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李村建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宗纬手头既然有了钱,在武清的运河码头附近买了一个大院子,周围圈了两百亩荒地,这里是用于生产金谷春白酒,同时用于贮存玻璃制品。这里和武清县城原来设立的恒德商行,都由李来城管理,这也是天津往来京师、蓟县的一个联络站。

除了玻璃窑、陶瓷窑外,山谷里还建立了四座砖瓦窑。这四座窑在花石和平德茂两位主持下,已经生产了不少砖瓦。宗纬还用砖头碎渣和石灰烧制出了土水泥,在山谷里修了圆环道路,并一直通往谷外。这种道路平滑结实,风雨无阻,进出山谷的牛车方便多了。

山谷内人原来越多,宗纬决定扩建工坊和宅院。沈家父子掌盘,从东边的玉田雇佣了七十来个农民,开始建房子。除了原来的老院子之外,宗纬新建了东西两个大院,分别容纳北山书院和工坊少年在内培训、住宿。另外在老院子的北边建了一溜二十个小院子,这是提供给拖家带口的师傅们住的。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宗纬招募了一百多灾民在山谷内开垦了千亩耕地专门种植杂粮和蔬菜。不过这点产量还不够养活数百人的。

往山外走三里路就是李村,现在的李村有几十户人家,200来人。这里原来是个大村子,有500来人。前几年遭过强盗,村子败落了,大部分人家迁走了。这村子有旱地2000亩、荒地2500亩。自从宗纬来了,就顺手把李村控制了,李村团练是他一手控制。李大用、李东山叔侄对宗纬忠心耿耿,带着村民集体加入了光明教。

宗纬让李来郭这里闲置的宅院和土地买下来,也招来灾民150人过来种地,彻底解决工坊和书院的粮食问题。李来郭是个知道好歹的人,虽然不知道买卖的具体收益,却眼看东家大手笔扩建工坊和宅院,买村子,心中也是高兴,知道年底东家肯定亏待不了自己。

这地方连年干旱,庄家收成很少,农民生活艰辛。清朝在全国实施了摊丁入亩,将丁役银负担从人口方面全面转向土地方面, 以减轻贫民疾苦,康熙帝声称永不加税。

明代原有的户部税役册簿大量地毁于兵火, 清政府便以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的征发。在其征发的过程中, 清朝统治者逐渐体会到了《万历条鞭册》中某些“ 摊丁入亩” 措施的合理性, 加之在康熙后期, 国内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 不少人丁聚而复逃,“ 丁额缺, 丁银失, 财政徭役以丁, 稽查为难, 定税以亩,检核为易”。官府“ 丈地计赋, 丁随田定”, 即实行“ 摊丁入亩” , 以期通过采用赋役合一的办法来消除前弊。土地确实是完整的、稳定的, 而人口却是变动的, 因此, 按田定役或摊丁入亩的制度就比按人丁定役的里甲制度要稳妥和适用。清朝也是顺应晚明的这种趋势, 即本着明朝役法改革的精神,更为广泛地推行“ 摊丁入亩” , 以用田编役之法逐渐代替了里甲编审制度。康熙年间,“ 丁随粮派” 或以田摊役的地区, 在全国全面颁行了摊丁入亩之制, 饬令各省奉行。

只是,在封建王朝的治理结构下,基层胥吏、官绅勾结,找各种借口,向农民伸手要钱要粮。清朝正税倒是多年没有增加,可是各种摊派远远高于赋税。很多农民不愿种地,都逃走了。山谷工坊弄起来后,很多农民为工坊服务,挣钱更轻松。所以在这里收买土地很容易,价格便宜。大多数农民卖了土地,转身进了工坊当工人,有吃有住的,生活比原来好多了。

这里大量的收购土地和招募灾民,官面上需要知会。李来郭找到县衙户房的小吏,出面花了些钱,荒村野山的在官府心中就无足轻重,手续很快办了下来。

宗纬指派王德成带着村民在村子外建了围墙,围墙外面有壕沟,围了一个300亩的椭圆形村庄。通往九龙峪的小路被围墙和壕沟切断了,要去往九龙峪,必须经过村子里。

李村的团练得到了扩充,有70来人,工坊少年元正和元白因为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被派过来副团总,还有十来个工坊少年担任中层指挥员。

村庄北面隔两座小丘就是翠湖,从李村往西北走三里的山路就到了平原,再走上七里路就是县城了。为了便于大车进出,运输货物,土水泥道路已经修到了李村以外。控制了这个村庄,也就护卫了九龙峪的安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终末忍界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酋长别打脸红衣执政官前男友们都来找我复合我和总裁哥哥们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同治的钢铁帝国重生80:火热的日子重生80之恶女从良80年代厂区生活70后的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