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八点以后更正蜀军离开阳平关之后,一路向东而进,向着汉乐二城的方向前进。
这条道路倒是比较平坦,但夏侯霸并没有因为路好走就安心了下来,事实上,自从离开了阳平关,整支魏军就处于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这条路上无险可据,一旦遭到蜀军的攻击,形势堪忧。
由于蜀军是从定军山进入汉中的,那么蜀军实际上已经是在夏侯霸他们的前面了,离开阳平关之后,魏军就等于是进入到了敌后的区域之中,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斗。
魏军是沿着汉水北岸而走的,避开了定军山,倒不说是魏军惧怕战斗,但现在形势逼人,能避免战斗最好避免一下,如果实在是避不开,该打得还得打。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暂定是位于汉城城外的魏军大营,不过现在形势混乱,夏侯霸和曹亮俱不能肯定魏军大营还存在于否,甚至很有可能曹爽和夏侯玄已经撤往别处也说不定。
在蜀军援兵到来之前,魏军大营是围困汉城而立的,这种四面围困的扎营把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王平是插翅难逃。
但蜀军援兵一到,这样的扎营立刻变得不再适用了,甚至滞留在汉城城下都是极其危险的,这种腹背受敌的滋味确实是不好受。
由于情况未明,夏侯霸也只能是先往汉城方向走,再根据战场上的变化做出调整,夏侯霸也清楚,他们现在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一支三万左右的人马,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一旦遭到蜀军的伏击或包围,那是凶多吉少。
毕竟野战不同于守城,三万人马如果守阳安关的话,十万蜀军都未必能撼得过,但在野战之中,无险可依,如果蜀军利用地势伏击他们的话,不用说十万蜀军,就是五万蜀军也足够他们喝一壶了。
曹亮的越骑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样的安排是因为越骑营的机动能力强,速度快,如果出现突发的情况时,越骑营可以单独突围,利用骑兵的冲击力撕开一道口子冲出去,然后想法设法搬救兵来救援其他的魏军。
汉中盆地果然是形似大盆,四面全是崇山峻岭,唯独这盆地中央一片坦途,这种地形,最为适合骑兵部队来行动了,如果不是为了和夏侯霸的步兵队伍协同一致的话,曹亮早就可以率越骑营直抵汉城了。
夜晚宿营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为了防备蜀军可能的偷袭,夏侯霸将全军人马分为了两班,前半夜甲班的人马睡觉,乙班的人马睁大眼睛盯着,到了后半夜,乙班的人马去睡觉,而甲班的人马时刻进行着戒备。
也就是说,魏军的人马每晚只能睡半宿的觉,虽然这让白天高强度行军的魏兵很是疲惫,但如此一来,整个大军就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状态,总有一半的人马处于清醒的状态,这样就算是遭遇到敌袭,蜀军一样有应对的能力,不致于手忙脚乱,张皇失措。
和多派哨兵不同,这样的防守方式有助于魏军可以迅速地投入战斗,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非常时期,就必须要有非常的手段来,没有在于主力大部队汇合之前,夏侯霸的这支队伍始终还是处于高度危险之中,而且他们正处于一种敌后的状态,会不会被蜀军的斥侯给盯上,还真不好说。
连续地行军两日之后,经过一片丘陵地带时,前面探路的斥侯急急地赶了回来,禀报称前面发现一处战场,有大量的尸体。
曹亮和夏侯霸立刻赶到了过去,登上一处丘陵高地,眼前的景象让人是不寒而栗,前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从军服的颜色上区分,有魏军的,也有蜀军的,不过绝大多数是身着褚黄色军服的魏兵尸体荒马乱,身着降红色军服的蜀兵尸体只占有很少的比例。
这场战斗似乎刚刚停止没有多久,战场之上一片狼籍,残破的军旗而顽强地插在地上,迎风飘扬着,许多尸体淌出来的血液还没有完全的凝固,呈现出碜人的黑紫色。
这大概是一支数千人的魏军队伍,在这里遭遇到了蜀军包围,应该是被全歼了,看不到一个活口的存在。
曹亮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离开阳平关的时候,他们就选择了靠北的这条路,感觉到隔着一条汉水,应该是相对安全一些。
但眼前发生的一幕,让曹亮觉得北路也未必是安全的,现在蜀军已经可以跨过汉水进击零星分散的魏军,这一支三五千人的魏军队伍必定是遭遇到了五倍到十倍的蜀军围攻,才会导致全军覆灭的。
看来蜀军正是贯彻着各个击破的原则,对这条漫长防线的上的魏军进行攻击,面对突发状况,魏军的反应还是迟钝了一些,象这种数千人被全歼的惨烈战斗,完全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按现在这么个打法,十几万的魏军想必也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被蜀军各个击破,分而歼之了。
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作战条件下,魏军想要生存,就必须地抱团取暖,现在蜀军的胃口很大,数千人的魏军队伍,他们说吞就可以吞得下,那怕是夏侯霸三万人左右的队伍,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只有十万人以上的大部队集结在一起,才能避免被分割歼灭的命运。
蜀军的胃口再大,也不致于一口可以吞掉十万人吧。
曹亮明显地感觉到魏军在应对危急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战线拖得太长,兵力分布的过于分散,这些都将成为致命的缺陷,如果不能马上做出改变的话,十几万的魏兵,很可能会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眼前的魏军尸体无疑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也只是曹亮他们看到的,那没有看到的呢?
曹亮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姜维此刻正率领着大军,一路横扫着汉中平原
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