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汉宁太守府附近的道路还算宽敞外,南郑城内大部分都是迷宫般的狭窄、曲折的小街小巷,两边多是些直棂窗开的很高的土墙,因为风雨的冲刷而形成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
天气正在悄悄回暖,残雪消融,屋檐下的冰柱在初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晶莹的水滴缓缓凝聚,滴落到浑浊的水洼里。或是打湿了屋檐下站立的荆州军将士的肩膀,在黑黢黢的铁甲或是棕色的皮甲上,砸出许多细碎的水花。
泥泞的街道中,马蹄声显得格外沉闷单调,不过刘琮的心情却因这碧蓝的晴空,飘若鸿羽的白云而感到格外疏朗。他看了眼执意要骑马同行的贾诩,见后者枯瘦的脸庞上,也显得颇为精神抖擞,不由略带歉意的说道:“此次出兵益州,倒让先生消瘦不少。”
贾诩捋了捋稀疏的花白胡须,喟叹道:“到底是上了年纪,经不住这等风霜啦。”
“先生何出此言?”刘琮抬头望了望碧空如洗的天空,下意识的摩挲着套在手腕上的马鞭,对贾诩说道:“今益州已得,汉中即克,想必关中震动,却不知曹公会如何应对?”
对于刘琮提到曹操时这个略带讥讽的称呼,贾诩微微皱眉,不过他并没有就此说什么,而是略微思忖了片刻之后,回道:“大将军据有四州,势力已成。曹操非全力不可抵挡,然则北方未平,腹背受敌,更兼关中诸将阳奉阴违,其所当行者,必先击弱以图强也。”
刘琮颔首道:“先生是说,曹操还是会先扫平北方?”
“舍此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贾诩含笑反问道,他相信刘琮也能够看出来,但是刘琮肩膀上压着的担子太重,需要刘琮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刘琮却有些担忧的说道:“难道曹操会坐视我方发展壮大么?”
“大将军不也是同样么?”贾诩说道:“对曹操而言,与大将军相互攻伐,消耗军力民力,实为不智之举。反之对大将军又何尝不是?否则大将军又怎会引刘备往青州去?说到底,当今天下,能与大将军争雄者,唯曹、刘而已。”
虽然在很早以前,刘琮就有这种自觉,但是此刻听到贾诩如此说,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不过贾诩这话里的意思也很明显,相对于日益庞大,实力强横的荆州,恐怕曹操除了对刘备动手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能全心全意地埋头发展了。且不谈内部的种种问题,曹操若是不使尽各种手段对付自己的话,那才是不可想象呢。
也许这种错综复杂的、纠缠不清的局面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无论是自己还是曹操、刘备,都在与对手赛跑,看谁能控制更多的地盘,获得更多的人口,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削弱对方的实力——想到这里,刘琮不由有些感慨。
自南郑北门出城之后,刘琮的眼前豁然开朗。从逼仄的城内来到空旷而寂静的城外,使得刘琮的心情愈发振奋。那些萦绕在脑海中的种种念头,也仿佛被清冷的寒风吹得一干二净。
此次随同刘琮入蜀的大部分将士都将返回荆州,而那些留下来的除了已经长眠于益州的山水之间外,基本上都驻扎在汉中。此时将士们都显得颇为兴奋,毕竟现在已踏上归途,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到荆州了。
北门外的码头上已经停泊了许多船只,从汉江顺流而下,经城固、过安阳,便可直抵西城,从那里继续向东,最终到南阳。
刘琮和贾诩等人登上了一艘较大的战船,从跳板上登船的时候,还能看到江水中细碎的、半透明的浮冰,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中浮浮沉沉,碰撞着木质的船身,发出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声响。
混杂在得胜凯旋的激动中的思乡之情,使得荆州军将士们不自觉的兴奋起来,即便是最严厉的将军,此时也眼含微笑,宽容的看着士卒们吵吵嚷嚷,争先恐后的登船。在经历了这半年多的杀戮之后,谁能抑制住重返家乡的喜悦之情呢?
