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百七十八章自身退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吴部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军已攻至北京郊外,各种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耳中,他有些犹豫。但君命难违,吴三桂还是领兵向北京进发,4月6日(阴历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在这里,他打败了投降李自成军的原明降将白广恩、唐通,并收降了八千人。但是北京已于4月5日(阴历三月十九日)被农民军攻破,明王朝灭亡了,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寿皇亭下。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及其所属的军队是当时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哪一方能操纵中国政权。

因此,李自成进北京后,马上听取了手下人的建议,在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就从狱中放出吴三桂的好朋友、原明朝的职方郎中张若麒,让张若麒担任山海关防御使,前往山海关从事劝降吴三桂的工作。

李自成为了迅速促成吴三桂投降,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一、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赏辽兵白银4万两,赏吴三桂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千端,并封吴三桂为侯;

第二、命吴襄在北京写信给吴三桂,劝其归顺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第三、派专使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面见吴三桂,许以封侯之位。

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

大明方面:北京已于4月5日(阴历三月十九日)被农民军攻破,明朝已经灭亡!明朝的皇帝崇祯已经吊死于煤山寿皇亭下。

大顺方面:李自成已经占领了北京城,原来明朝的许多将官已归顺了大顺政权!另外,李自成为了招降吴三桂,给了他很多好处!还有一点也需要我们说明,吴三桂的父亲和吴三桂的全家人都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下!

果如所料,吴三桂选择的时刻很快来到。这就是李自成主动向三桂采取行动,向他发出了招抚的信息。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各镇将皆降,三桂道未通”钱:《甲申传信录》,“借兵复仇”。这引起了李自成的注意,他意识到了占有山海关的重要性,志在必得。他曾派明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部东攻滦州(河北滦县),作为夺取山海关的第一个步骤。唐、白的进攻没有得逞,被三桂击败,退回北京,三桂也没有追击,仍驻师关上。

李自成最担心的是,驻兵山海关的吴三桂何去何从,对大顺政权至关重要。他深知三桂和他的辽兵都是勇兵悍将,实为农民军的一支劲敌。山海关距北京七百里路程,又跟清兵一关之隔,近在咫尺。因此,三桂进,可威胁北京;退,可凭山海之险固守;逃,可举足即至清兵营中。如若两者联合起来,将置农民军于险境。李自成想到三桂及其辽兵的存在,寝食不安。有一次,他带着忧虑的心情对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说,“山(西)陕(西)、河南、荆襄(湖北)已在掌握之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惟山海关吴三桂是一骁将,当招致麾下,而辽东劲敌又使我衽席不安。”孙旭:《平吴录》,参见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吴三桂始末”。

如何解决山海关的问题,只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用武力夺取,直至彻底消灭吴部;二是和平招抚,避免流血战斗,这对农民军最为有利。他的心腹谋士顾君恩献计说:“闻南方立藩王皆不足有为,惟山海关外不可无虑,宜储饷练兵以待之。”自成赞成他的意见:“吾亦以此为虑耳。”《甲申朝事小纪》,“李自成始末”,卷。但自成不想动用军事力量,争取政治解决。此举堪称明智。这一解决办法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象征明政权的北京被占领,亦宣告它的统治垮台,人心向着大顺政权,已是大势所趋,原明将吏非降即死,三桂不能自存,也势必走投降这条路。李自成以为招降吴三桂是很有把握的。

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农民军入北京的第三天,李自成召见从狱中放出原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等人。他在明与清松山决战中负有战败之责,被捕下狱,这时他极力申诉自己的督战之功,并表示投降农民军。李自成当即授他为山海关防御史杨士聪:《甲申核真略》。其目的是让他做吴三桂的劝降工作。三桂称张为“老师”,关系密切,有助于劝降。此人后来经三桂介绍,投降了清朝。《甲申核真略》。这说明三桂对待他是很友好的,而由他出面劝降,对三桂一度欲降农民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自成还“令诸降将各发书招三桂”,对他施加影响。《甲申传信录》,“借兵复仇”。

