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姜维会突然地鸣金收兵呢,以现在的形势,蜀军必须要赶紧地采取应对措施才行,否则的话,陷入到了晋军的包围之中,不能说一定会全军覆灭,但至少损失会无比的惨重。
本来是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但瞬间陇西风云突变,司马伦率十万大军杀到,形势惨遭逆转,蜀军马上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姜维火速地召诸将回营,就是准备与诸将商量一下解困的办法,如果继续攻城的话,无疑于坐以待毙。
虽然说姜维对这次北伐充满着信心,渴望能有所建树,但这一突然其来的变故,不得不让姜维的计划中止。
不过司马伦的大军还远在近百里之外,尚不会构成直接的威胁,姜维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而且面对困境,姜维要远比一般的人沉着冷静,毕竟多年来和魏军的交锋,姜维时时都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之中,打逆境之仗,姜维比任何人都有经验。
傅佥立刻道:“末将愿率一支兵马前去救援祁山堡。”
傅佥是蜀汉将军傅肜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刘备为陆逊所破,撤退之时,遭遇吴兵的追击,幸得傅肜死战断后,刘备方才有机会逃往了白帝城。傅肜被吴兵所围,浴血厮杀乃不得脱,吴将劝降,傅肜大骂道:“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于是战死。
刘备感其忠勇,将年幼的傅佥收在府中恩养之,并封为了左中郎,长大后,进入军中,得到了姜维的赏识和提拨,现任奋武将军,成为了蜀军之中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此次北伐,姜维便令其为副先锋,与蒋舒一道,辅助夏侯霸,现在听闻祁山那边告急,便自告奋勇地欲率兵前去救急。
不过姜维却没有答应,祁山堡那边虽然地势险要,但留守的兵马不多,只有数千人而已,而且大多还是负责押粮运草的辎重队伍,战斗力很是一般,如果真得遭遇到十万晋军的围攻,祁山堡肯定是没办法保住的。
那边传来消息的时候,晋军已经抵达了木门,距离祁山堡也不过二三十里的距离,以晋军的速度,须臾即至,只怕是此时此刻晋军已经拿下了祁山堡,那怕傅佥带兵返回去,也是无济于事的,想从十万晋军手中重新地夺回祁山堡,那无异于虎口拨牙。
所以姜维权衡了一下,认为重夺祁山堡的希望极为渺茫,现在蜀军只有趁着晋军还没有合围之际,火速地向狄道那边转移,跳出晋军的包围圈,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司马伦的大军一旦北上,与郭淮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蜀军则危矣。
姜维征战多年,经验自然是远比其他人要丰富的,形势有利的时候,要果敢出击,扩大胜果,形势不利的时候,不能纠结得失,而要及时地止损,避免损失扩大。
姜维深知,以蜀国的军力,是不足以跟魏军拼消耗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样的胜仗,没有任何的意义,魏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战争资源厚实无比,就算他们损失再多,也能弥补回来,但蜀国不一样,损失了的,就没有了,所以姜维多年以来,一直奉行一个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管是胜仗还是败仗,保存实力才是第一要务。
既然祁山堡失守,此次北伐又化为无功,所以姜维也就没有任何的纠结,而是主动地向狄道方向转移,从那儿返回蜀地。
对于这次的失败,姜维也没有太大的在意,反正从诸葛亮开始的五伐中原,到自己这边九次出征,其实都没有成功,再多一次失败也无所谓,只有兵马尚存,下次还是有机会的。
姜维很快便定了向西转移的计划,不过此刻廖化尚在上邽,姜维必须要等到廖化撤回来之后,才能起兵,否则将廖化的五千人马扔下不管,陷入晋军的包围之中,只怕是凶多吉少。
在接到消息鸣金收兵之际,姜维就已经出快马去通知廖化撤军了,相信廖化在接到撤军的命令之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向冀县方向撤退,姜维现在所做的,也只是需要去稍等半日的时间,便可以和廖化进行会合。
至于在南安的张翼,则正好在蜀军的撤退路线上面,姜维只需要派人去支会一声,让张翼做好准备,等到大军一到,相偕撤退便是。
撤军的方案一定,各部将领便各自回营,赶紧地做好撤军的准备了,先前蜀军的状态,还是大举进攻的模式,此刻突然要撤退,自然事务要繁忙的多,等廖化前来的时候,他们也正好进行收拾准备,等廖化一到,便可以立刻出发了。
姜维则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连续地派出多路的斥侯,前往祁山方向去打探消息,时刻密切关注着晋军的动态,一旦司马伦提前北进,姜维也好随时做出做出调整。
如果形势紧迫的话,姜维甚至会不惜断尾求生,那怕舍弃掉廖化的这一支人马,也绝不能让整个大军都深陷绝境之中。
廖化撤回来倒是比较准时,他本来对上邽只是羊攻,牵制上邽的守军去救援冀县和防止郭淮向东逃窜的,此时他处于上邽的外围,在接到了姜维的命令之后,廖化便火速地撤军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已经赶到了冀县城下,与蜀国大军相会合。
这个时候,祁山那边的消息也传了回来,比较诡异的是,司马伦的大军只是进占了西县,并没有向祁山堡发起进攻,而且进驻西县之后,司马伦就按兵不动了,丝毫没有北上冀县的打算。
这让姜维是一头的雾水,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姜维还真没有遇到过像司马伦这样的对手,明明有能力攻取祁山堡,切断蜀军的粮道,却只取了西县,并没有拿下祁山堡,尽管西县也是在北上的通道之中,但却没有像祁山堡那样的要害位置。
这司马伦的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