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势已去(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农民军已占领临宣府城,正向京师逼近。宣府距京师五六百里,指日可达。告急文书传来,举朝惊慌。崇祯召集文武大臣、科、道各官,问“战守之策”。诸臣默默无语。崇祯叹了口气,愤愤地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说完,拂袖而起,恨恨地离座而去。

随着形势的急速恶化,京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一起谣言,说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廷臣不胜惊惧,崇祯急忙询问吴襄,核实此事。吴襄很肯定地说:“三桂忠孝,必不至此。”经此解释,崇祯和廷臣才放下心来。

这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快逼近京城。

崇祯问吴襄对要求关宁铁骑勤王的看法。

“祖宗之地,不可弃。”

崇祯安慰说这是自己的想法,与他父子无关,同时追问:你觉得令郎可以退敌吗?

吴襄放肆地吹嘘如果李闯敢来犯,臣子三桂定能将其生擒活捉,同时解释说过去左良玉和孙传廷之败概由兵数上的不见优势,这对于辽东兵不是问题。

那么,卿父子有多少兵?

吴襄猛然惊醒到崇祯的用意,立时不敢再吹下去,乃伏地认错说:名册八万,实则三万,余数概为空饷。

崇祯追问:三万人战力怎样?

吴襄进一步退缩:三万人也并非都是战士,真正能上阵搏杀的,只有三千人。

崇祯质问:三千人如何搏杀百万众?

吴襄诡称:这三千人非普通之众,平日都是臣与三桂以细酒肥羊纨罗绸绫养出来的,所以都是一当百的死士。

崇祯问,那么要调动的话,饷银多少?

吴襄答:百万!

崇祯惊问原由,吴襄镇定作答:此三千兵在外皆有地产,是否需要补偿?目前屡有欠薪,是否需要补偿?家属十数万,是否需要迁入内地?放弃宁远,关外百姓数百万是否该迁入关内?

崇祯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了。

朝廷众臣依然在争论该不该放弃关外调宁远铁骑入京,内阁始终拖延迟滞,两次封驳皇帝的调兵圣旨,直到三月四日,崇祯才终于经内阁通过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进京勤王。关外的吴三桂父子日行数十里,十六日才入山海关,等到二十日到达丰润时,北京已经陷落了。

吴三桂比起他的父亲来倒是有着武人的忠义,在留京的吴襄迅速投靠农民军后,吴三桂对父亲的劝降信答复说:你本该与贼拼命,差一些也该自杀报国,使我有戴孝号哭为你报仇的动力,现在你选择投降,那么,即便将来贼人把你绑在大锅旁来劝诱我,我也不会顾及了。

巧嘴的吴襄真的在吴三桂借得清兵攻到北京时被李自成绑在了城楼上作为要挟的筹码,吴三桂抽箭射杀看守士卒,暴怒的李自成下令杀死吴襄及其家属三十余口。

老狐狸吴襄倒是在那个短暂时刻为儿子赢得了短暂英名

满清的顺治帝曾经在祭扫崇祯墓(思陵)时失声痛哭说:

“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

谙熟明亡始末的顺治自有他的苦衷,但也是代替崇祯道出了内衷。

这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六日,崇祯下令弃宁远,征召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流寇志》,卷9,15页,参见《明史纪事本末》,卷97,179页。崇祯发出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刘泽清谎报坠马,脚受伤,借故不奉诏。吴三桂、王永吉等离北京远,何时发兵,尚不得而知。只有唐通部离北京近,率八千人马先到北京。这真是杯水车薪,怎能救得了明朝的危亡!况且唐通其人“口辩无勇略”,也是无济于事的。《明史·曹变蛟传》,卷7,6981页。崇祯视之如救星,当即给予重赏,封“定西伯”。唐通慷慨激昂,表示不辱君命。不料他与监军太监杜之秩率部赴居庸关防堵农民军时,投降了李自成,居庸关不守而破。此关是北京的门户,农民军一无阻挡地直趋北京。

杜之享已经在北京城周边地区开始布防,比如在怀柔、密云、丰台、房山等地四郊多营垒。

高起潜带着圣旨来到居庸关,此乃北京最后一道防线。

“圣旨下,接旨@!”

唐通等人跪地:“臣等接旨。”

高起潜听宣读。“诏曰:今据山西警报,李闯直抵故关,攻取真定。周遇吉退守宁武关。军情紧急。特加封居庸关守将唐通为伯爵,协同杜之享严守宁武关。旨意读罢,望诏谢恩!”

唐通等人高呼:“万万岁!”

高起潜说道:“请过圣命!”

杜之享、唐通接圣旨。

探子回报启禀大人:宁武关失守,周遇吉力战而死。总兵姜瓖献了大同,监军太监杜勋献关投降。如今李闯杀奔居庸关来了!”

杜之享说道:“再探!再报。”

探子下。

杜之享:“我正想往大同监军。大同失守,如何是好?”

