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得到的这拳,像形取意,模仿兽类,比如这出手之势,就是模仿熊。
熊为凶猛之物,两膀壮健多力,有直立之姿态,守静而富有含蓄之劲,其胸前乳下两肋间生有白毛两斑,形如月芽,乃气海所在,是要害之穴位。
熊膀上提胸前时,头向上矗,威猛异常,垂其两肘,紧靠左右盖护两肋要害之处,以防敌之袭击。
所谓“头顶直矗,沉肩扣胸,肘不离胸”,皆指熊形之含劲而言。
颏微收,护其咽喉,沉肩扣胸,裹压在胸,是谓缩小正面被袭击的目标,肘不离胸,是以护气海之穴,兼顾两腰被袭,在拳艺当中称之为顾法。
这是与人交手,不宜摆设架势,体态要安详,相机而动,蓄而后发,将要攻敌之时,不可吐露真意。
出手劲意有二,一曰恨地无环,二曰握拳如卷炮。
出拳自上而下向前作提击之劲,假想大地如生环,必将大地提拔起来。
屈指握拳,整个拳头必须握得结实有力,如同卷紧爆竹一般。
出拳时,肩与胯合,右腿蹬劲,肩催肘,肘催手,内五行发,外五行随,四梢内劲一齐出。
每次出拳先以击敌小腹为主,手自腿边起,自下向上提,击打对方小腹。
而每当回身转体时,须着重于背部力量,双目向后瞄,猝然而起,手腰要活要灵便,势如猛虎返首,又如鹞子侧翅,裹合力量要紧凑。
当对手从身后来袭,即以此法应之,返身之时,身、手、肩、胯必须一齐裹住,使全身包裹不露,当对方袭来,速转身迎之。
而一旦占据上风,就要抓住机会,连续攻击,一气呵成,右手上托,同时左手下沉,双臂交互上下撕动,浑身重心放在右腿上,头顶颈竖,两肩塌劲。
对手如用右拳袭来,则以右手捋其手腕,左腿上步插入中门,向右转身,同时抬左臂撩击对手肩腋之处。
而在下劈时须借助身体下坠的力量,中节肘部带动梢节指部指尖向前顶劲。沉肩垂肘,腰部向里收缩,动作敏捷,一股劲地下劈,如开山大斧劈木椿,一劈便成两半。
此外左手上托护腮,以助右手下劈之势,是为保持平衡,肩胯相合,肘膝相合,手足相合,全身束而为一,谓之外三合。
当对方以右掌拳攻击我时,我可顺势侧身迎之,左手架栏,右手顺势循对方右颊而下,猛砍对方之臂,劈时右肩前颠,胸腰内收,右肩与右胯竭力相合,兼使肩背撞击敌胸,敌如迅速以右膀架起我右臂,我则顺势借力右劈斜托,并起左
腿,铲踢对方腿胫。
而在上挑时须连肩带背向上托劲,左手下捺须迅捷有力,右臂上托过鼻尖后,将劲的意识转移到肘尖,此时意则立肘闯敌心胸。
比如对方用右拳击吴锋,吴锋则随即右肩前领,浑身转动而进,以右臂上挑对方右臂阴面肘弯,并顺势将身急转以右肩背对着对方,用右肘顶击对方心胸肋,上挑、转身及后顶肘三招一气呵成。
当对手右拳攻击吴锋时,吴锋闪身进敌右身侧,双手架对方双臂,变势为劈、为挤、为肩靠、为头撞,任意变化施展。
对手沉身坐臀,重心落在右腿上,出左脚,脚尖上钩,脚跟点地,左掌由下往后往上,随着左拧腰左肩外展提至左脸旁,继续不停,右腿继续屈蹲,支撑全身重量,左掌继续贴身向下弧形插至裆内,停于左胫骨上。
吴锋猛蹬右腿,身体前蹿,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掌变拳回勒,停于右肘尖下,右拳乘上身前蹿和左拳回桩之势,往正前方猛力穿崩。
对手右腿屈蹬悬于体前,右拳变掌随着左拧腰,右肩外展向后向上提至右脸旁,继续不停上右脚成右弓步,随着上身前蹿和右拳回勒之势,猛力往前穿崩左拳。
吴锋对此拳了解越深,便越是赞叹此拳的心法,“勇猛短毒急快狠利”。
“穿拳者,如箭之穿物,二拳一出一勒,一屈一伸,一来一回,两手不离腮,两肘不离肋,丹田抖发,一开一阖,阴阳暗合,内摩五行……”
