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漫长夜也最终会出现黎明,当第一缕的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整装待发的魏军便向着建业城发起了进攻。
江面上王濬的水军船昼夜不停地向南岸运送着兵马,各营的步兵和骑兵是他们优先运送的目标,其次才是辎重和物资,由于涉及到的数量极为的庞大,所以估计在几天的时间内,魏国的水军船队都不会有空闲的时间。
像投石车连弩车攻城车这样笨重且体积较大的器械在运输的排序之中是最靠后的,甚至于如果江南那边能很快解决战斗的话,这些装备和器械将不会再运过江去了,毕竟那边的战斗结束,这些笨重的器械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到时还得再往回运,太麻烦了。
所以,先前抵达建业城下的魏军,并没有重型的攻城装备,但以现在魏军的气势,攻城还用得着这些装备吗?
吴国的城池,建造的远没有中原的城池那样高大坚固,那怕就是建业城这样的都城,虽然号称是石头城,却也不完全是用石头筑成的,许多的城墙段,还是夯土所制,而且做为都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竟然连中原的一座郡城都比不上。
这个情况也不足为奇,中原之地饱经战乱,再加上曹亮的投石车横空出世,所以倒逼着司马氏加强了城池的建设,但凡重要一些的城池,不是采用砖砌就是石筑,就这样的城池,想要抵御曹亮的投石车,都显得力不从心。
而江东之地安逸了多少年了,自从孙策平定江东之后,江东之地已经五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乱了,江东人更多的是醉心于所谓的长江防线,而对江东的城池建设十分的疏懒,他们认为城墙存在的意义仅仅只是需要防止盗贼即可,根本就无需考虑军队攻城的问题,所以那怕是都城建业,建造得也是极为简陋的。
这也难怪,毕竟五十多年前,建业城还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小码头集镇而已,当年刘备到东吴迎娶孙权之妹时,路过当时还叫做秣陵的地方,就赞叹其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力劝孙权迁都于此。张紘也认为秣陵有天子气,孙权如果能定都于此的话,极有可能登上九五之位。
于是孙权在建安十六年的时候,就移治秣陵,并改名为建业,寓义建帝王之业。
只不过当时的建业,确实是够简陋的,建业之所以叫做石头城,并不是因为用石头建的,而是因为它建在秦淮河畔的一座石头山上,故名石头城,其实是夯土为墙,甚至当时连城门都没有,仅仅只有一道用竹子编的篱笆门,要多简陋有多简陋。
虽然后来经过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建业城总算也有了宫城和都城,城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方二十里十九步,成为江东最为繁华和富庶之所,但如果将建业和洛阳、成都相比的话,依然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所以攻打这样的城池,羊祜压根儿就没有准备动用投石车等重型的攻城武器,单凭魏军的十万人马,就足以将建业城拿下了。
魏军杀到城下之后,羊祜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令人向建业城内进行喊话,对守城的军队进行劝降,再三申明了魏军的政策,魏军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投降的,一律免死,魏军入城之后,于民秋毫无犯。
城内的民众听后,都愣了,不是说魏军进城之后要屠城吗,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可现在为何他们会喊话说降者免死,秋毫无犯呢?这倒底该信谁的?
羊祜采用的办法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能瓦解吴军的斗志,拿下建业城自然是易如反掌。
当然,羊祜也不是忽悠吴人的,魏军的政策确实是降者免死,秋毫无犯,屠城之事,那纯属是无稽之谈,这么多年来,曹亮所攻陷的城池少说也有数百座了,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屠城的事件,别说是屠城了,就连恶性的杀人事件都极少有发生的,一旦发现有人恃强凌弱,滥杀无辜,诲淫诲盗的事,一律是严惩不贷的,所以魏军的军纪,对比于其他的军队,素来以严明严苛称着,谁也不敢轻易地去违反军纪。
司马伷一听,便大皱眉头,他是想利用吴人来死守建业的,但被羊祜这么一鼓动,看得出吴人人心浮动,于是司马伷赶紧地派人去宣扬,让他们别听魏军的盅惑,现在他们说得这么好听,不过是想要诈取建业城,一旦城池沦陷,他们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千万不能上当啊。
这些吴人立场本来就不是十分的坚定,现在听了两方之言,自然也就犹豫不决了,也不知道到底该信谁的,不过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的防守意志也无形之中被瓦解了不少。
羊祜也知道攻心之战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所以喊话之后,羊祜也就没有再有什么劝降的举动了,而是下令对建业城发起攻击,劝降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面,如果不能给吴军一些压迫力和危机感的话,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主动地来投降呢,只有将他们逼入到绝境之中,这样的劝降才有意义。
虽然没有投石车等重型武器的加持,但魏军的蚁附攻城依然是十分的强大,数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建业城,发动了最为凌厉最为勐烈的攻势。
建业是吴国的都城,攻陷建业的意义自然是非同凡响的,谁能第一个攻上城头,这功勋能小得了吗?
在抢夺头功的诱惑力之下,魏军诸将士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们的攻势就如同汹涌无比的海潮一般,以不可阻遏之势向着建业城冲去。
除了司马伷的军队和部分的吴军之外,大部分参战的都是东吴的普通百姓,这样的战斗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面对魏军凶勐的攻势,建业的城防变得芨芨可危,他们根本就无可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