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阵,首先要治兵。
要使士兵做到有闻鼓出击,闻金而退的概念。
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什、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望中军旗号令决定。
历国最基层的编制就是伍,一伍的成员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
主要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多为精锐或中、高级军官持有。
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战时则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
而后是长兵器在后,以刺击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
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二伍为一什,五什为一营,五营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历国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
其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
这也从客观上保证了,他们能进行有效的阵法排布。
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
这也是这时的历国军队和南荒野人部落之间的最大区别。
一旦列阵而战,南荒野人简直与乌合之众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一旦进入丛林之中,进行小规模的突袭战,南荒野人就立刻占据上风。
此时校阅台上将旗变换,又有新的号令传出。
一字长蛇阵的头尾变化,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
然后再中间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阵。
再两头回撤,形成四门兜底阵,互相穿插,变成五虎群羊阵。
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变成六丁六甲阵。
随后一半拉成线,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
这个时候,吴锋心中一惊,这不是北斗七星阵吗?
北斗七星阵环绕一圈,按八卦阵布阵,留八个出口,变成方形,再按九宫排列,每格兵将穿插,逐渐如同一体,互相交穿,即成九字连环阵。
到最后又变成十面埋伏阵,十阵变化无穷,反复变幻,直把人眼睛都看花。
到了最后,在校阅台上将旗的指挥之下,六万大军又变化出一种集团方阵。
由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八阵的中央是主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这就是中阵。
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
而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
大方阵之后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
这些小方阵由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
此阵属于防御性阵型,没有部署上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整体大阵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一处遭到攻击,两翼相邻的阵可以自动变为两翼,保护支援遭受攻击之阵。
但是此阵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就是,这样复杂的大阵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而且机动性较差,为了保持阵型的完整,前进时不允许奔跑,后退时不能猛跑。
但是现在作战地域属于山地密林环境,而八阵更适合于在平原作战。
观礼席上的众人,纷纷对于征南将军演练这样的阵法大感不解,尤其是像左清等人,面上轻蔑之色,溢于言表,显然都不太看得上征南将军的战场本领。
如果征南将军在实战中的照搬此阵,当阵地上有沟坎,林木等限制时,如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则必有大败之祸。
历国军队在与北方敌人在大平原地带作战时,往往把部队分成前锋、后卫等各个部分,再由各个部分分别组成阵型,然后组合在一起,来进行战斗。
先锋阵是由前锋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
前锋部队的任务是“御奔冲,陷坚阵,击锐师”,因此先锋阵多选精兵。
策先锋阵是由策应先锋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置阵在先锋阵后”。
此阵当先锋抗敌或兵势不支时,则为应援”,以制敌“奔突”。
大阵亦称中军阵,是由主力军所组成的战斗队形,一般成长阵或方阵。
排阵时,以步军枪刀手在前,杂以旁牌、标枪,当阵设木拒马,或间以大车,强弓劲弩在其后排列,排成四面防敌的阵势。
在需要出战时,则四面开门,放“战队”出战。
前阵是部署于中军大阵之前的奇兵。
东西翼阵是直接保护大阵的一种布阵,为大阵之左右翼。
而无地分马则是中军大阵所控制的机动部队。
拒后阵亦称“殿后”,是由后卫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布阵于中军大阵之后,以防敌人从后面袭击。
策殿后阵是由策应殿后的部队所组成,在拒后阵与主力之间布阵。
征南将军将历国军中,凡需要练习的阵法,一一号令演练,几乎全都给演练了一个遍,到最后终于下令演练镇国大阵。
镇国大阵是历国首任历王亲自制作,并授予军中世代传承的,所以颇受重视。
其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有数十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
此方阵如此拓展纵深,可压缩敌人机动的空间,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
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
如果按照历国的标准阵型排布的话,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上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各两列骑兵。
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
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左、右翼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
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
这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若是标准的完整大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
不过征南将军这里总共也就6万兵马,当然排不出来完整大阵,只是简单的做出了一个大阵的形态。
而这其中又以弩阵和叠阵最为重要。
弩阵是一种发扬蹶张弩,这是一种用脚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张弩大威力的阵形。
军士分成三列,从后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瞄准射击。
第三排进行射击后,则通过两列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获得持续的较密集的远程打击能力。
叠阵也是分为三列,刀枪持长兵者居前,弓在后,最后为弩,作战时,全军跪坐,当敌接近至百步时,令一弓手起立射之测距,若可入敌阵,则弓手俱发。
当敌接近至半百步时,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平射弓手俱发。
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
如此使用远程打击武器层层拦截防御,削弱敌军迅速机动的能力。
不过征南将军越是排兵演阵,观礼席上的人则越是心中疑惑。
因为长乐郡主排布的这些阵势,不但都是平原地区常用的战阵,而且大多都是防御之阵,在这南荒地区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