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610章 纪昌学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前时,伤寒大疫横行三军,车骑抱病,士卒羸弱,死者上千。虽有诸将士同心协力,共抗瘟神,方有此役之胜,然若论功劳最著者,莫过于军医,或甘冒风险行走病营,或亲尝汤药以救病患,医者,疫中将校也,不可不赏。”

第五伦倒是大方,下邳伤寒刚有所好转,就对参与开方、救治的医者们大发赏赐,或增加俸禄,或赐予丝帛,同时更宣布:“少府之下太医令,本为六百石,予思及皇考皇妣故于疫中之事,又亲见士卒饱受顽疾之苦,心有余悸,深知医者国之大事也,特擢为千石官,以此推之,太医丞六百石,其下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带下医、小儿医,皆官升一级,擢为四百石吏!”

这是大手笔啊!过去医者被视为“百工”的一种,虽然出类拔萃者也进入体制,归少府管辖,但比起依靠五经走上仕途的士人,他们依然低贱一层。

第五伦却不这么看,从当权起就颇为重视医学,过去少府下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四个门类。疾医掌养万人之疾病;疡医治疗各种脓疡、溃疡、金创、骨折,几乎就是外科医生,军中医者多来自此官署;食医相当于营养师,负责皇帝、后宫的食物搭配;兽医则要管官方拥有的海量牛马牲畜,毕竟一场牲口疫病,就可能让国家损失数千百万钱。

在此基础上,第五伦又增加了“带下小儿医”,专门针对妇科、妇产和小儿疾病,且不局限于宫廷,每个月都派人在四京巡视,传播一些分娩、小儿的知识。

如今这五个门类,皆官升一级,从四百石做到了六百石,相当于一县之长,医生地位无形中高了一截,众人自然高兴。

第五伦却仍不满足以此,又下一道诏令:“于太医之下,再增一官署,名曰‘疫医’,疫医丞秩四百石,专司时疫,其下有伤寒、瘴气、虏疮、疠风、传尸五医长,秩二百石。”

魏国作为一穷二白的封建王朝,医生也缺,当然没有在各地开防疫站的条件,连赤脚医生都没法派。但第五伦以为,再穷不能穷医学,对五大疫魔的研究,不能再靠某位名医的单打独斗,是时候由朝廷出资,花大气力来诊治了。

“开人体解剖之门,令朝野医者早日‘知己’,除此之外,还需‘知彼’。”

在议定疫医丞及其下五位医长人选时,第五伦召集随军的几位名医,让他们推举,桓谭也旁听了这场会议。

却听皇帝说道:“除伤寒外,要论杀人最众者,莫过于四种,皆为人之大敌。”

“先说这瘴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疾疠多作,秦始皇伐百越,秦兵逾岭南后遇瘴,未战而疾死者过半;汉武时征讨闽越、南越,虽并九郡入汉土,然交州暑湿,士卒大疫病死不少;王莽时益州句町不服,前后三次遣兵征伐,因遇瘴毒,兵卒死者十之二三,动用二十万人,居然不能令小小句町屈服,为天下笑,也致使益州离心,公孙述得以收买人心,终于割据一方。”

在战争之外,汉时一个官员若得知被派到南中、交州去做官,肯定要哭天抢地,与家人诀别,因为外地人赴任路上就染病而死的太多了,至于被发配去苍梧等地的囚犯,也视之为畏途。第五伦甚至听说有人为了不愿去交州,竟花钱贿赂将流刑改为死刑的荒唐事——至少这样可以死在中原,不必曝尸南交,足见对南方瘴气畏惧到了何种程度。

在第五伦看来,以上惨案频发的地区,基本都是亚热带,南方潮湿炎热、虫毒弥漫,确实有酝酿疾病瘟疫的温床。北方的将士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遥远的南国,无法适应彼处的气候水土,或遭毒虫叮咬而感染了疟疾,或因饮食不洁而罹患痢病,各种病痛缠身,以致死者泰半。他们不明真正的病理成因,只能从异于家乡的恶劣环境出发,将这些不幸的遭遇统统归因于瘴气,这俩二字成了一个箩筐,啥都能往里装。

往后第五伦要向南进军,肯定也要面对所谓的“瘴气”,当然得提前想办法应对。

“一方面得将瘴气这筐中的疟疾、痢疾、脚气等病区分开来,一方面,也得借此科普,以破除中原对‘瘴气’之惧。”

毕竟第五伦认为,华夏未来在南方,以后肯定会有移民、驻军等举动,若不能破除瘴气的迷雾,恐怕会被视为“驱百姓赴深渊”,遭到抵制啊。

若说“瘴气”还是南方特有病症,北方人较少染上,那么“虏疮”,也就是天花,这种外来疫病,却正在一点点入侵中原。

太医们上禀道:“据说此病乃是汉武时征讨西域,获大宛俘虏来献时传入,元成后渐行于中原,染病者发疮头面及肢体,须臾周匝全身,状如火疮,皮破后皆冒白浆,剧者多死。”

这天花源于外国,进入中土,最初被认为是麻疹,但病症不同,致死率还极高,在民间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对于如何诊治,医者们也一筹莫展,毕竟是新病。

“扁鹊、仓公时未曾见过此症,后人便无计可施了?”