接着,三月底,李自成派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去山海关赏赐辽兵。同时,特授明降官左懋泰为兵政府左侍郎与唐通协守山海关,又派出将吏各一人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币千端赏三桂,另有敕书一通,封三桂为侯。《平寇志》。

三桂的父亲在北京已被农民军逮捕,自成令他给儿子写信,劝其来降,信全文如下:

汝以皇恩特简耑阃,非真累战功历年岁也,不过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赏之令,而汉高(祖)一见韩(信)、彭(越)而予重任也。今尔徒饰军容,巽懦观望,使李兵长驱深入,既无批亢捣虚之谋,复无形格势禁之力,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呜呼!识时事者可以知变计矣。昔徐元直弃汉归魏,不为不忠;子胥违楚适吴,不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尔计,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骄愤,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僇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语云:知子莫若父。吾不能为赵奢耳,尔殆有疑(赵)括也。《流寇志》,《明季北略》。

世传此信出自牛金星的手笔。观其信的口气,大加训示三桂,博引典故,极力劝诱投降,完全表达了李自成劝降之深意。如父子间通话,似不至如此写法。看来,此信为牛金星所写应是可信的。牛金星起草,吴襄照抄,以取信三桂。

吴襄掌握在农民军手中,对劝降三桂起了直接作用。在授意唐通和吴襄劝降三桂前后,李自成还曾派原明密云巡抚、降李后任兵政府尚书的王则尧等不断进行劝降的活动。以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为使,“持檄招三桂曰:尔来不失封侯之位”《甲申朝事小记》,“吴三桂始末”。

三桂安顿好来使,便秘密召集诸将官商议是否向李自成投降。本来,他对李自成招降很动心,已“忻然受命”《甲申传信录》,“吴三桂入关之由”。三桂突然改变立场,欲与过去的死敌农民军握手言和,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效忠的大明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李自成的大顺朝将取朱氏王朝而代之,成为中国的新的主宰,只有依附于这个新政权,才有自己的出路。而且自成给予的条件的确是再优厚不过的,礼遇有加,这对三桂来说,正是多年来他所追求的东西,一朝到手,心里亦感到满足。他还顾虑到父母亲属生命及家产均系于农民军之手,如投降,不仅保全一家生命财产,而且不失荣华富贵。此时,三桂所部严重缺饷,急需补充,不然,将士们就会动摇,乃至瓦解。三桂将士在宁远时已缺饷十四个月《小腆纪年附考》。

处境很困难,而现在李自成送饷到门,恰似雪中送炭,何乐而不取!从眼前考虑,投降农民军大有好处。否则,一切就会化为乌有。三桂经过深思熟虑,已有投降的定见,却不明说。因为他顾虑部下的想法能否跟他一致,特别是在当前政局激烈动荡的时候,人心混乱,还摸不透他们的真实打算。所以,他要先试探部下的思想动向。他故意问诸将官:“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宜以死报国。然非籍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

诸将官默默无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三桂连问了三次,还是没有一个人敢表示意见。三桂以逼人的目光环视了每个将官的脸,语调沉重地说:“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说到这里,三桂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问道:“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

三桂咄咄逼人的追问,诸将官心中不由得一惊,好像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声音:“今日死生惟将军命!”诸将官已表态一切惟三桂之命是听,他这才宣布决定;正式接待来使,投降农民军。于是,“报使于(李)自成,卷甲入朝”彭孙贻:《流寇志》。关于吴三桂是否投降李自成,史籍记载颇有歧异。考之史实,三桂降李确有其事。参见陈生玺:《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

三桂由忠明转而投向农民军,这一根本转变,完全是以个人利害为转移的。“八成支配着他的性灵的主要成分,是贪求尊荣的心理,其次也就是不见得高尚的个人动机”魏特:《汤若望传》。(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浴血1937重生南宋求长生天行健· 奔掠如火我是真的重生啦纠结的母女魔方三国之辽东铁骑辽东铁骑敌敌畏纪事四方杂货铺日月神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