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早就有建立凌烟阁的想法不过之前一直忙不过来。而这次回京之后他专门遣前帝国前礼部官员按照最正统的方式建立凌烟阁以祭奠那些为帝国捐躯的将士。而最初朱祁钰是想将皇宫北面的建筑群改建为凌烟阁的不过后来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今后这里将成为帝事博物馆所以不得不放弃了。
为了表示对帝人的重视以及对那些在战场上阵亡将士的缅怀朱祁钰让人在太庙旁边修建了凌烟阁这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分成了五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帝国将士纪念堂里面供奉的都是那些从明帝国建立以来为帝国征战疆场的将领。而在凌烟阁主体建筑落成这一日朱祁钰将帝国所有将军都招了过来他要借此地宣布新的军衔制度并且册封第一批将军。
这后面都是那些曾经为帝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军人徐达常遇春这些杰出的将军你们应该比我还要熟悉没有这些军人浴血疆场没有他们为帝国拼杀也就没有今天的明帝国现在我们在此纪念这些为帝国征战四方的军人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缅怀而另外一方面我希望从今往后所有的帝人都记住你们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建功帝国并没有忘记你们帝国的百姓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正是帝人付出的汗水鲜血与生命才为帝国百姓换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才为帝国争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才为帝国百姓赢得了更多的利益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当我们受到国家召唤。放下手里的农具穿上战袍拿起武器走上疆场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成为了军人并且决定了我们后半生的命运。作为帝人。我们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对这些都是军人天生的使命。不过。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军人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军人是帝国地先驱是帝国手里的利刃军人不仅仅要保卫帝国还要为帝国的利益而战不管在天涯海角只要我们想到自己身为帝人那我们就应该知道帝人是天底下最强大的最光荣的也是最厉害的
陈懋为这番演讲做了长久的准备工作这是他亲自写的演讲稿就连一旁的朱祁钰都有点感动了。这些年来。朱祁钰最为依靠的就是这些军人他最为信任的也是这些军人。而帝人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也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希望。从大漠草原到朝鲜的山地帝人在战争中的表现让他非常的满意。当然这也是朱祁钰带出来的军队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明帝国决不会有这支强大的军队存在
现在请皇上为大家训话
朱祁钰走到了台前他轻轻的压了压手。说道:我联对你们都很满意。虽然联是大明的皇帝不过联更希望与你们一样是大明的军人。这么多年来你们一直陪伴在联的身边度过了风风雨雨取得了无数次的胜利建立起了举世无双的战功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联保证今后将带领你们走向更为辉煌的胜利而联对你们也只有一个要求今后不管何时何地当你们想到自己身为帝人的时候你们不要忘记荣誉胜利与你们同在
全场响起了激烈的鼓掌声这也是新规矩当然这些将领肯定都练了很长的时间吧才能适应用鼓掌的方式来表达激动的心情。
朱祁钰压了压手等到全场安静下来之后又说道:当然联还有帝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只有军人的付出才有帝国的强大。在这里联将宣布第一批将领名单这是帝国对你们的奖赏也是帝国给你们的动力
帝国册封的第一批将军并不是很多。当然朱祁钰自己的战功最大所以他成了帝国历史上唯一的大元帅这多半是个象征性的头衔毕竟大元帅是个什么东西朱祁钰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只是比元帅还要高一级而已。
朱祁钰之下有两人其中陈懋是帝国6军元帅也是帝国当时唯一的元帅。而让人惊讶的是于谦竟然也得了个荣誉元帅的称号以表彰他的京城保卫战两场北伐战争京城平叛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立下的功劳。
这两名元帅之下是杨洪郭登严广儒罗国栋卫平祖百龄邓茂柴栋李舜臣九人被封为大将。陈豫梁岳张同卫广等十五人被封为上将海涛田宗等二十七人被封为中将另外还有三十八人封少将四十多人封准将。而这些将军中除了十多名在之前就已经名声大噪的将军之外其他很多人都是从普通军官中提拔出来的。比如在安州保卫战中就有八名年轻军官因为战功卓著而被破格提拔为了将军其中一人还是上将
显然朱祁钰重用人才的思想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新的政治体制新的军事体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朱祁钰选拔人才的特点也非常的明显重用年轻有为的而对那些老顽固基本上都不会太在乎这也造成了朱祁钰的这支军队以年轻将领为主这为他今后的征战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完了将军自然少不了一番庆祝而这日朱祁钰也是大醉而归。在这些并肩作战的将军面前朱祁钰是没有一点架子的。而且他还与将军们约定今后在作战的时候朱祁钰的身份是大元帅只有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才是帝国皇帝。当然这也是朱祁钰为自己寻求解脱他确实觉得自称联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
