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简雍去看热闹的时候,远在洛阳的董明却遇上了一件有些尴尬的事情。
这一天,董明正在家里跟曹老板喝茶,两人正闲聊着的时候,荀攸面色古怪的走了进来。
“先生,门外有一个女童说要说你。”荀攸说话的时候明显有些想笑,但是忍住了。
“女童?”董明楞了一下,漫说在洛阳城了,就是在留县留南村,他也不认识什么女童啊。唯一认识的女童就是豆芽儿,可豆芽儿现在就在跟前伺候着呢。
“呀,是哪家的姐姐呢?”豆芽儿原本都快睡着了,听到有女童找过来,整个人都精神了。
对于豆芽儿的插嘴,董明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脑袋对曹操和荀攸道:“让你们见笑了。”
曹操和荀攸自然不会怪罪豆芽儿,毕竟小姑娘这么可爱不是?
“公达,快说说看,是谁家的女娃?若是普通人恐怕早就被你赶走了。”曹操很确定,这门外的女童,定然不一是一般人。不然荀攸也不至于这么无趣,跑来打趣董明。
“是啊公达,到底是何人?”董明也很是好奇。
“哈哈哈,不开玩笑了。”荀攸笑着回道:“其实是伯楷先生来了。不过他家的女儿点名要见先生。”
“伯楷老师?”曹操闻言大喜,道:“不成想竟然是老师来了。定然是来寻董先生的。”
“伯楷先生?”董明有些懵。
“伯楷先生,名邕。”曹操解释道:“光和二年的时候,去了吴会之地。”
“蔡邕啊。”董明颇为感慨的说了一句。
曹操和荀攸也同时叹了一口气。
蔡邕,在这个时代,这个时期论名声,董明与他相去甚远。再加上命运多舛,深受此时士大夫阶层的尊崇。
当年因为得罪了阳球、王智等人,又被天子近臣所嫉恨。为了免遭不幸,远走江海,后来隐居在吴地。一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为了维护朝廷稳定,征召了蔡邕。那时候蔡邕才再一次回到洛阳。但,那已经是十二年之后了。
“伯楷先生在何处?我等去拜见一番。”董明说道。
曹操和荀攸点头称是,一行人鱼贯而出,直奔主厅。之前董明与曹操是在自己的卧房中畅谈。
进了主厅,董明就看到了蔡邕。其人长着一张国字脸,蓄着山羊胡,头戴儒冠,身穿麻衣。虽然饱经风霜,但是风采依旧。他身旁站着一个小姑娘,长得粉雕玉琢的,跟豆芽儿相比少了一份俏皮,多了几分知性。长大之后定然是一个美人。
却是日后比她老爹还要出名的明姬蔡琰。
“见过伯楷先生!”三人进来之后,躬身行了一礼。
蔡邕笑了笑,也回了一礼,道:“不必多礼。”说着,他又对荀攸道:“此番某家能回洛阳,倒要多谢慈明先生相助。”
荀攸摆摆手道:“先生说笑了。以先生才略名望,就是没有我家长辈。这洛阳城也是想来就可以来的。难不成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还真的敢对您出手?”
这话其实就是恭维。当年蔡邕离开洛阳的时候,就被人下了黑手,多得朋友相助,才一路跑到了吴会之地。
不过这都过去六七年了,想来蔡邕还不至于让他们生出杀心。
跟曹操和荀攸不同的是,董明更好奇的是,这个时候蔡邕为什么要回洛阳。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董卓当政时期,蔡邕才被起复。现在他着急忙慌的回洛阳,基本上算是找死。
因为他是被发配的,发配到朔方郡。半道上为了活命跑到了吴会之地。这也无所谓,只要你不在洛阳晃悠,在哪儿不是发配?现在他忽然出现在洛阳城,无异于给了当年发配他的刘宏一巴掌。
刘宏再怎么着,也是大汉的最高统治者。真让刘宏知道了,蔡邕的这条小命,神仙也救不了。
“先生此来所为何事?要知道,陛下还生您的气呢。”曹操问出了董明的疑惑。
蔡邕闻言,对着董明笑道:“却是为了先生而来。”
“我?”董明楞了一下,没想到蔡邕这送死一般的行径,竟然是为了自己:“某家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地方能够让先生如此在意,竟然不远万里而来。”
董明在蔡邕跟他说话的时候,心里就突突的直跳,没来由的觉得心慌。直觉告诉他,蔡邕来找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不知道可否跟先生单独谈谈?”蔡邕虽然是在跟董明说话,可是话却是说给曹操和荀攸听的。
这两人都是人精,闻言立刻找了借口离开。
“琰儿你也出去。”蔡邕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轻声说道。
蔡琰闻言皱皱眉头,道:“可是,是我先要寻董先生的啊!”
“琰儿。”蔡邕淡淡的看了一眼蔡琰,没有再说多余的话。后者撅着小嘴,行了一礼,小跑了出去。
蔡琰出去之后,房间里只剩下董明和蔡邕两人。
两人相对而坐,默默地喝着茶。董明心里平静,颇有一股子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蔡邕似乎也不着急,就这么默默的跟自己手中的茶较劲。
但,房间里的气氛却越来越让人难受。
“某家来之前收到了一封信。”蔡邕先开口道:“这信,是陛下写的。让某家秘密回到洛阳,先生可知为何?”
“嗯?”董明皱了皱眉头,没有回答,而是看着蔡邕,等他解释。
“某家毕竟还是戴罪之身,又要秘密前来,所以才托慈明先生相助。”蔡邕继续道:“陛下想要起复某家,可又让某家秘密前来。陛下是什么意思呢?”
董明仍然保持沉默。
“陛下让某家先见见你。”蔡邕像是在说一件无所谓的事情那样。
董明面无表情的看着蔡邕,道:“先生还请明言。”
蔡邕笑了笑,道:“不知道董明董伯照,儒也,墨也?周公也,王莽也?”
“不知道先生为谁而问?”董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为儒,亦为陛下,更为大汉。”
董明轻轻将茶杯放下,回道:“儒也。”
他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一个没有回答。周公也好,王莽也好,他都不会做。
“那就好。”蔡邕笑了笑道:“既然如此,某家和陛下都会放心了。”
董明摇摇头,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儒家,该变了。”
蔡邕没有回答,而是轻轻喝了一口茶。董明也没有再说话。因为他很清楚,儒家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思想流派。他们是最僵化的,也是最变通的。到了该变的时候,儒家的这些士人,脸皮都可以不要。
他不着急。
披着儒皮改造这个时代,是他做出的选择。至于是非对错?留待后人去说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