淡定,仿佛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平常的政治活动。没有血肉,没有基层的官兵,顶多有几个文臣、几名将领“重要人物”在。
清瘦的结果,反而更显穷酸。读来无味而麻木,这么大一场战争,怎么感觉给人印象就是一些大员、将领们“来了”,“撤了”,“免了”,“逮了”……
但凡事总有例外,大清其实也不乏敢战之士。
前边的战役中有,今后,还会不断有猛士出场。
他们的英勇战斗,可能挽回不了大清的败局,却让甲午之战充满悲壮。
就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尽管改变不了那个时代,但他们的努力,仍然值得我们抱以深深的敬意。
只是,目前日军的“进攻顶点”还未出现。中国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