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宿谊给慕晏泡了一次茶之后,慕晏上了喝茶。
准确来说,应该叫上了泡茶。
有茶园,有炒制方法,很快有茶叶陆续送到。慕晏缠着宿谊教他泡茶,自认为动作什么的都已经出师,但泡出来的茶味道还是不如宿谊。
宿谊对慕晏除了系统和穿越之外,其余没什么不可说的,便直言是茶叶的问题。
慕晏并不问宿谊的茶叶是从哪里来的,为何之前没见过。他一门心思想泡出更好喝的茶,便询问这茶叶有什么讲究。
宿谊道:“种植的土壤、气候,采摘的季节、时间、手法,都是有影响的。”
慕晏叹息:“世人以饮茶为清廉,可以康乐所说,饮茶也不见得清廉。”
宿谊笑道:“清廉有清廉的饮茶方式,不清廉有不清廉的饮茶方式,因人而异罢了。何必非给物安上一个名头?都说翠竹为君子,家中栽种翠竹,是君子了吗?”
慕晏点头:“康乐所言极是,是我着相了。”
慕晏在知道茶叶有这么多讲究之后,开始研究怎样的茶叶泡出来才最好喝,最后写成一本笔记。
后人有整理先人文献,结合自己经历成研究茶艺一书,其中多处引用慕晏的笔记。
因慕晏并没想过将自己饮茶笔记刊印成书,之后虽然因多次传阅而流传下来,但到现代之时,他的饮茶笔记已经失传。
所幸在那一部书中被引用摘抄,留存了一部分内容。
而慕晏的饮茶笔记,为历史学家研究炒茶法的起源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以慕晏笔记所言,炒茶法为最具传奇色彩,在各种影视小说中疯狂跑龙套的宿天师最先采用。但宿天师说是门派所创,并非他发明。所以发明人并不可考。
但炒茶法的确是在宿天师手中推广的。宿天师多次用新的泡茶方法待客,因其玄妙的手法和绝佳的口感,被京中权贵争先效仿。
本来饮茶之风在南方盛行,北方仍旧以饮酪浆为主。当炒茶法从宿天师手中传出之后,北方饮茶之风逐渐盛于南方。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炒茶法和泡茶法应该早于这个时期。因为从慕晏的笔记中可以看出,宿天师拿出的一套方法已经十分完善,连各种茶的分类都十分清晰。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若是刚发明出来,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只是不知道宿天师师从何处,这套方法是从何而来。
宿天师的门派为谜,历史学家争论纷纷,却没办法拿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结果。
宿天师的门派所在地也被众多国家地区纷纷抢夺,多是根据宿天师来之后,带来的“农作物”来判定。
有说来自印度的,有说来自欧洲的,有说来自非洲的,更多的说法是宿天师的门派建立在美洲大陆上。
因为宿天师最先提出了美洲大陆的位置,之后昱朝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根据宿天师留下来的讯息,经历九死一生,到达了美洲大陆,为第一位发现美洲大陆的人。
但因茶叶的缘故,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宿天师到过美洲大陆,但门派不一定在那里。
当然,华国人最认可的一种说法自然是宿天师的门派在华国群山峻岭中,只是他、或者他同门派的人到达过这些地方而已。
可惜并无遗址或文物证明这个门派存在的痕迹。
但所有研究者都认为,门派肯定是存在的。这个门派也并不是什么修仙门派,而是集中了一大群古代科学家。他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只是因为东汉吏治黑暗,隐于山野。
待天下重新安定之后,门派才派宿谊下山,将这些东西拿出来造福民众。
而宿谊一段时间拿出一些新事物,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一定是门派不断有人接触宿谊。不过不知道为何,这些都没有记载。
或许,这是对那个门派的保护吧。
门派的起源,很多人推测是在汉朝时突然消失的墨家。
墨家消失了,但是墨门那么多古代科学家们,以及那么多文献资料,不一定消失了。他们只是隐藏起来了。
研究者们的推测,也给华国后世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围绕着宿天师和宿天师的门派的故事,估计会一直为文艺创作者们提供食粮。
宿谊自然不会知道这么久远之后的事。
这些的确是他一个人拿出来的。之所以这么神奇,不过是因为他是穿越者,他身携系统罢了。
不过若是哪本小说这么写,肯定会被骂死。这写的太扯了,还不如说宿谊是神仙下凡呢。
虽然……穿越并身携系统,跟神仙下凡相比,好像也没有谁比谁更扯的说法。
但后世有个研究是对的。饮茶之风的确经宿谊之手,在北方迅速发展,逐渐超过南方。而后炒茶和泡茶的方法迅速蔓延全国,取代了煎茶法,成为了持续千年的饮茶方法。
这也不难理解。第一是因为宿谊的偶像效应加成;二是皇帝倡导节俭之风;三是作为平常饮品,茶叶比奶制品更爽口易得;最后,从茶叶的选制,泡茶的水和器具选择,统统都可以十分精致奢侈。泡茶那一系列规矩,也让世家贵族觉得逼格非常高,非常适合他们。茶艺先从上层兴起,渐渐简化,在民间流行,理所当然。
作为推广主力,宿谊用光的兑换点又得到了补充,不过点数并不多。
宿谊并不了解那系统的计算公式,反正给他用,他也没准备了解那么多。
..................................