有手下人通禀启爷:“杜勋求见。”

杜之享:“有请!”

杜勋:“高公公、杜公公、唐将军,别来无恙!”

杜之享:“闻得你献关投降,怎么又回来啦?”

杜勋:“大顺王待人恩厚,故尔咱家回来,约你们共保明主。”

高起潜:“他能使我们富贵吗?”

杜勋:“咱家担保,使你们格外富贵。”

唐通:“末将新封伯爵,受了大恩,如何是好?”

杜勋:“咱家担保大顺王,封你侯爵、公爵。连王位都有希望,“伯爵”有什么希奇?”

唐通:“公公不可食言!”

杜勋:“焉有食言之理?”

唐通:“万岁呀,万岁!我今要作“侯爵”、“公爵”了,你封我的“伯爵”,只好原物奉还了!”

杜勋:“这才是知时务的大英雄也!你我同为新佐命,”

杜之享:“又享荣华又保身。”

高起潜:“方才的言语莫失信,”

唐通:“愿弃旧主受新恩。”

高起潜:“咱家出京之时,李国桢对于京畿要务,防守甚紧。倘若知道你我归顺大顺王,多有不便。何不乘其不备,进犯京都,岂不是奇功一件?”

唐通:“言之有理。待我带领居庸关人马,先攻打昌平便了!”

咱们再表崇祯大哥。

崇祯一个人在金銮殿上自叹道:“食不安来坐不稳,彷徨焦急不安宁。误国大臣眠高枕,愧对国家愧对民。”

李国桢来见崇祯:“皇亲大臣眠未醒,闯兵已到平则门。启奏万岁:大事不好了!”

崇祯:“何事惊慌?”

李国桢:“李闯攻破昌平,李守铄力战而死。闯兵已至平则门,不是为臣力战拒守,京师失陷了。”

崇祯:“哎呀!听说李闯攻九门,晴天霹雳响一声。哎呀卿家呀!事到如今,满朝文武,并无一人与孤分忧,惟有卿家衷心赤胆。还望卿家努力杀敌,虽然不能挽回末运,你我君臣也要死一个慷慨!”

李国桢:“陛下但放宽心:臣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自古男儿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辞别万岁去拼命,尽忠报国整乾坤!”李国桢下去怎么忙不表。

崇祯马上下令召集群臣把话问!

王承恩在外高喊:“万岁有旨:群臣见驾呀!”

周奎、陈演还有几位同僚一同上来参见皇上。

几人同声说道:“参见万岁!”

崇祯一看到他们就来气,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一群酒囊饭袋压马肉墩。

“你们可知道外面的风声?”

周奎:“外面风声还好。”

崇祯:“咳!你们这般大臣,还在做梦呢!”

陈演:“听说贼子兵退了。”

崇祯:“退兵?你一天天的都寻思啥呢,心咋就这么大呢?如今流寇破了昌平,已抵京师了!”

周奎、陈演、四朝官听罢崇祯说的话同时哭了起来。

崇祯一见就更气了:“别哭了,有社么好苦的,众卿可有拒敌之策?”

周奎:“大势去已,请陛下割地求和!”

陈演:“若不然,请陛下蒙尘!”

崇祯:“你们这些大臣,真是无有心肝呐!都他妈的给我滚出去,还求和,求个屁。”

王承恩连忙劝解皇上:“万岁,善保龙体要紧!”

崇祯:“啊?他们都哪里去了?”

王承恩:“他们都各自保护财产去啦。”

崇祯:“咳!终怪孤王错用人!现在后悔也无济于事。可我调吴三桂进京,怎么都什么时候还没到。莫非他也在看朕的哈哈笑不成?”

王承恩解释道:“陛下多虑了,宁远离京城千山万岁非一日可到,估计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出了三海关了。”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只是用好言安慰住是这个活宝皇帝,要不咋整啊!

崇祯对他说道:“乌鹊南飞睡不稳,连夜不眠少精神。王承恩带路平台进,速召文武把钟鸣。”

王承恩:“万岁呀!阁龙楼多寂静,请驾登临少憩神。”

崇祯:“淋淋夜雨泪悲声,午夜钟声又乱鸣。哦!百官来了!”

王承恩知道此时的万岁已经有点精神失常,哪里有百官呐?

“万岁,这里除了你我空无一人那!”

崇祯:“王承恩,你看,远远一带火光,想是群臣来了。”

王承恩:“哎呀万岁呀!那一带火光,或隐或现,不是群臣,分明是鬼火!”

崇祯:“哎呀!原来是磷磷鬼火明幽径。”

王承恩:“岁爷,慢说群臣不来,连那鬼火也不现上一现啦!”

崇祯:“咳!遥遥悬望无有人临。”(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浴血1937重生南宋求长生天行健· 奔掠如火我是真的重生啦纠结的母女魔方三国之辽东铁骑辽东铁骑敌敌畏纪事四方杂货铺日月神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