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了傍晚,西陵的防线早已经是千疮百孔,芨芨可危,而蜀兵更是累得精疲力竭,气喘吁吁,体力透支的十分严重,如果不是平江营缺乏攻城破敌的经验,很可能现在西陵城就已经易手了。
姜维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险恶战斗,所以身处逆境对于姜维来说真得不算个什么事,但像今天这样憋屈的战斗,却是他平生第一次经历。
以前不管是身处困境还是顺境,姜维都有全力来拼搏的机会,那怕是深陷到敌人的重围之中,只要姜维能够舍身忘死的拼杀,依然是有突出重围,逆转战斗的希望。
但今天这样的战斗,却让姜维看不到一丝丝的希望,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发力的机会,面对魏军投石车的攻击,蜀军完全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无法抵抗,更无法反击,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这样的战斗,怎生一个郁闷啊!
而且这次魏军的投石车,用得特别的恶心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打一会儿停一会儿,来来回回地折腾着蜀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让蜀军只能是城上城下疲于奔命,将所有的体力和精力都无休止地消耗在无谓的奔跑过程之中,以至于和魏军攻城部队展开激战的时候,蜀军明显的出现体力不支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这对姜维来说,确实是一场极为难打的仗,其实从姜维整个西陵防御计划来看,他最怕的,也就是魏军的投石车。
为了消除投石车对西陵城的威胁,姜维将整个战线向前推了百里之远的距离,以猇亭为最前沿,精心打造了一条长围防线,利用险峻的山势,对试图进攻西陵的蜀军进行有力的阻击。
表面上来看,姜维是将他最为擅长的山地战发挥到极致,利用蜀军在山地战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来阻击魏军。
但事实上,也是姜维对西陵城防御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虽然西陵城一直以来都是吴国在荆州西部的要塞,同时兼顾着对抗来自于魏国和蜀国的威胁,所以西陵城的防御配置,一直以来都是最为顶级的。
吴国的经济力量薄弱,在城池的防御上面也向来是马马虎虎,就连国都建业的城防,在立国之初,都是相当简陋破蔽的。
建业称虽然有石头城的别号,但你千万别被这个别号所迷惑了,直接就认为石头城就是用石头来砌筑的,那样就大错特错了。建业之所以叫做石头城,只不过是因为它建城的那个地方就叫做石头山,因地而得名。
当初的时候建业还叫做秣陵,孙权也是因为听信了张昭之言说这里有帝王之气,所以才在这里建城的。当时条件十分的简陋,别说是砖石砌城了,就连夯土建城都做不到,只能用篱笆墙来代替,建业也就成为三国之中最为简陋的一座都城。
不过建业虽破,但西陵城的防御实力却不含湖,为了确保荆州上游的安然无恙,吴国在西陵城的建造上面,还是勒紧裤腰带,舍得花大价钱的。
西陵城的城墙虽然也是夯土所建,但在建造的过程之中,还是掺杂了不少的石块,这样就使得西陵的城墙比起普通的城墙坚固了不少,抗投石车打击的能力也是相应提高了。
但姜维却深知魏军投石车的厉害,魏军的投石车已经摆脱了人力牵接拉的范畴,而是采用更为先进的配重式,不但投石车手的数量大大地降低了,而且投石车的力量变得更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在建业的渡江之战中,魏军就曾经建造出体积更大,射程更远的投石车,直接就能将石弹抛射到长江的对岸去,这种恐怖的力量任谁听了,都会胆战心寒。
所以姜维知道,以西陵的城防力量,是不足以挡住魏军投石车,一旦让魏军冲到西陵的城下,用投石车进行饱式攻击,西陵城根本就守不住。
所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姜维最终的防御方案。
但百密也终有一疏,姜维一直死盯着的,是魏军的陆战部队,对于水军这边,姜维有些忽视了,他一直认为,魏军水师虽然有覆灭吴国水军的力量,但那种力量不过是在水面上的,魏军水师还没有能力将这种力量向陆地上扩展吧,只要蜀军不下水,魏军又能奈之若何?
可万万没想到,魏军居然就在姜维的这个盲点上动手了,尽管说魏军派出来的陆战部队并不是最为精锐的野战步兵营,但上万人的攻城部队,还是给姜维带来了无穷的压力。
当然,魏军陆战队之所以能占据主动,完全就是因为有投石车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的结果,在投石车的强力掩护之下,魏军的攻城行动进展的十分顺利,几次都快要将西陵城给攻破了,如果不是姜维的嫡系军队拼死抵抗的话。
姜维身边的这支亲兵卫队那可是跟随姜维身经百战的骁锐之师,经过参战过数次的北伐之战,战力之强悍,一旦也不亚于蜀军王牌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在陇西战场上全军覆灭,连同它的指挥官张嶷一同命殒北伐之路,尽管说退回到蜀国之后,姜维也一心再想要重建这一支王牌部队,但在所有的精锐都损失殆尽的情况,想再将这支队伍重建起来谈何容易,再加上转战永安的事,重建无当飞军的计划也就搁置了。
姜维的这支亲卫军,已经是蜀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了,装备最为精良,斗志也是最为旺盛,在这种危难时刻,也是他们挺身而出,多次地击退了魏军的进攻,才确保了西陵城的不失。
但这支亲卫军的数量也太少了,多年的战斗下来,虽然有所补充,但总人数现在已经没有千人了,在这种大的战役场合下,它们能挽一时危局,但却能挽回整体的颓势。
现在,姜维只能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宁随的这支援军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