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陷入沉思的时候,董明快到斩乱麻的将官学要上的课程定了下来。赵岐虽然虽然有些不妥,但考虑到自家学生是将来的天子,眼下还要仰仗董明的支持,因此也就没有反对。
其他人更不会反对了。
说完了这件事,刘辩显得从容了一些:“还有什么事情要商讨的?”
这话算是白问了,如今大汉朝的朝政基本上都收归太尉府和尚书台两个衙门,一个负责策划,一个负责执行。原本还有一个决策环节,那是刘宏来做的。眼下刘辩监国,他什么都听董明的。
“洛长公路这边,需要朝廷这边的支持。希望朝廷能够下令,让沿途各郡县提供方便。”董明倒是有事情要说:“自洛阳往西,直到长安,沿途经过谷城、新安、陕县、弘农、潼关、华阴、郑县、新丰等地,整条公路,大约八百多里。需要前途各郡县提供后勤保障,包括粮食、衣物等。”
“老师....那个,尚书令大人觉得该如何做?”刘辩还是有些不习惯叫董明的官职。
董明笑着道:“殿下放心,尚书台这边已经出了具体的方略,每一段路要修多久,大概需要多少粮草、衣物都做了测算,只要殿下答应下来,下发各县即可。尚书台这边,会派人去催的。”
“好,既然如此,尚书令大人就去做吧。”刘辩点点头。
“谢过殿下。”
今天是刘辩第一次上朝,董明和赵岐两个人说了两件事之后,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蔡邕硬拖着百官陪着刘辩熟悉了一上午的政务,才放了众人离开。
董明出宫之后,直接去了尚书台。因为太子之位的争夺,导致尚书台这边近乎瘫痪了一个月。眼下他得去帮忙处理政务。不光是他,田丰、沮授、荀璦、郭嘉、徐庶等人都被拉到了尚书台。
入了尚书台,众人也没有过多寒暄,直接便开始处理政务。
“洛长公路这边,已经修了多长了?”董明对这件事很是关心。
田丰头也不抬的回道:“明日复工的话,年底能修到谷城。后勤需要的东西,已经发给谷城了,想来他们已经在筹备了。”
“嗯。”董明点点头:“钱庄那边怎么样了?”
沮授将手里正在看的卷宗放下,有些疲惫的说道:“因为战乱的缘故,很多百姓担心洛阳不安全,这几天一直有人往外取钱。按照眼前的速度,年底恐怕会被取走一亿钱。”
“只要有人来取,就给他们。”董明毫不犹豫的说道:“明年百官的俸禄,拖一个月,优先支援钱庄。”
“可是在下有些担心百官会有所不满。”沮授皱着眉头说道。
董明闻言摇了摇头道:“那就从陛下的内帑出吧,我会去跟陛下说的。”
“好。”沮授点点头。
“要岁末了,估计下个月各地的计簿也该送来了,今年还是移交给大司徒吗?”这个时候荀璦问了一句。
董明摇了摇头:“今年送去伯喈先生那里即可。不过再送过去之前,我等先查验一番。”
“这...于礼不合。”荀璦有些惊讶的说了一句。
“没什么合不合的,我等查验一番再送过去,不影响的。本来就是尚书台长官的,这些年朝纲混乱,才移交给三公。眼下既然是咱们在变法,就必须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才行。这计簿,尚书台必须查验,同时将相关数据做好统计。等刘大人回来的时候,做个对照。若是有舞弊之人,该杀杀,该免免。”
董明对计簿,势在必得!开玩笑,他要搞变法,没有国家整体情况的第一手数据,那不是搞笑吗?他这半年来,之所以没有在大方针上做文章,就是因为没有详细的数据做支撑。
眼下这数据送上来了,这他都不过一手,还变个锤子法?