而在封完了将军之后其他的军官就交给了于谦这个国防部长去处理。在新的军政体系中陈懋的总参谋部并不负责军队人事军官的任免大权全部收归国防部。实质上这就是用文职官员限制军人的权力。只要国防部掌握了人事大权那么将军就不可能控制军队。而在以往普通军官都是由将军直接任命的。这造成了将军培养个人势力在军队中拉小团伙的弊端出现。
而这时候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先后到位。为了这次东征朱祁钰几乎是费尽了所有的精力。他将军事改革交给了陈懋与于谦负责将制定宪法的工作交给了薛希薛希濂与于谦负责而自己地主要精力就全都放到了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上来
几个月的时间帝国海军又新增加了十艘一级战舰二十多艘二级战舰以及一批三级战舰。不过增加的运输船更多。其中很大一批都是从日寇手里夺过来地这些运输船在经过了一番改进之后。都被利用了起来。不然要明帝国一时之间去搞运载十几万军队以及大批弹药物资的船只。恐怕还真做不到呢
而最让朱祁钰意想不到的是李舜臣这几个月下来还为明帝国做出了一项重大明一项将彻底改变海战方式的明
在与日寇的海战中明帝国海军主要有两大战术一是战列战术二是突击战术。在这两大战术中战列战术是明帝国海军舰队的强项凭借帝国海军战舰强大的火力战列战术能够击溃任何一支敌人的舰队。不过口战列战术本身的缺陷也很大即无法对敌构成致命的打击如敌舰队现势头不妙准备逃跑的话那么排成战列线的舰队几乎无法对其进行追击
突击战术的侧重点就与战列战术完全不一样其核心思想就是快突击利用战舰强大的火力在近距离上解决战斗。不过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明帝国海军战舰装备的都是长身管远射程的火炮。
这种火炮在战列战术中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说的足以在敌人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击溃敌人。可是在近距离的炮战中长身管远射程火炮的弊端就非常地明显了一是口径小炮弹威力不足二是射慢无法满足近距离战斗时的快节奏要求很多时候甚至会延误战机
比如在蔚山外海一战日寇就是利用明军火炮射过慢的机会才能有部分舰艇得以逃脱的。如果明军的火炮威力再大一点炮击度再快一点的话那日寇的舰船就要全军覆没了
李舜臣在海战中现了这一问题之后就立即想办法解决而他想到的办法也非常的简单制造一种大口径短射程的囟炮专门用于近战这绝对是一种将彻底改变海战战术的明而且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实现的明。
囟炮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像后世出现的迫击炮迫击炮本身就是从囟炮展出来的炮身粗短口径很大。这样火药与炮弹装填起来都非常的方便也自然提高了炮击度。也因为使用更大口径的炮弹所以威力大增后来还因此产生了其他一些特种弹药。
朱祁钰在见过了李舜臣的这一明之后心里大喜立即向柴汇的军火厂下了大批订购的订单。而柴汇刚成了国丈心里对朱祁钰是感激不已哪能怠慢立即组织人力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了第一批囟炮。这种囟炮口径两尺身管长八尺一次装填十五斤炸药射重达四十八斤的炮弹
朱祁钰也立即让战舰装备了这种火炮。当然因为囟炮的弹道问题以及其庞大的重量与体积这种火炮只能放在战舰的露天甲板上而为了降低战舰的重心保证战舰的航行性能还不得不撤除了甲板上的一些火炮。按照标准一级战舰配备八门囟炮二级战舰配备四门囟炮这些囟炮都沿战舰的中线安装在桅杆两侧采用固定炮塔设计而后来出现的可以转动的炮塔那已经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三级战舰则因为排水量太小因此不配备囟炮本身三级战舰也不参与舰队主力会战没有配备囟炮的必要性。
在舰队做好了出征准备的时候朱祁钰为远征日本准备的十五完6军也都做好了准备。这分别是卫平的第一集团军下含邓茂的第一军陈豫的第二军以及卫平兼任军长的第三军。罗国栋的第二集团军含罗国栋兼任军长的第四军卫广的第五军以及严广儒的第六军。而这两个集团军组成的集团军群由陈懋担任司令。除此之外还有梁岳的近卫军。
海军方面柴栋为海军总司令李舜臣为海军参谋长兼副司令以及北海舰队司令。这次出征柴栋负责留守大沽负责海军后勤并且监督海军的建设工作。
朱祁钰亲自担任远征军的总司令并且坐镇帝国号指挥。原本他是不想让陈懋参加远征的必经国内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这个总参谋长去处理不过陈懋并不想在留守后方了。虽然朱祁钰没有少给他记一份功劳可陈懋见到那些晚辈将军都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那么多的战功他能不急吗如果被这些晚辈给过的话他这个元帅还有什么价值
朱祁钰说服不了陈懋就只有将他带上让他指挥地面战斗而自己则负责海军的作战行动。当然国内的事情也就只有全部丢给于谦去处理了。如同以往一样这次朱祁钰又把帝国大权交给了于谦。当然军队的后勤补给工作也都落到了于谦的身上。只要朱祁钰出征于谦就必然是留守人员反正于谦也早就习惯了这个身份
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朱祁钰就率领舰队离开了大沽港而陈懋也率第一批6军搭乘运输船队跟随舰队出而另外一部分6军则由6路前往朝鲜的釜山蔚山等港口在那里上船与主力会合。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而朱祁钰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也就此全面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