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还有一个最新的消息。六月,围攻濠州的贾鲁突然病死。濠州之围被解。”郑中化突然道。
“贾鲁死了,真是可惜呀。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至少在这个时候他还能把黄河治好了。”杨枚唏嘘道,他抬头望向窗外,仿佛在回忆至正十一年贾鲁因为自己率众最后合拢白茅决口而亲自接见他的情景。
“看来形势大变的苗头已经出来了,贾鲁可是脱脱的得力干将呀。而且元军主将一去,全军尽散,这也太神了。他们之间的派系矛盾太多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还有其它民族的人,加在一块,没有一个人镇的住,想不乱都不成。我们也要加快步伐。”杨枚幽幽的道。
“贾鲁是为数不多的汉人高官,其实在中原有无数的读书人因为无法一展政治抱负而万分的失落,他们应该在做吏、私塾老师、医生和算命先生。看来我们在占据山东之后要好好变把脸,给他们希望和机会。他们毕竟和那些依附鞑子的大地主豪强不一样,他们都是些中地主,我们有了根据地以后就不能再进行一网打尽了。”
杨枚摸摸自己的下巴:“跟鞑子军队打仗,我们除了练职业化精兵之外,还必须拿绝活出来,看来我又得忙了。”
“对了,大兴教育、吸引人才、鼓励工商、保护农作的政策方规准备的怎么样了?”杨枚转而问道。
对于杨枚的跳跃性思维,郑中化花了很大力气才跟了上来。“制定好了,已经开始在我们控制的地区试行了。”
“这就对了,我们要让天下人,至少现在是山东百姓相信和执行我们的政策,我们必须一边在后面用鞭子赶,一边在前面用厚利引诱,有时利诱比大刀还管用。”杨枚笑着道。
“山东地区的赤化必须加快,我们要把山东地区变成我们的根据地,变成我们的大兵营,变成我们的大粮仓,变成我们的军械所,如同关中之于前秦。”杨枚最后有恶狠狠地道。
“先生放心,一切都在有条有序地进行着。”郑中化道。
“那好,我终于可以搞我的科研了。”杨枚坐下,喝了一口茶,舒了一口气道。
※※※※※※※※※※
杨枚从工匠里选出两百余名技艺高超的铁匠、木匠,在里面还发现几个会制作火药的人,这让他兴奋不已。当听这些工匠都是从济南、益都等地逃籍而来,在那里还有许多比他们手艺更高超的同伴时,杨枚的心就象猫抓的一样,恨不得立即打下这些地方,把这些匠户归拢到自己的手下。
元末虽然火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并不是后世的黑色火药,威力也差得多,火药对于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杨枚来,完全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所以杨枚打算先制造出高质量的黑色火药来。
杨首先找来大量的栗子树嫩枝,剥去皮,然后埋在挖好的孔里烧制。然后接着是硫磺,这样东西倒是有现成的,都是些矿石。但是要想得到威力巨大的黑色火药,必须把它提纯了。
硫磺的提纯杨枚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倒是非常简单易行。先做两个坩锅,然后把硫磺块丢在里面,在木炭上加热,然后在上面该上一个皮革做的密封盖子和管子。等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硫磺就变成了气体,沿着管子流到一个密封铁桶里,然后冷却成了非常纯净的硫磺了。
硝这个东西就有些麻烦了,土法炼硝倒是可以,但是纯度怎么提高呢?这让人发愁。幸好杨枚早就按照《鲁滨逊漂流记》书中的提示,派人到沿海边上收集石壁上渗出的硝盐,这些硝盐不提炼纯度也很高了,就是太浪费人力去收集了,而且产量和效率低下,没办法,先将就吧。
火药三种成分找齐了,开始配药了。
杨枚首先把重量单位确定好,先做了一个非常精密的天平,然后把自己仅存的那枚一毛硬币[旧版,1克]做为新重量克的基准,然后做了一个黄金的一克标准件,一起封存起来。
在这个重量基准上,杨枚用钢和铁做出了不同重量的砝码,然后把三种成分用不同的方法磨成粉末,最后利用这些砝码严格按照硝75%;炭15%;硫磺10%的比例配制在一起,然后混合搅拌。
按照《鲁滨逊漂流记》书中的要加热压制,杨枚直接加了少许冷水,再用木板压制成药饼。然后按照杨枚对那本书的记忆,他把这些火药饼子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之后,杨枚又叫人把这些药饼子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放到一个陶罐子里。
杨枚让人把陶罐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木架子上,然后使劲的摇动木架,火药饼碎片跟着在罐中旋转,相互摩擦、碰撞渐渐变成了略带棱角的粗糙颗粒状。然后去除药粉和过大的颗粒,然后再用大木扳光药,去除它们上面的棱角。接着晒干再筛选,按粒度大分类,同一大类别的火药再混合一次,然后分批装好。
这样,耗时半个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黑色火药制成了。杨枚把这些黑色火药塞在一个密封的竹筒里,引出火绳,然后燃。只听一声巨响,地上顿时腾起一团烟雾。
大家马上跑过去一看,看到地上形成了一个不大不的坑,不由顿时欢呼雀跃。杨枚围着看了几眼,心里想到了许多高、尖、新的武器,炸药包,里面放些铁钉、铁条,就跟那些人体炸弹用的一样,用抛射机往鞑子密集的步兵和骑兵中间一扔,绝对能撂倒一大片。
张重过来看了看,也是一脸惊奇,立即询问,杨枚也只得骗他是那个无中生有的师傅的发明,张重想见杨枚师傅的愿望更加急,不过随即想到杨枚师傅早已失了踪迹,知道没什么希望,只得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