一只只满载着兴高采烈的荆州将士的船只陆续驶离码头,刘琮的帅旗、各军的营骑和诸将的号旗被江面上掠过的寒风吹得招展起来,猎猎作响。木桨划水声此起彼伏,原本安静的江面如同开锅一般,桨手们憋足了劲,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比试似的。
刘琮立在船头,专注的看着河岸两旁的景色。实际上这个季节并不适合在汉江航行,江水并不充沛,两岸显得很高,枯黄的树枝并没有因为初春的到来而抽出嫩条,好在天气不错,江水也很清澈。
从去年七月初入蜀,到如今全取益州,克定汉中,不过大半年时间,期间种种此时想来,竟有恍若隔世之感。不过刘琮对于能够取得益州和汉中这两处要地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限于当前的形势,未能顺势攻下关中,但刘琮并不觉得遗憾。
“自蜀江东下,大河南注,而天下大势分为南北。故河北、江东为天下制胜之地,而提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蜀、陇。江东所恃以为固者,长江也,而益州据长江之极,下临吴、楚,其势足以夺长江之险;河北所恃以为固者,大河也,而陇右据大河之极,下临赵、代,其势足以夺大河之险,是以蜀、陇二地常制南北之命。”
刘琮极目远眺,对贾诩继续说道:“今吾已据其一,吴、楚足可高枕无忧,而刘备在北,若得燕赵之地,则曹操又据有关中,两者相争无可避免。彼时我军或出陈仓、或夺武关,则天下成席卷之势也。因而在此之前,如何尽取益州之利,实为可虑,用之则荆、扬无饥鄙之患,不用则如入宝山而空回。”
“是啊,益州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履衣天下,名材竹斡,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铁之利,浮水转漕之便,不可谓不富庶。以新政推行之,必能源源不断,充实仓廪、增加赋税。”贾诩捋着被江风吹得飘拂起来的稀疏胡须,感慨道:“得此险固之地,数十万户民,足可建高祖之业,更何况大将军已据有吴、楚?”
建高祖之业?这种论调如今在荆州军中颇为流行,虽然刘琮很早以前就曾对贾诩表明过这种心迹,但是现在就连甘宁、吕蒙等人都在旁敲侧击,更不用说那些中下级军官了。对他们来说,从龙之功、开国功臣才是终极目标,现在不过是提前议论而已。
这个问题对于刘琮来说,只是时间和时机而已,现在看来,时机其实并不成熟,时间也太早了。
见刘琮沉默不语,贾诩微微一笑,便不再多言。对贾诩而言有些话只需要点一下就好,他相信刘琮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过了一会儿,刘琮才说道:“今虽得汉中,益州之防却未必完备。吾欲令赵云、庞统率军西进绵竹,再经江油北上,过龙安取阴平、武都。”
贾诩回想了一下地图,皱眉道:“大将军为何要取这两地?”
阴平道可通陇右,极为险峻,平时唯有樵猎可通,在这个时代还未受到太多重视,不过刘琮却对此极为看重,只要拿下阴平、武都,就等若堵死了陇右通往益州的所有漏洞。
可以说如此一来,益州便更加固若金汤了,贾诩想了想倒也没有反对。此时船行江中,寒风侵袭,虽然裹得很厚实,还是使得他不由打了个冷颤。刘琮见状,便请贾诩一同回舱内。
与舱外相比,没有窗子,点着蜡烛的船舱内显得很是狭小沉闷。耳边能听到木桨划动时发出的“哗哗”声,此时听着更加单调。
刘琮在一张堆满了杂物的案几后坐下来,关切的看了一眼贾诩,见他的精神还不错,便放下心。不过他的脑子里还在想着方才贾诩说的话,建高祖之业——这个他们之前曾经谈起过的话题,如今突兀的,顽强的出现在刘琮面前,使得刘琮无法回避。
时机问题,这是刘琮最为看重的,很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且不说天子仍在许都城里的宫殿活的好好的,这个无法绕开的障碍即便弃之不顾,眼下也不是称帝甚至称王的好时机。虽然看上去刘琮的实力足以称王,但是一旦这么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刘琮能够理解将士们的急切之情,或许在他们看来,刘琮既然是汉室宗亲,自立为王是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以后,那还用说么?有些人甚至已经暗中猜测,刘琮会自封为汉中王呢,还是楚王?反正不会是吴王吧?
然而理解不等于赞同,在刘琮的战略构想中,称王之事还显得颇为遥远,现在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发展自己,战胜敌人吗?
如今益州已得,关中在望,只需沉下心来稳固内部,不断增强实力,何愁大业不可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