第五伦将众医者骂了一番,不过他心里也没底,既然天花才传入百年,那是否感染牛了呢?若是尚未有牛痘,又何谈接种?总不能先弄人痘吧。

这些事只能令新上任的虏疮医长去调查,他们还有时间。

相比于刚传入百载的天花,“疠风”,也就是麻风病,则是中原早有的顽疾了,据说孔子的弟子冉耕就患过,第五伦在关中为吏时也见过一些病人,有的掉了耳朵鼻子,更多则是皮肤溃烂,见者色变,纷纷驱赶,那场景颇为可怜。

但这又是不得不做的,第五伦下令:“汉时病迁坊之制,要重新恢复,往后再遇疠风病患,须得将其迁入其中。”

暂时搞不定治疗,只能从隔绝上下功夫了,不过这些疾病中,第五伦与太医们讨论最多的,还是“传尸”,也就是肺结核,亦称痨病。

伤寒、天花等病虽然爆发猛烈,但若侥幸痊愈,至少还能恢复如常,但这痨病却是令人绝望的绝症。

“此病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阴阳两虚,不能劳作,以至于死。”

作为统治者,这痨病最是可恨,好好一个劳动力,染病后就基本废了,更可怕的是,此病极容易传染,探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往往一人染病,动辄灭门甚至灭村。

将这些顽疾的缘由、破坏一一详细了解后,第五伦只感觉心有戚戚焉,也难怪在1949前,两千多年间,哪怕是所谓“盛世”,中国人平均寿命就在三十多徘徊不动,光是这无穷无尽的瘟疫,就令人感到窒息。

每一个在古代好好活着到白头的人,都太不容易了。

但至少,从他这里,要迈出与这五大瘟神对抗的第一步了。

关于这几种疾病过去的情况,第五伦也了解得差不多了,遂点到了正题上:

“予亦尝观天禄阁医书,医者多以为,伤寒、瘴气,皆乃外淫之邪气所致,但予又听说,痨病乃是因痨虫入体,啮人心肺?”

众人面面相觑,确有此说,但并不是主流,一般的医者,依然将致病原因笼统归咎于模糊的“外邪”。

“汉时名医仓公曾发此论。”

他们解释道:“但这些所谓‘痨虫’,却从未见过。”

桓谭也告诉第五伦:“王莽天凤年间,令人剖尸治病,确实在不少人肠中觅得细虫……”

他说的应该是蛔虫等寄生虫,第五伦甚至能想到其模样,幸好他早上没吃细面条。

和诸儒不同,太医们对王莽时准许解剖人尸一事,虽不敢当面赞成,心里其实是期许的,毕竟医家的老祖宗扁鹊也曾经将二人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嘛。

但他们也籍此认为,仓公淳于意的“痨虫”之说是不准确的:

“尚方亦曾开过痨病死去之人胸肺,但不论如何搜检,却仍未找到‘痨虫’。”

第五伦却发出惊人之语:“不然,或许,只是因为痨虫极小细微,人眼有穷尽,不能察觉罢了,桓大夫,汝以为呢?”

桓谭若有所悟,人眼有穷时,他对此体会颇深,过去桓谭与扬雄、刘歆等人探索天文,只能靠肉眼,观星观得双目酸痛,遇上少见的星象,只恨不能再看得分明一些,制定的历法、星图亦有偏差。

等第五伦令能工巧匠制出“千里镜”后,桓谭只觉得自己的双目,当真延伸到了千里之外!靠千里镜,他能看到月上斑驳,看到群星变大十数倍。

而现在,第五伦再度提出一个想法,让桓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千里镜不止能用于观日月之大。”

“亦能用来察秋毫之末!”

……

桓谭在古书《列子》里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纪昌向著名箭手飞卫学射,已经练到在织机飞速转动下不眨眼了,飞卫却觉得不够,要求他继续看东西:“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于是纪昌用牦牛尾巴的尖尖,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南面而望之。十天之后,虱子在纪昌的眼中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再看其他东西,人头都如山丘一样大……

第五伦将此戏称为“瞳术”,决然不信,他说,能做到这种地步的,绝不是靠肉眼练习,只能靠“视微镜”。

这便是第五伦给专门用于“察秋毫之末”的望镜取的名字,只可惜目前才做出了放大镜,用来看古代简牍上的蝇头小字时,能照小为大,桓谭便得到了皇帝赠送的一枚,但放大倍数不够,依然不足以看到“痨虫”。

真正的显微镜还得研制打磨,毕竟匆匆上马的玻璃技术才刚起步,目前连吹出合适的透明镜片都不容易,第五伦有生之年,想要看到结核杆菌真容恐怕很难。他定了一个小目标:先发现较大的酵母菌等给医者瞧瞧,为“细菌”理论站住脚吧。

但既然原理相通,桓谭相信,这“视微镜”迟早能做出来,到那时候……

“便是物莫遁毫厘,远已莫可隐,细有鲜或遗。”桓谭对那一天满是期待。

是啊,第五伦想做的,就是将这些隐藏在“外邪”浓雾下的小东西们,这五大病魔的真凶,一个个揪出来,照个通明!

精进视微镜,那是工匠的活,第五伦却给了桓谭另一项使命。

“予要让君山,再去淮南吴王刘秀处,走一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终末忍界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我有一个财阀男友海贼之全职鬼剑混元太极道哥谭疯厨子契约情人:宠你上了瘾虚祖人在火影一品御厨我靠和韦恩分手108次发家致富油腻中年龙霸天回到明末做岛主
同作者其他书
汉阙 秦吏 春秋我为王 战国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