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魏军没有了障碍之后,追击蜀军的速度也变得更快了,而两翼的合围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地合拢过来。
钱进的目的就是要将蜀军给包了饺子,虽然看起来这个饺子皮有些薄,馅有些大,万一搞不好就可能会露馅了。
这确实是钱进先前最为担忧的一点,不过现在看来,所有的担忧和疑虑都一扫而空了,随着一半左右的蜀军拱手而降之后,魏军包饺子的进程是越来越快了,除了一少部分骑兵以及本身就是后队人马跑得快的缘故,他们此刻能逃出魏军的合围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蜀军已经再没有机会逃出去了。
魏军的合围相当的顺利,在清除了最后一拨的抵抗力量之后,左右两翼的魏军终于碰面了,同时也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将蜀军的队伍拦腰截断,将大部分的蜀军困在了包围圈之中。
宁随骑着马,速度自然是旁人所比不上的,他自然率先地突出了重围,但大概地检点了一下人马,撑死也只有一千多人突围了出来,剩余的九千人,全部被魏军给包了饺子。
包围圈之中的魏军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不过显然这种挣扎只能是徒劳,蜀军的军心早就散了,想要突围出去,只能是凭着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
而蜀军之中也没有什么单独独斗的高手,如果真有些武艺高强或者是能力出众的士兵,也早就被各个精锐部队给挑走了,最后混到预备队之中的,几乎全是被淘汰下来的兵员,让他们在魏军的包围圈之中绝处逢生,那岂不比登天还能难么?
所以,一旦包围圈合拢,被困在其中的蜀军不管你是益州兵还是荆州兵,都再无逃跑的机会,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其实荆州兵已经给了他们明确的榜样,那就是投降,不管你乐不意乐意,这也是唯一的活命途径了。
对于绝大多数的蜀兵来说,还真没有那种血战到底的勇气,当然如果这支蜀军有一个有血性的将领带领,或许还有机会搏一把的,许多的士兵都被灌输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思想,只要主将有血性有担当,蜀军也不至于这么一败涂地。
可惜他偏偏遇到了贪生怕死的宁随,他主动地放弃了搏一把机会,也主动地放弃了军队的指挥权,自顾自地逃命去了,剩下的人,也就是成了一帮乌合之众。
虽然军队之中还有校尉、司马、军侯这样的中下层军官,但以他们的能力,在这种大雪崩似的溃败之中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反正就连主将宁随都逃了,其他的军官更是无心恋战,身为军官的他们同样也是有座骑的,逃命的机会要远高于普通的士兵,所以大部分的军官也紧跟着宁随的步伐,率先地逃出包围圈了。
其实最后困在包围圈里的,大部分都是蜀军最底层的士兵,他们当兵,一是为兵役所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并没有多少有人以死报国的念头。
更何况,身为主将的宁随都率先逃了,那些校尉司马中层的军官也不见了人影,只剩下那些下层的军官和普通的士兵被困包围圈内,这个时候还希望他们能舍死忘死地和魏军拼到底,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先前荆州兵大批投降的时候,益州兵这边还是嗤之以鼻,认为荆州兵很没有骨气,但此刻他们深陷重围之后,节操自然也是碎了一地,许多的益州兵也是纷纷投降,放弃了抵抗。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扯澹!
蜀军的崩溃比预想的都要快得多,这显然和宁随的率先逃跑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宁随不顾一切地自己逃跑了,才会导致一万多人的蜀军成为了一盘散沙,不战而溃。
以宁随的想法,这次他采用的是断尾逃生,舍弃掉有如累赘一般的荆州兵,只剩下行军速度更快一些的益州兵,突出重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再不济,逃得出一大半人也不是什么难度吧?只要主力尚存,宁随就不会太失败。
去西陵的道路被魏军切断了,回援西陵的计划也自然而然地泡了汤,接下来宁随可以率兵撤回到四风山,再不行前往猇亭和司马伦会合,总而言之,他的退路还是有很多的。
但让宁随没有想到的是,魏军的围歼速度更快,除了他和一千多蜀兵逃出来之外,其他的人马全部陷入到了魏军的包围圈之中,一万蜀军,几乎是全军覆灭。
这样的结果,让宁随是震惊不已,如果仅仅损失一部分的人马,他还能向姜维交待得了,但此一战就损失了近九成的兵马,将来面见姜维之时,如何交待?
虽然说宁随是姜维的亲信心腹,但并不能说宁随就可以肆意妄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蒙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恐怕姜维和他关系再好,也难恕其罪了。
一念至此,宁随是冷汗涔涔,这事就是他咎由自取,本来他只是耍了个小聪明,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栽了一个大跟头。
如果在遭遇魏军伏击的时候,宁随能拼死而战,那怕最后将一万人全部拼光了,全军覆灭,姜维也不一定会怪罪他,毕竟他尽力了,打不过也没有办法。
而宁随此次没有选择和魏军死战,而是选择了撤退,当了一名可耻的逃兵,如果他能全师而退或者是少损一部分人马的话,那倒还没有什么问题,说明宁随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保全了大部分的人。
但遗憾的是,宁随非但没有保全大部分的人,反而是损失惨重,折损了将近九千人,那他的这次撤退,就是不折不扣的临阵脱逃,身为主将,他不仅没有身先士卒,反而是第一个逃离战场,别人都阵亡或被俘了,唯独他却能独善其身。
只怕将来见到了姜维,会治他一个临阵脱逃之罪,一样也得掉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