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就是要坑祝家,而且他想好了,关键时刻,他并不介意直接反水从内部攻击祝家。
不能怪他不讲义气,亦不能说他要成心勾结贼寇,主要是祝家太目中无人了。
他李家实力、势力确实是最弱的,这一点不假,毕竟论人丁兴旺,他李家比不上祝扈两家,而他李应个人的战力,比起祝氏三杰加栾廷玉或者扈家兄妹来说,也是差着一些的。再加上因为实力不足,往日里祝家对李家的欺压,那就更不用说了。之前他为什么无法帮杨雄他们把时迁要出来?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么?
祝家瞧不起李家,觉得李家可有可无,不把李家放在心上……所以李应派杜兴过去,不仅没能把人要出来,反倒是遭到了对方的一番侮辱。
这口气李应如何能咽得下去?之前那是没办法,咽不下也得咽,毕竟力不如人势不如人,该服软就得服软。可现在梁山好汉来了,携带着刚刚击败了二十万朝廷大军的锐气,李应不相信,这样一个连朝廷都三番五次吃亏的梁山,会连一个小小祝家都对付不了。
所以他现在满心祝愿梁山能把祝家给扫平,至于说祝家被扫平之后他会不会跟着遭殃,这一点李应并不担心。
说实话,虽然和梁山接触不深,双方可以说也不完全在一条道上,但李应对梁山还是有些了解的。
之前还是王伦当首领的时候,梁山确实是和其他山寨没什么区别,偶尔打家劫舍,大多数时候就握在那个山窝窝上面,也不下来,也不闹事儿,算是比较安分守己的一群人。而随着王伦病故,曹岩上台,梁山就开始了扩张。
先是将石碣村的阮氏三雄带上了山,这阮氏三雄李应知道,是方圆几百里之内最通水性的人,梁山的天然优势就是有这八百里水泊,真真称得上是天险之地,等闲人根本不可能威胁到梁山。也因此,强化水上控制力是必然的。之前王伦就去招揽过这三兄弟,可惜被拒绝了,从这里不难看出,三兄弟虽然穷,但还是有些心气儿的,知道王伦只是个普通山贼,不愿意跟着他一起落草。不过这也正常,大好的男儿,又有几个人愿意当贼呢?
李应对此表示非常的理解。
但随着曹岩上位,这种情况就变了,首先是三兄弟上了山,这让李应有些惊讶。他不知道曹岩是怎么说服他们的,但他确实是成功了,他果真把三兄弟带上了山,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三兄弟上山,水泊周围水性好的渔夫也纷纷跟着上山,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这梁山在水上的力量就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然后是各路好汉上山,晁盖的大名他李应也是知道的,还有吴学究,公孙胜等人,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而且随着曹岩上位,梁山的作风也发生了变化,居然不下山打劫了,他们吃什么……李应就不得而知了,但一定是有办法了,不然为什么毫无生产能力的这伙贼人,却变得比老百姓还要乖?这不合情理啊。再往后,梁山的做法他就更加看不懂了,因为开始关注梁山,所以他会悄悄派人去查看。他发现,梁山不仅不下来骚扰周围的百姓,反倒是开始练兵了,两日一练,有林冲等人的帮助,梁山士兵的素质可以说是飞速提升之中。
这让李应感觉到奇怪,同时他心里有了一个猜测,虽然只是胡乱猜想,但他还是被自己的猜测给吓到了莫非这梁山,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山贼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以梁山如今的实力,已经不是一县一地能对付的了,避居是要朝廷认真筹备,调拨精兵强将,才能将其击败。有了这样的底气,梁山希望更进一步,这相反也不能算错。
李应自觉已经看穿了梁山的想法,心中对梁山反倒有了些期待,否则他也不可能让杨雄和石秀去梁山般救兵,甚至主动给对方那金银盘缠。莫非只是因为杜兴和杨雄有旧?不见得,如果只是杜兴和杨雄关系好,那大可以由杜兴出面给予钱财便是,他李应作为庄主又何必亲自上场?还不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和杨雄等人结个善缘?日后若是出了什么意外,他也可以向杨雄求援啊。
说到底,他还是看好梁山,他觉得梁山比一般草寇有前途。最不济,弄个招安还是可以的,一旦朝廷招安了梁山,这上上下下一帮好汉就都有了官职,若是他李应能搭上这股春风,也不失为是一件美事,总好过他现在这样高不成低不就。
不过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受到时代的限制,李应的眼光其实也挺一般的。
他只是看到的梁山的潜力,却没看到梁山的危机。
世人总说,这田虎、王庆、方腊等三人都是败给了梁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北宋四大寇中的三大寇,可不是败给了同行,而是败给了整个大宋。以一个山头之力,对抗整个大宋,败亡是注定的。即便是强如梁山,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不也是“败”于大宋了?