所谓计簿,指的是地方官员上计时呈上来的报告。
上计,其实也就是上计制度。从周朝时期,便有了,至战国时期,上计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
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县令长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亦名“集簿”),呈送郡国。根据属县的计簿,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
上计除了上面说到的东西之外,地方也把向朝廷申报的其它簿籍或贡奉物品也一并带去,郡国向中央推举的孝廉之类人才,也可相随而行,在此时称这种办法为“计偕”。
不过,上计时有舞弊,毕竟山高皇帝远,有些人为了升官,作假数据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计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这要是不抓在手里,还怎么变法呢?因此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自今年开始,每一年的计簿,都要现在尚书台过一遍。我等统计出所有的数据之后,再移交给伯喈先生。这件事没得商量。”董明又重申了一遍。
这一次也没有人反对了。荀璦刚才就是觉得不合适,随口提一句,也不是真的要反驳董明。尚书台的权力越大,对他们越有好处,对变法也越有好处。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董明这么做,是对的。
“行了,这件事就这样,说下一件事,不要让我问了,你们自己说。”董明略过上计的事情,继续问道。
田丰这个时候拱手道:“之前大人让在下去收铜,收效甚微...因此,在下想了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
“你说就是。”董明来了兴趣。
“河东安邑县,有铜矿。”田丰悠悠的说道:“不铜矿在安邑县,处于中条山的一条沟谷中。沟谷两侧的山上,便有可以挖出铜矿的矿洞。”(注1)
“无主之物?”董明问了一句。
田丰摇摇头:“那一块都是司马家的地方,眼下他们也在采铜,主事的是一个叫司马生的人。”
“你得意思是?”
“司马防可以升一下官其实,九卿任选即可。”田丰说到了司马防。司马防眼下是京兆尹,虽然官阶上来说,不比九卿低多少还有实权,但从地位上来说,却是差了一些。
“他会愿意?”董明皱着眉头问道。
田丰这个时候一脸平静的说道:“下官会让他愿意的。”
听到田丰这句话,董明心里便有数了,想来田丰是想到了法子,他也就不再多问,直接说道:“元皓直接去做便是,在下等元皓的好消息了。”
“明年开春之前,就能搞定。”田丰胸有成竹的说道。
“好!”
说完这件事,董明又道:“公达那边如何了?最近有传来什么消息没有?”
荀璦闻言点点头:“如今水患已经控制住了,百姓虽有死伤,但也在接受范围内。但有一点,整个荆州,公达他...杀了七个县令....”
“什么?!”董明惊呆了:“地方大员,他说杀就杀了?!他疯了不成?”
“老师息怒。”荀璦这个时候硬着头皮解释道:“实在是这些人该杀!”
说着,荀璦从头到尾解释了一句。这被杀的七个县令,全都一群垃圾,朝廷蛀虫。长江决堤之后,他们没想过治下百姓,甚至连通知都没有通知治下百姓,直接带着一家老小,金银细软跑路了!
导致他们治下,生还者寥寥无几。荀攸是气急了,因此直接便将他们给杀了。甚至于,荀攸都写好了请罪的折子,如今还在压在尚书台。
董明听的脸色铁青,既是气那几个县令死不足惜,也是气荀攸,意气用事。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有哪里不对,以荀攸的智慧,不会如此不冷静才对。
这中间肯定有猫腻,但是荀攸又无法明说。想到这里,董明沉声说道:“将公达请罪的折子烧了,琢之,你模仿公达的笔迹,写一份新的。就说那七个人,殉国了。”
“再给公达去一封信,手尾收拾的干净一些。”董明最后一句话,透着刺骨的寒意。
说完之后,他又道:“算了,这封信你写给黄忠吧,他是荆州守将,让他来做这件事。”
“是!”荀璦答应下来。
“好,继续说下一件事。”
......
翌日,大理寺的监牢内,李儒和贾诩被关在一起。牢房内还有一个小年轻,张绣。
“两位叔叔,咱们不是来勤王的吗?怎么就成反贼了?”张绣到现在还是懵逼的,明明说好是来勤王的,怎么就变成戴罪之身了?
