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留学新加坡的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第一批大概七八个学生,基本都是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中六哥朋友的孩子就有四五个。唐总身边也有两个朋友帮孩子报了名。
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迈得还算可以,有几位大哥的支持和推动,很快有了点眉目。我在这边把国内的学生资料传真给新加坡那边,新加坡那边陈讲师就协调学校发出入学通知书和邀请函,这边开始申请护照。
等到邀请函正本寄过来的时候,护照也差不多出来了,这样,正好组织几批次分头去BJ新加坡大使馆签证,一切顺利的话,我可以带第一批次的几个学生一起飞新加坡了。
学生质量来说呢,都是富二代和官二代吧。父母有权有钱,孩子学习基本一塌糊涂。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有个孩子是已经高考成绩出来了,被烟海大学录取了,可是父母感觉学校水平一般,去美国又不太好办,所以就准备让他先去新加坡过渡一下,然后再找机会办去美国。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一家地方银行的行长,尽管说是地方银行,但也很有势力,刚改革开放,要与世界接轨,经济活跃度越来越高,很多人起步做生意,都没有什么钱,于是找银行贷款就成了一条走上成功的道路。
只要手里有了钱,别人做不了的生意,你就可以做,别人赚不到的钱,你就有能力去赚了。
这个孩子的父亲也是仅有的两个不跟我讲价的家长之一,看起来就是财大气粗,不差钱的主儿。担心的就是新加坡的生活条件,
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安排好他儿子的吃住行,不能住宿舍,要单独帮我租个房子,又得要求最好是有房东的,能帮助做饭就最好了,怕他儿子一个人住太孤单,又不安全。
要想服务到位,就得费用到位,还好,这孩子的银行行长父亲对钱舍得,所有费用都不提出意义,只是再三叮嘱我,一定别让他的孩子受委屈,吃亏。
这没问题,我跟这孩子的行长父亲也解释说明了,新加坡也是法治国家,社会治安也很不错,国民素质在法律的治理下也比较高,只要自己不闹乱子,应该不会有什么人会去伤害到他的孩子。
再说还有我呢,在新加坡也那么久了,结交了不少朋友,各方面都会关照到他的孩子,可以帮他孩子铺路,包括以后在新加坡直接申请美国的签证。但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
通过这件事,也算结交了这位地方银行的行长,为我日后的发展也埋下了伏笔,打了一个小基础。
另一个通过办理新加坡学生签证的收获是,自己买了两套房子。房子很便宜,是两套阁楼,虽然是阁楼,但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都有,暖气、燃气俱全。
位置算是比较偏一点,但环境很好,依山傍海。是新建的楼房,在二十一中往东出了东边山口,顺着通往都家镇的海边公路走不远就是。
这个学生的父亲是这个新住宅小区的房地产开发商,这是个旧村改造项目。原来的都家镇连同周边的几个乡镇。合并后已经升格为区了。
我买房子的这个村子,改造为居民住宅小区后,也都划为市区了,成了六哥原来一直羡慕的城里人,非农业户口了。
阁楼大概七十多平方米,对面两套,本来是五万多一套,这样算我三万一套,一套省了两万多块钱。这样,我正好办理这批赴新加坡留学的学生也赚到了一些车马费,就一次买了两套。
都是现房,已经盖好了,因为还要回新加坡,拿到钥匙后也没着急装修,就先放在那儿,不管了。我去看过了,其实不用装修也都可以搬进去住了。
洁白的墙面,卫生间里的坐便器和洗手盆都已经安装好了。比我家十年前刚从大杂院搬上的新楼条件还好。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相信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的。
我在烟海待了一个月后,又回到了新加坡,在跟陈讲师协调后,安排好了学校和宿舍,去机场迎接到了第一批赴新加坡留学的烟海学生。
除了那个银行行长的儿子,剩下的学生都是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我帮那个行长的孩子租了一套公寓,在兀兰的学校附近。房东两口子是中国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自己在家煮饭吃。
这样连吃带住,行长儿子就有人照顾了,公寓的生活条件比组屋要好,有游泳池和健身房,还是封闭管理,安全程度更高。
学生很满意,我跟他的行长父亲也通了电话,说明了给孩子安排的情况,他的行长父亲也很满意。并说,尽快会安排,找个合适的时间和机会来新加坡看看孩子。
并且跟我说,以后如果回烟海发展,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尽管找他,他会酌情考虑安排。
第一批学生安排得不错,反馈到国内,反馈到烟海后,后续找我给孩子办理来新加坡的朋友更多了。这也使得我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继续读书了,会经常往返新加坡和烟海之间。
在陈讲师的帮助之下,我断断续续地坚持了四年,拿到了一张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在新加坡注册了一间公司后,就回到了烟海,开始从事起联通烟海和新加坡之间的桥梁工作。
互通有无,协助人员往来,协助接待烟海的朋友赴新加坡学习、培训、考察。为烟海的企业赴新加坡开拓市场也做了不少工作。同时为烟海从新加坡招商引资也出谋划策,做了不少事。
这样一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朋友也越来越多。有些生意就顺理成章了。
在阿芳那次来烟海考察三年后,我、六哥还有阿芳一起合作开了一家烟海最大、装修最豪华的夜总会。