吴锋前肩外展,前臂随腰外拧,尔后束身沉臀,向里拧臂翻掌弧形下插于裆里,继之凝神鼓气,丹田抖发,穿出后拳,有着横行而入之意。
所谓“斜身如弓弩,拳去如药箭”。
出手曲折行走,前手一拨一掠,避开虚实而行后拳之穿崩。
吴锋左足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足跟上半步,右掌随右肩前送,由下向前向上连撩带托,高不过脸,左掌随左肩后扯,掌臂里旋,反往后扒。
对手左足向左前方上步一落地,右脚立即迈过左足向前进一大步,左足再次跟上半步,上身先左拧腰,尔后右拧腰,双掌随着先左后右拧腰的同时,由上往左侧后方下方环绕划圈。
吴锋把后左肩前送,左掌继续由下往前往上连撩带托,右掌由下往上向里拧臂翻掌并往后扒,掌心斜朝上,停于右耳旁。
吴锋双手挥舞环,此起彼落,形迹犹如双环连扣,运作起来令敌隐目无光,昏蒙缭乱,不知虚实,以利俟机待发。
这样进取可直接撩托敌之害,退守有虚晃撩托之假,继之乘敌
来势之力,顺手牵羊往回捋带,暗中贯膝或加插肘置敌于死地。
所谓“心有所感,意必至动”。
吴锋此拳讲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就是相合的部位左右相对,气力一致,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右肘与左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
也就是说上与下合,左与右合,前与后合,六合心意,互为联系,结为一起,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这个拳要想大成,首先必须知道人体之三节、四梢、五行、脉络和身法。
据吴锋所获,三节是指人身各部位分节而言。
这三节从全身来说,总的分为梢节、中节、根节,而这三节中又各分为梢节、中节、根节三节,三三共为九节。
而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中的内三合、外三合,完全一致。
以意想窍,即可使骨节松开而气通。这九节的窍是中节三窍,上丹田为梢节窍,中丹田为中节窍,下丹田为根节窍。
梢节三窍,肩井是根节窍,曲池是中节窍,劳宫是梢节窍。
根节三窍,环跳是根节窍,阳陵泉是中节窍,涌泉是稍节窍。
这九窍中前三窍为主窍,即上丹田练手法,中丹田练身法,下丹田练步法。
而后六窍各管本节并相互连贯。
至于四梢就是人身的四个末梢,即发指舌齿。
发为血梢,指为筋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
四梢齐发的具体表现是发欲冲冠,指欲透骨,舌欲催齿,牙欲断金。
除此之外,心、胆、气必须在内配合,心一动,气自丹田而出,四梢即齐发动,胆力能稳定,而五行必和。
而五行内对人之脏腑,外应人之五官。
心属火,心动火焰升。
脾属土,脾动大力攻。
肝属木,肝动急似箭
肺属金,肺动陈雷鸣。
肾属水,肾动快如风。
行拳时,气在各经络之发动,表现于肢体动作之不同情况。
如气发动于心经,表现在肢体为怒气如火焰之高升,而不能制熄。
气发动于脾经,则体力之攻劲大。
气发于肝经,动作急促如同射箭气发于肺经,身体动作之响声似雷鸣一般。
气发于肾经,其动作之快如同风行。
总而言之,修行者出拳,无不以气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