军事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它要让位于政治、经济。
第一,从政治角度来说。大宋是正统,是统治者,是授天之命,这是当时时代条件之下的共识。无论是田虎、王庆、方腊,无论他们提出什么口号,用什么手段来凝聚人心,都是没有用的。至于他们占多少州、多少县、多少地盘,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要。他们无论军事再强大、武力再强盛,但是缺少了超越时代的眼光,最终只能被剿灭,就算没有梁山,也会有别的集团。解决不了政治问题,就解决不了“正统”认知,就走不出自身的局限。
第二,从经济角度来说。大宋之富庶,国力之强盛,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厉害的多,以大宋国力之雄厚,与几个啸聚山林的土匪对抗,还是绰绰有余的,根本伤不到国本。在这些地方势力的崛起过程中,当势力膨胀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遇到瓶颈:兵源、财力、兵器、地盘、收入等等。只要国情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些地方势力的扩张终究会被“限定”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程度。包括梁山也是一样。解决不了经济问题,就解决不了势力的扩张问题。
第三,从人心角度来说。人心向背,成败之基,原著中的梁山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光明。毒辣阴险,动不动就让别人家破人亡的吴用;滥杀无辜、不分好歹的李逵;虚伪无情、沽名钓誉的宋江;害人性命,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剥开梁山替天行道的遮羞布,他们真的正义吗?象这样一群人,替的什么天,行的什么道?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见鬼了!
第四,从军事实力上说。梁山固然是兵精粮足,田虎、王庆、方腊亦是战将济济,然而,大宋就差了?以三伙势力盘踞的地盘来看,仅仅是大宋的一隅之地,那些敢打善战的名将,又有几个出手的?大宋根本没有动用老种经略这样的不世出名将。
实际上,田虎、王庆和方腊这三个势力碰到的问题,同样也是梁山面临的难题,被剿灭是必然的下场。到底是洗白上岸还是顽抗到底,这是个问题。再回头看原著中大宋是如何对付梁山的就清楚了,梁山的前期还是很猛的,大宋也吃了些亏,但是当梁山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朝廷几番试探,略微吃了点亏之后,要在后面轻轻推动一下,梁山便变了旗帜!再以梁山为前锋,驱虎吞狼,大宋诸公的心头大患,就此消弥于无形。
田虎、王庆、方腊,交兵者为梁山,然而梁山背后,却是整个大宋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梁山只是这个庞然大物的一只触角而已,他们三人焉能不败?无非费些钱粮罢了。
所以曹岩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在北宋腹地待多久,他一定是要跳出去的,只有跳出去才有生路,困死在这里,要么成为朝廷的刀,要么成为刀下的肉,结果基本上不会有区别。
不过李应虽然看差了,或者说,他没真正看穿梁山的意图,不过他只设一步棋倒是没走错,杨雄和石秀是他救下的,如今又是一封书信送上梁山,当曹岩接到这封书信的时候,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回去告诉你家主人,他能支持梁山,本人很高兴,待过几日梁山剿灭祝家之后,我们可以细细详谈一番。”
对于李应,曹岩多少是有些好感的,而且本来他在梁山上就排第十一位,这是很高的位置了,连鲁智深武松杨志这些人都被他甩在了后面,没点真本事可不行。这样一个人现在主动表示善意,曹岩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加上李应本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污点,接收他上山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