李儒和贾诩两人闻言互看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
“难道不是吗?”张绣有想不通:“明明就是勤王的啊!如果不是的话,这一路上咱们怎么会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呢?别的不说,就是潼关,咱们都打不进来。可是这一路上,别说阻拦了,咱们甚至还收拢了十几万流民。怎么就成了反贼?”
“你冷静一点。”李儒看着张绣,皱着眉头说道:“等着朝廷的决定便是,莫非怕死了不成?”
“怕个鸟!”张绣一脸不在乎的说道:“我就是觉得不忿!死就死了,可是怎能死的如此窝囊?早知道还不如不来这劳什子洛阳,在北地杀羌狗胡狗来,那多痛快?”
贾诩这个时候笑了笑道:“放心吧,咱们死不了,你若是真想回去的话,以后会有机会的。”
“当真?”张绣一脸的惊喜。
“他说道的没错,咱们不会死的,就是主公,也不会死的。”李儒这个时候也开口道。
三人正说着呢,董明走了过来,一个狱卒打开了牢门,董明低头走了进去。
“在下董明,见过两位先生,见过小将军。”董明对三人很是客气。一来是他本就不打算杀人;二来,李儒和张绣暂且不说,这贾诩可是吊炸天的男人,他客气一些,也没什么。
二话不说,先给【眼力】。
先是张绣,武力值最高,足有八十二点,统帅七十五点,谋略和内政四十五点。特技:骑将。
再是李儒,统帅与武力值乏善可陈,内政还不错,达到了八十点。谋略值,当世少有的聪明人,高达九十四点。特技:善谋。
最后是贾诩,其他的董明都不在意,高达九十八点的谋略值,直接亮瞎了他的24K钛合金狗眼。还有一个特技:毒士。
【骑将】:统帅骑兵时,骑兵综合战斗能力提高,提高比率为统帅值比一百,当前提高百分之七点五。
【善谋】:谋略值提高五点,最大不超过九十五点。
【毒士】:若不考虑良心的话,你的谋略值将达到满值。
“啧啧。”董明对三个人的能力很是满意,虽然早有准备,但真正看到了,还是觉得大汉朝临终之际,真的催生了无数大佬啊。
“见过留南侯。”
“见过尚书令大人。”
贾诩和李儒一前一后跟董明打招呼,张绣则没有开口,只是跟着两人弯腰行了一礼。他很清楚,这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在下不喜欢拐弯抹角,就直接敞开了说。”董明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来这里的目的,想必两位也能猜到,在下希望两位能够为朝廷做事。”
李儒和贾诩都不觉得意外,两人的确早有猜测。
“不知道我家主公,还有其他的同僚,朝廷打算如何处置?”李儒先问了一个问题。
董明笑了笑道:“跟你们猜测的一样,他们不会死的。只是...这西凉兵得换人来领了。”
“这很公平。”李儒点点头,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董明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甚了:“那么,不知道两位是如何打算的呢?”
“再问一个问题。”李儒看了一眼贾诩,后者轻轻点点头,然后他一脸严肃的看着董明。
“请说。”
“尚书令大人可否给天下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李儒的问题很是奇怪,奇怪到董明完全没想到。
这是什么问题?怎么听起来,李儒好像是一个不满权贵的愤青啊。
不过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董明想了一下之后,摇摇头道:“仅仅靠在下一人,是做不到的。”
“加上在下呢!”李儒又问道。
“还有区区在下。”贾诩也笑眯眯的说道。
“还是不够。”董明一脸严肃的说道。
李儒和贾诩这个时候反而笑了,两人同时躬身。
“下官李儒见过尚书令大人。”
“下官贾诩见过尚书令大人。”
董明眼睛一亮,伸手将两人虚扶起来,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