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对付骑兵的办法就是抱团,步兵方阵排成紧密的阵形,长枪兵排在阵形的最外层,身后是刀盾兵,这两大兵种之间可以随意地换位,如果敌人是弓骑兵的进攻的话,刀盾兵便会排到第一线上,利用盾牌来阻挡敌人的弓箭,如果敌人是冲击型骑兵的话,长枪兵便会结成密密的枪林,来预防敌军的冲击。
不过不管那种阵型,拥有反击的手段才是最为重要的,否则的话,只能是被动挨打,所以姜维在布阵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反击的手段,他在长枪兵和刀盾兵的身后,布置了一个以弓弩兵为主的方阵。
蜀军配备的最强单兵武器便是元戎弩,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诸葛连弩,一发十失,霸道无比,蜀军正是凭借着这种大杀器,才能和魏军在屡次的交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进攻的时候,元戎弩是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在撤退的时候,元戎弩又成为了阻击敌人的神兵利器,一代名将张郃就是在木门道追击蜀军之时,深陷蜀军的包围,被元戎弩给射死的,元戎弩有着赫赫战绩,一直是蜀军最为倚重的武器,在蜀军之中广为装备,成为蜀军的标配式武器。
姜维深知,在和魏军骑兵对战之中,一昧的防守并不能化解敌人的进攻,只有采用寓攻于守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骑兵。
步兵和骑兵对战,永远是处于劣势的,骑兵的强大机动性,让他们处于一种不败之地,如果骑兵不来进攻,步兵方阵布署得再厉害也达不到伤敌的效果。
而骑兵在进攻不利的时候主动撤退时,步兵方阵也没有任何手段能留住他们,这种不平等的交战方式,就注定了步兵和骑兵比起来,永远是被动的一方。
蜀军因为国力和地形的因素,一直就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就算有一些骑兵,也是零星的分散的,没有形成建制,所以他们在多年和魏军骑兵的交战之中,也是有一些心得和方式的,除了擅长利用地形之外,保持远程攻击力的优势就是蜀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在野战之中,步兵已经无法奢求能够主动地去消灭对手了,但战争永远是相对的,敌人的骑兵既然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他们便会寻找机会不断地发起进攻的,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弓弩兵的反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要能大量地杀伤敌军的骑兵,就可以化解敌人进攻,让他们知难而退。
而且,步兵方阵在前进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一个密集的阵型,那怕是遭遇最强的攻击,队形也不能分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敌人的骑兵在进攻的时候,就是要不断地尝试将步兵方阵给撕开撕裂,而后各个击破,一旦步兵阵型被骑兵给冲散之后,剩下的战斗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了,步兵也就彻底地丧失了和骑兵对抗的能力。
此次出兵陈仓,司马伦原拟是将司马军和蜀军分为两路,互为照应,但姜维却坚决地表示反对,因为兵分两路的话,很可能就会被魏军各个击破。
在战场上,骑兵的机动性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司马军和蜀军一旦分开,魏军就可以轻易地实施包抄一路阻击一路的作战方式,吃掉一路之后,再回头集中兵力吃掉另一路,司马军和蜀军必然是全军覆灭,无一存活。
只有紧紧地将十万人马抱成一团,这才不会给魏军可趁之机,魏军就算集中兵力全线进攻,蜀军和司马军最多损失的也是外围的兵马,而且有外围的兵马做牵制,弓弩兵可以毫无压力地火力全开,让魏军骑兵付出同等的代价。
而且司马军队伍中也是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的,姜维并不打算一开战就将他们推上前线,而是雪藏起来,等到魏军撤退的时候,才把这部分的骑兵派出来进行追击,也可以收到一定的战果。
司马伦考虑了一下,同意了姜维的方案,毕竟论战斗经验,姜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他常年和魏军交战,对陇西一带的地形极为的熟悉,相对而言,司马伦就远没有姜维的这种战斗经验了,所以司马伦便将他所率的五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了姜维,由姜维来统一指挥。
十万大军离开了冀县,逶迤而行,一路向东。姜维所选择的道路基本上都是靠近渭水的,一路沿着渭水的南岸行进。
邻水而进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被魏军所包围,魏军骑兵再厉害,它也不可能涉水而行,所以濒临渭水的一侧,是相对安全的,蜀军所需要注意的,就是来自前方和南面的的敌人,当然也有背后的方向,也是姜维所关注的重点,魏军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就决定了他们能从任何一个方向上发起突袭,那怕是蜀军的后翼,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
而且曹亮这个人,也往往不会按常理出牌,经常会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手段,姜维必须要做出防范才是。
在十五年前的时候,姜维和曹亮还是有过一次的交手经历的,尽管当时曹亮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越骑校尉,不过他展现出来的超凡能力却给姜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曹亮已经从越骑校尉坐到了魏国皇帝的位置上,而姜维也再没有和他交手的机会,这一次终于有机会面对面了,姜维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
尽管没有交手的机会,但并不代表姜维就会忽视曹亮的存在,相反的,姜维对曹亮的关注是异乎寻常的,蜀国派驻魏国的间谍,每年都会将无数关于曹亮的情报传递回蜀国,所以曹亮的成长历程,姜维从来也没有忽略过。
这么多年来,曹亮之所以能够战胜司马家,席卷天下,那必然是有着其过人之处的,这次陇西和曹亮交手,姜维自然也是慎重无比,将曹亮视做是他的平生最强劲敌,丝毫不敢有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