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对头!
人群已经四散开去,小混混身边还有几个好看热闹的闲人,李畅走过去看了看,小混混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四肢摆放的位置非常不自然,眼睛倒是大睁着,还不停地眨啊眨的,好像是要说什么。
李畅知道哪里不对头了。
厉害对头走了,这些小混混也该赶紧起来逃之夭夭才是。可是,大汉走了足有一两分钟了,这些小混混还躺在地上不动。要是被大汉打坏了,爬不起来,也应该有呻吟、哭喊的声音啊,这些家伙不是在渣滓洞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地下党员,没那么强的毅力。
既不逃跑,也不说话,这些家伙到底想干什么,要说人体秀,这里也不是合适的场所啊!
“身体动不了啦?”李畅随口问道。
小混混露出惊喜的笑容,眼睛眨得更厉害了。
李畅弯下腰,仔细地看了一会,按了按小混混的胳膊腿。
“那你在这里慢慢躺着吧。”李畅转身离开了。
和罗军分手后,李畅慢慢地往家里走去,脑子还在想着那个大汉的神态动作。
点穴术,肯定是点穴术!李畅激动得心脏扑扑乱跳。点穴术这个名词,李畅还是从金老爷子的书中看到的。李畅觉得在所有的武功中,点穴是最潇洒、最厉害、最牛逼的武功。想想看,只要在身体上某处轻拂一下,就能控制这个人的行动。既没有刀光剑影,又不需要血流成河,对于受人文主义影响比较深的李畅来说,点穴术是走夜路防身,帮美女擒贼的最佳法术。
李畅一直还以为点穴术是某些商业作家无聊中编出来的,没想到还真有其事。只是可惜那大汉走得匆忙,自己没能上前结识。要早知道大汉有这么一门牛逼的技艺,李畅就是赖也要赖上他了!
看看离家近了,李畅放下了心思,哼着小曲,走进小区大门。
几个下棋的老汉见李畅过来,大声招呼道:“放学了?”
今天太阳从东边下山了?这几个臭棋篓子自从被李畅大杀四方之后,就再也不愿意这个学生伢子加入街头象棋的阵营了。甚至当李畅放学时,都不愿意与他对眼,生怕他一时兴起,跑过来蹂躏他们,实际上是他们多虑了,李畅早就失去了蹂躏他们的心思。李畅望了望西边的火霞,嗯,今天的太远还是从西方落下的,礼貌地打了声招呼,继续往前走去。
“唉,小畅,过来过来,有事找你。”心宽体胖的周大爷扯着嗓门喊道。
周大爷是看着李畅长大的,周大爷发话,李畅不能不过去,来到棋盘边,见周大爷对面坐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四十几岁年纪,四下顾盼,趾高气昂。李畅暗笑,百分之百是周大爷输棋了,想让自己帮忙找回场子呢!
“来来来,你坐这里。跟这个叔叔下一盘。”李大爷把自己的宝座也让了出来。
中年男子不屑地看了李畅一样,把红棋交了过来,这是摆明了把自己放在了上位的位置。
李畅没有在意,接过红棋,麻利地摆上棋子。那只红炮就直接摆在了中炮的位置上。李畅牢牢地记住一句真理,不论红棋、黑棋,能赢棋就是好棋。
邋遢贾道人撤了摆一天的算命摊子,没赚几个钱,听见了李大爷洪亮的嗓门,下意识地转过头一看,又看见了那个奇怪的年轻人。
贾道人的胞姐因为五百元的货款丢失一事被老板炒了鱿鱼。贾道人几经分析,得出了一个既与事实有些接近,又完全荒谬的结论。
贾道人也是在社会上闯荡了多年的人,知道此事无凭无据的,属于乱神怪力之说,没人会相信。只好劝老姐把这件事忍了。
老姐忍了,并不意味着贾道人也能忍。拿着冥币去消费,本来就是非常可恶的事情。贾道人每天仍旧在小区附近摆摊,顺便观察一下进进出出的人。他戴了副墨镜,看人时也不用避讳。
贾道人正要走近几步观察李畅时,眼睛不经意的往河边林荫道扫了一眼,忽然看见了一个在此时绝不应该出现在昌宁街头的人。贾道人摘下墨镜,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老眼昏花。至于一个瞎子怎么张眼了这样的细节,贾道人就自动忽略了。比起眼前的这件事,其它都微不足道了。
正在下棋的李畅也看见了。
此时棋局鏖战正酣,对手的棋力不弱,怪不得连斩周大爷几盘。但比自己来,还稍嫌不如。李畅趁着对手正在考虑的当口,伸了下懒腰,眼光乱转间,也发现了贾道人所看见的同一个人。那人大概在几百米开外。
李畅蓦地站了起来,对周大爷说了句等我一下,人已经在三米开外。
李畅追了一阵,还是没有追上那个会点穴术的大汉,此刻正是下班时间,街上人来人往,很难追踪上一个人,特别是大汉这种有意地掩饰身形的武林高手。
李畅垂头丧气地往回走着,听见背后有人叫他,转身一看,是老爸回来了。
“李畅,你在这里干什么?”在公众场合要叫李畅大名,坚决不准叫小名,是李畅和他爸爸之间的约法三章。
“刚才河边好像有人钓鱼,我去看看热闹。”
“钓鱼有什么好看的?你的书包呢?”
“周大爷看着呢!”
“周大爷?是不是下棋去了?”
“是,刚进门时被周大爷拉住了。他输棋了不服气,要我给他找场子。”
父子俩说说话就回到了小区,周大爷本来伸着脑袋到处寻找李畅,见李畅和他父亲走在一起,也就不好意思招呼李畅把那盘棋下完。
“你过去吧,把那盘棋下完,不要下第二盘了,早点回家。”
贾道人见李畅冲出去,也吓了一跳。随即看见李畅追向了贾道人注目的同一方向。
不会这么巧合吧?莫非这个学生看见的人与自己看见的是同一个人。
这个学生心里有秘密!贾道人对这个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