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0180章 人红是非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谢艾道:“王上,伐战之胜,不如计谋之胜。其计也,离间。昔日秦昭襄王受范睢之蛊惑,赐死白起,使秦失一擎天巨柱;赵幽缪王中离间计,听信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终使赵国失去了李牧这个最后的定海神针,敲响了赵国的丧钟!”

“是故,臣以为天底下最犀利的武器,是为谗言,为离间之计。”

“卿欲对石虎、石闵用以离间计?”

“不错。”

谢艾微微颔首道:“用计离间石闵与石虎,使二人反目成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石闵为汉人,父亲石瞻、祖父冉隆都曾经是乞活军的将领,祖上世代牙将,而臣听闻,石闵胸怀大志,不服胡人欺辱汉儿,故常被石虎鞭笞、责难,所以石闵必定怀恨在心,而石虎心怀忌惮。”

“如今石闵拜大将军,高居魏公,在赵国之显赫一时无两!王上,要知道石虎诸子尚且是郡公,而石闵却为一字国公,这不是耐人寻味吗?据说石虎在平定石宣之乱后,要将大功臣石闵立为储君,后者推辞了,这足以说明,石闵与石虎已经貌合神离了。”

“谢艾,你打算怎么做?”

“此情此景,何其之相似也。王上,你可知道战国时的武安君白起是怎么死的?”

“是被秦王嬴稷赐死的。”这个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张骏不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通晓经史子集的他,对于这些典故和历史人物还是略知一二的。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昭王手下的大将,曾经为秦昭王征战四方,威名远播,他最后被秦昭王下令自刎而死。

白起生于楚国,长于秦国。秦惠文王在继位后,决定向统一天下的方向努力,制定了陆续攻占各国的战略,秦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武器,急需有才能的将才,秦惠文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国策,提拔平民为官,白起就在这个机会下进入军队。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采取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胜利,斩杀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使韩魏两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位将领一鼓作气,在次年又为秦国拿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秦昭王对白起视若珍宝,将其封为大良造。

秦国意在消灭各国自己称霸,在打击了韩魏两国之后,楚国主动示好,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王派白起领兵夺去了楚国大部分的领地,将楚国的国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郡。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被进封为武安君。

后来白起率军攻打韩国,一路攻到了韩国上党地区,这时候白起已经斩杀了韩国士卒二十余万。韩国为了祸水东引,将韩国国土送给了赵国。赵国收下了土地并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抵御秦军。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力不支,派出了急功近利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想要快点结束战争,但是赵括兵败,赵国四十余万士兵成了俘虏。白起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赵军形成隐患,就趁夜坑杀了这四十余万人。

赵国这么多人命葬送在白起手中,赵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后来秦王命令白起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白起称病不起,邯郸的战事不顺,秦王迁怒,命令白起带病上路。

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的死因其实不难琢磨,不外乎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了,当时的狡兔没死,但是秦昭襄王却把白起这个走狗烹了却是为何?

因为他怕后继之君驾驭不住白起这个大杀器,正如越王勾践杀文种,刘邦怕刘盈驾驭不了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一样,刘邦用了许多方法,将这些诸侯王一一消灭了。

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便是赵国的离间计,还有应侯范睢的谗言。

谢艾认为,白起之死,并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的问题。白起死的时候,东方六国都在,而且赵国首都邯郸也尚未被攻克(邯郸保卫战还重挫秦军),可以说赵国、楚国这些强劲的对手都在,不存在兔死狗烹的问题,因为兔子还远远没有死。

白起之死,个人感觉就是一桩冤案,名将不得善终的典型,主要的责任人应该是范雎和秦昭襄王。

一般认为,白起悲剧始于将相失和。

其实,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梁子,后来对于战略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日益恶化。白起的发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魏冉的举荐,魏冉是秦国的外戚,是宣太后的亲戚,秦武王举重意外死亡,没有子嗣而兄弟争位,权势极大的魏冉此时出面,立秦昭襄王为秦王,并因此权倾朝野。

此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帮助秦昭襄王剪除了魏冉,罢免了其的官位,令其前往关外的封地。

