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帮的事情,在鲁妙子的弹压下,草草的结案了事。
反正只是神都一个不知名的弱小帮会,劣迹斑斑死不足惜。
地方发生的命案,最大的价值就是唤起了在它附近,那些同样以起欺压百姓为生的弱小帮派的恐惧。
在神都的市井里,纷纷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一位从地狱里走出来的佛陀,有感于人间竟然比地狱还要恶劣。他发誓要将人间拉入地狱,让地狱重返人间。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吓小孩的。更真实的版本,则是一名神秘的僧侣,用血腥的手段替天行道,代天行罚。
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至少从那以后,黑虎帮所在的城区,再也没有敢于过分的欺压百姓的人了。
那些心怀鬼胎,恶贯满盈的人,连走夜路都不敢一个人。常常在午夜中梦回,感觉自己在梦中,被神秘人拖入地狱接受惩罚。
很多恶人,从那以后都纷纷改过向善。努力的积德行善,弥补以前的过失。
不管行凶者是人还是佛,至少他的目的达到了。城区里的许多百姓甚至在家中树立起无名佛陀牌位,早晚参拜香火不绝。
而现在,这位未来的万家生佛,正站在神侯府的门口。
“阿弥陀佛,劳烦这位施主前去通报一声,小僧从少林而来,前来应鲁妙子施主的邀约。”
鲁妙子在神侯府的时间已经不短了。门卫听闻是受鲁妙子的邀约前来,不敢怠慢,急忙返身回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从门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哈哈,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听见的。我知道你,虚竹是吧。”
人没到,笑声先传了过来。鲁妙子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大门,运行的揽过虚竹。
对于虚竹,鲁妙子是真的从心里欣赏。虚竹是一个单纯简单的人,他有着所有人都羡慕的好运,但这种好运,对于需求而言是最大的负累。
你要是知道,无论是西夏国的骏马,灵鹫宫的宫主还是逍遥派的掌门,都不是虚竹所需要的。
在虚竹心中,他永远是那名少林寺的无名小僧。学佛,求佛的简单生活,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快乐。
“小僧虚竹,见过施主。”
虚竹客气的合十行礼。见礼过后,又紧接着弯下腰行了一个大礼。
“鲁施主对小僧的恩德,小僧铭记于心”
虚竹没有说因为什么?但是无论是虚竹还是鲁妙子双方都心知肚明。
自从虚竹领悟了自己的道之后,变得更加聪明智慧,说话也不再是笨嘴拙舌的。甚至连丑陋的面容,都隐隐透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好一个俊俏的小和尚”
跟在鲁妙子后面走出来的无情,看着虚竹,真诚的赞叹道。
黄蓉丫头被鲁妙子安排去做一些事情了。没有了黄蓉的陪伴,无情成了鲁妙子新的小尾巴。没事,就跟在鲁妙子身后。
无情的话并不是嘲讽,鲁妙子和虚竹,都听出无情语气中的真诚。
虚竹看着无情,眼神一亮。
“这位女施主,你与佛有缘啊。天生心眼,必定不凡。”
虚竹所说的心眼,就是无情的心灵感知。这种天生的神通,一般都出自佛家转世大能的身上,传说中这种人都是佛陀的化身。
“别!小和尚,姐姐,我可不想剃度出家。”
由于有了黄蓉的陪伴,加之腿上的旧伤鲁妙子治好,无情渐渐变得开朗许多。
“女施主误会了,贫僧并没有想让施主出家。
修佛并不一定要剃度,所以剃度也只是一种形式。
世间一切,皆是求佛的荃蹄。不必拘泥于形式。
小僧这里,有一些关于他心通的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女施主掌控你身上的神通。”
虚竹的话与当世大多佛经,并不完全相符。但是,引经据典,倒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这正是虚竹,明悟本心,开悟智慧,渐渐自成一体的表现。
“好一个智慧高深的大和尚”
无情听出了虚竹话中的意味,赞叹的说。
“无情的事暂且放在一边,不知虚竹大师可否赏脸,入屋中一叙”
鲁妙子,见虚竹一直在门口站着,便客气的将虚竹领进府门里。
由于清晨诸葛小花前往八贤王的府邸办事,至今未归。
鲁妙子就亲自招待的虚竹来到正厅。
“自古茶禅不分家,那不知虚竹大师喜欢喝什么茶?”