我和阿芳终于水到渠成,合作了一把。也正如阿芳三年前预言的,烟海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壮大。来办豪华夜总会的条件也成熟了。
(952)
开业那天在烟海小有轰动,因为我是通过新加坡公司的名义投资的,而阿芳是通过香港公司投资的,这样就算是中外合资企业,享受到了许多优惠。也有不少当地领导和各方面的朋友过来剪彩支持。
有官方的,也有社会上的朋友。六哥的许多都家镇的兄弟现在都是新设区的各行各业的大佬了,这些年在市区做生意,也认识了不少市里边的好朋友。
我通过办理烟海与新加坡之间的许多事物,也认识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就包括那位地方银行行长。这次开办夜总会,他也提供了资金支持。开业后也是经常带着各行各业的好朋友过来捧场。一消费就是大手笔。
唐总看到自己的兄弟开办了一家烟海最豪华的夜总会,自然也是脸上很有面子,政界方面也替我引荐和处理了好多关系。彼时,唐总原来当财政局局长的哥哥已经升任了烟海市的副市长,主管外经外贸。
唐总那几位秘书朋友也都高升了,书记的秘书王科长,去了新设的海都区当了副区长,齐科长去了政府驻首都办事处当主任,都成了副处级干部。
唐总的两个孩子也都高中毕业了,因为成绩不太好,也都走了出国留学这条路,当然,是去了新加坡,我也做了不少工作,出了不少力。
亲自陪同唐总和两个孩子去的BJ新加坡大使馆,办理的签证。而齐科长,现在的齐副秘书长兼驻京办主任也在BJ热情招待,各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包括派车去BJ站接站。
在烟海火车站接个站感觉无所谓,不是个大事,但能去BJ站接站可不是一般的关系了。包括当年初中刚毕业时,跟美东和刘超第一次去BJ那次,刘超的将军姨夫派的军车去接的我们。
夜总会管理团队是阿芳从广州和珠海带过来的,服务团队是在本地招聘的,宫巧静和在芬兰浴时认识的青岛君红也都到我们的夜总会里当了带班经理。这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做起事来,齐心合力,也就特别得顺。
夜总会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开办的,所以一开业就持续火爆,不到两年我们的投资就全部回来了。而后续的利润还在源源不断。我体会到了赚钱其实就是个水到渠成的事,往往单纯为了赚钱去赚钱,反而不得其法,得不到好的预期。
六哥年龄比我长几岁,社会经验也丰富,在我们收回投资,开始不断赚取利润的时候,六哥就适时提醒我,夜总会是夜场,情况比较复杂,也毕竟是捞偏门,不是个正规的行业。我们还是见好就收,不要长久在这一行里深耕了,尽量早一点回归正途。
六哥的提醒也正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有意转行干点别的,跟阿芳商量后,阿芳倒是不以为然。因为她一直在这个行业,不过阿芳说了,如果我和六哥退出,她也就不再烟海经营了,也要退出,回广东。
这样我们决定再开一年,再赚一点,补贴一下回报率。然后适时把夜总会转出去,大家一起抽身而退。
六哥通过我认识唐总后,对房地产发生了兴趣,加上海都区的设立,新区有许多城建项目有待于开发。唐总政府方面的关系很融洽,六哥在海都区地面上又很熟,于是,大家一合计,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就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唐总和六哥是前两位的大股东,我也入了股,阿芳一听也挺感兴趣,对我和我的朋友都很放心,她自己也说,反正在烟海投资也赚了钱,于是也投了一部分当了一个小股东。
我们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结束夜总会生意的前一年成立了,算是事业又滑入了一个更大更宽阔的轨道。
赚到了一些钱,朋友也多,应酬也多起来,为了应付场面,每天开始说着许多言不由衷的话。越来越感觉到了生活的无聊,越来越开始回想起以前在一起的兄弟和朋友。
老四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有他自己的努力,也有我和六哥还有其他许多朋友的支持。除了保留并扩大了海边那个老店之外。老四也跟随着我和六哥去了新设的海都区开了一家新店。
新店投资不少,位置也很好,守着海都区政府不远,在海都区的商业主干道旁边。装修也很豪华,一共三层,一层是厨房和大厅,二楼全是包房,三楼是歌舞厅和KTV包房。
开业那天,老四把我和六哥还有唐总都请过去了,当做他的剪彩嘉宾。开业仪式结束后,盛宴接待。
我看着桌子上的大龙虾,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野生海参和大对虾,却没有什么胃口。还是感觉原来在河东镇上的小饭店时,跟老黑他们一起吃的油炸花生米、炒芹菜、热合菜好吃。
酒是茅台酒和轩尼诗XO,感觉也不如原来喝的烟海大棒带劲。一桌子客人都是有头有脸,可是大家来都是带着各自的目的,给着不同人的面子。
所以,如此盛宴也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吃喝了没多一会儿,大家都借口各自有事,陆续离开,做鸟兽散了。
唐总和六哥还不错,挺给我面子,坚持到了最后,其实酒都喝的不多,大家现在尽管都有钱了,但心都离得远了,也都很少喝那么多酒了,一是担心身体,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酒后失言,人多嘴杂。
本来我也想一起走了,可是,老四拉住我,偷偷跟我说,还想跟我喝两杯,聊聊兄弟感情,这几年都各自忙,也很少在一起聚了。我答应了,确实自己心里也有许多话找不到地方诉说。
在送走了唐总和六哥后,老四和我又回到了包房里,剩了满桌子的好菜,有些菜看起来都没动。酒也剩了不少。
老四拿起茅台酒瓶晃了晃说,“茅台酒也剩了半瓶,咱们哥俩先分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