相当于范雎在政治斗争中损害了白起的恩人,这为日后两人失和埋下伏笔。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邯郸,灭赵国。

赵国派苏代见范雎,劝说他上奏秦王暂缓进攻,原因是一旦白起破赵、灭三晋,功劳将远远在范雎之上,位列三公之后,由于两人不和,很有可能对范雎不利。

范雎于是劝说秦昭襄王进行修整,于是灭赵良机被错过,白起开始和范雎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后,攻赵受阻的时候,白起不肯受命,接到强制命令后,不情愿地带兵出征,走到半路的时候,范雎劝秦昭襄王,认为白起心有不甘,久必生变,于是促使了白起的自杀。

秦昭襄王在这个冤案过程中负有更加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听信了范雎的主张,使得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喘息的时机,导致自己错过了灭赵继而统一六国的机会。

其次,邯郸一战损兵折将后,白起对于秦昭襄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失败表示嘲讽,被秦昭襄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严重影响了君臣关系。这是秦昭襄王的问题,明明就是战略失误,被白起指出反倒恼羞成怒。

此后,还有一个星象的说法,说天象中有”太白食昴“的星象,昴星宿的分野是赵国,太白星是将军星,意味着有天兵助赵,秦昭襄王开始猜忌。

后来,令白起前往邯郸指挥,白起死活不受命,秦昭襄王的猜忌更加严重了,强令白起出师后,又得知白起非常不情愿前往,加上范雎的话,最终赐死了白起。

据记载,秦昭襄王也很后悔。

其实,白起不赴任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长平之战后,白起成为赵国人民的公敌,如果由白起指挥邯郸之战,只会引起赵国上下同仇敌忾,抵御秦军,可能对于秦军是最不利的情况,然而秦昭襄王确不解其意(白起也没有明言),冤杀白起,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这不是主要原因,此案应该算是冤案,但是白起个人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处理得很好,毕竟如此功勋卓著的大将,若是谨小慎微还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第一,和范雎的关系。

从史书上看,白起从未挽回过自己和范雎的关系,即使在双方关系尚未完全恶化之前,这是不明智的,将领领兵在外而得罪在皇帝身边的文臣之首,后果不言自明。

第二,缺乏基本政治素质,比如在邯郸之战秦军战败后,君主正是苦恼、尴尬、无颜面对自己的时候嘲讽君主的失误,只会令君主恼羞成怒。

第三,缺乏基本的政治敏感性,知道白起临死前,还非常不解“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白起自以为军功卓著不会被杀,但是正是功劳大的人才会更加危险,而他自己确没有自知,这也是促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一员驰骋沙场的大将而言,能够百战百胜已属难得,至于政治思维这些都是奢求,然而驾驭将才是君主的本职工作,所以说这个冤案的责任必须由范雎和秦昭襄王承担。

谢艾坦然道:“王上,现在石闵就是羯赵国的白起!”

“那何人为范睢?”

“赵国侍中申钟、中谒者令申扁,乃至于燕公石斌皆可为范睢。”

“如何运作?”

“申扁、申钟父子有宠于石虎,皆受其器重,臣听闻,赵国九卿以下,望尘而拜。唯侍中郑系、王谦、常侍卢谌、崔约等十余人,与之分庭抗礼。而石斌是石虎之子,有成为储君之可能。此三人者,倍受石虎信重,皆可为范睢。然则,王上,臣认为申钟可以忽略。”

“为何?”

“申钟为侍中,石虎不理朝政,大兴土木,百役俱兴,申钟曾屡加劝谏,石虎均不纳。这足以说明申钟的为人。申钟其人,刚正不阿,公忠体国,断不会在此时陷害石闵的。”

“这么说,我们要笼络的是申扁和石斌?”

“正是。”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石闵这般的年纪轻轻,便高居魏公,拜大将军,岂能不让申扁、石斌这些同龄人眼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狙击蝴蝶无上邪尊赶山传奇宫斗不如当太后坠落春夜三国霸途小丑的游戏未来之小丑档案一镰斩:觉醒祭炼狱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