鲁妙子客气的向虚竹询问
“小僧只是少林的一名普通僧侣,并不懂什么禅茶一味。
不过以小僧观之,红茶的茶汤太艳了,绿茶茶汤透亮更好一些。
佛家有云,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
过于讲究茶的清香,鲜爽不符合我佛门的追求。
小僧更喜欢粗茶苦茶,入口苦涩,时刻得以自省,切莫沉醉享乐。”
虚竹思考了片刻回答道。
“不愧是佛门高僧之徒,见解自有独到之处。
不过,苦茶我们这里是没有的,不如尝尝这皇室钦赐的贡品御茶如何?”
鲁妙子故作为难的问道。
“这…不必了。
贡品御茶虽然是世间极品,但是皇家之气,与我佛门修持有百害而无一利。”
虚竹想都不想,拒绝道。
鲁妙子听了虚竹的话,眼神闪了一下。话中有话的问。
“虚竹大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小僧算不得什么大师,施主但讲无妨。如果可以解答,小僧必定知无不言。”
“在这俗世能够明悟正身,得悟正道。这种修持都算不上大师,那还有什么人算得上大师呢?
我的这个疑问也好回答。曾经我读佛经时,了解到释迦摩尼佛本是一名释迦族王子出身。
那么我想问的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释迦族最终又如何了呢?”
“这个小僧倒是恰好知晓。根据《佛说琉璃王经》上的记载。琉璃王领兵征伐释迦族。
佛陀于路旁三次阻拦,但未见成效。
最终释迦族被琉璃王全族屠灭,
佛祖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用神力将五百名亲族置于碗中,想要保全他们的性命。
结果,五百名亲族在碗中化为了血水。
此既为神通不及业力的典故源源”
“哦,那我就奇怪了?
释迦族佛祖的亲族,为何佛祖,不拯救释迦族呢?
难道释迦族与佛祖没有因果?佛祖不需要还清这个因果吗?”
鲁妙子的问题意有所指。
虚竹显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诸多的思量,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释迦族之所以被诛灭,是有其缘由的。
在久远以前,有一村落,村中有一大池,池中有许许多多的鱼。
有一天,村中的人决定要将池中的鱼全部捞出吃掉。
捞出后有一条最大的鱼,有一个孩子本性慈悲,并不吃肉。
但却因为好玩,拿着棒子敲了鱼头三下。
当时的大鱼就是后来的琉璃王,他带领的大军就是当时的鱼群,当时的村人就是现在的释迦族人。
而当时好玩的孩子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吃鱼,也因敲鱼的业,头痛了三天。
佛祖阻拦了琉璃王三次,正是借用当年放鱼的因果,回报了释迦族养育的因果。
只可惜神通不及业力。释迦族业力如此,谁也无法拯救。
有恩报恩,不等于要无底线的回报。
阻拦三次,就已经是报恩了。但是连续阻拦三次,都未改变他人的决议。
那么,就只能证明,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再妄做阻拦,就是逆天而行了。
鲁施主所提之疑问,目的为何?小僧心知肚明。
三次阻拦,偿还因果。
三次过后,了尽前缘。
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鲁妙子听了虚竹的回答,就知道,虚竹已经明白了他所问的目的。
狸猫换太子,是当年刘太后,种下的因果。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现在是到了回报的时候。
但是刘太后,又分属北宋皇室。她借助皇室与少林寺的因果,想要让少林帮助她。
所以鲁妙子借用释迦摩尼佛与释迦族的典故提点虚竹。
因为从本心而言,鲁妙子并不想和虚竹为敌。
对于虚竹以恶制恶的道,和鲁妙子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鲁妙子恨不得,将虚竹引为知己,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成为敌人。
更何况,虚竹的背后,还有一名更强大的存在,少林无名扫地僧。
对这样的存在,能不成为敌人,最好还是不要成为敌人。
虚竹自然明白鲁妙子的用意,他也借用了释迦牟尼佛的典故,回应了鲁妙子的问题。
阻拦三次偿还昔日相助之恩。三次不成,乃天意如此。
“既然如此,那就定下这三次阻拦之约。
不过,我希望三次过后,能够和虚竹大师交个朋友。
虚竹大师的因果报应之道,我非常的喜欢。”
“没问题,小僧也觉得和鲁施主有缘。而且小僧冥冥中感觉,和鲁施主与小僧有着兄弟之缘。
鲁施主的邀请,固所愿不敢请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