有了茶叶之后,对宿谊而言的影响,不过是有了一种新的饮品,以及一种新的装逼方式而已。
其他方面,宿谊并未感到有多大改变。
他现在所想的是,系统包裹里的那些农作物要怎么拿出来。
本来红薯和玉米都是可以在夏季种一波,下半年能收获,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播种期。
宿谊不太懂种植这方面的事,但是他觉得,即使错过最佳播种期,应该也能赶着尾巴种一波,至少种出来的比播下去的种子多,能留更多的种。
虽然皇帝让宿谊明年再拿出来,但宿谊还是想着都兑换出来了,赶快种。越早种,留种越多,百姓能越早受益。
最终还是慕晏想出一个方法。
这时候的海船还是能航行一段不短的距离的。从倭国派使者来向汉朝皇帝称臣可以看出,至少去倭国是没问题的。
昱朝私人的海船也能自由航行。一个大世家除了为官,也有旁系经商。经商的旁系受做官的嫡系庇佑,并为嫡系提供大笔金钱。
慕家也不例外。所以出海的商队,慕家也是有的。
慕晏便让人派船队装模作样的在外面逛一圈,然后将玉米和红薯献上。
理由也很容易找到。宿谊曾经拿红薯和玉米出来待客,只是说这都是从门派带来的口粮,比较稀少。皇帝自那时候起,派慕晏组织人,出海寻找新的农作物。终于从海外夷人手中换到了红薯和玉米的种子。
皇帝说,这口锅朕背了。朕是这么棒棒哒。以后这么办吧。
这理由显然比什么“神农天赐”更容易让人相信。一些比较理智的人猜想,是不是土豆也是这么来的。只是找到土豆的人事先将土豆藏了起来,然后皇帝派慕晏和宿天师装模作样的去寻找,并自导自演了一场神异之事。
其实这猜想已经比较接近现实了,不过这些种子的来源比他们所想更神奇而已。
新的农作物出现似乎并没有宿谊什么事,那只是皇帝和慕晏的行为。但京中普遍认为,宿谊定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
除了从皇帝对宿谊新一轮赏赐中可以看出之外,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慕家旁系对下人的管束也没有慕晏这么强,自然泄露了一二“真相”到别人的耳朵里。
传说船开到离京城最近的海港的时候是空着的。慕晏和宿谊偷偷出京,来到船上。船上所有人都在岸边等候。后来,慕晏率先下船,只余宿谊一人在船上,待了整整一夜。等第二日,其余人上船之后,发现红薯和玉米了。
慕晏在听到传闻之后,气得半死。
他之前多次嘱咐,一定要派可信之人。船上的人也并不多。他这边的人都是可以相信,这事定是从船员口中泄露。
不过还好因此事太过神奇,又只有一人醉酒后说漏嘴,其余人都认为他在胡说。而他酒醒之后,也否认了之前的说法。
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知道慕晏的确有悄悄出京——但不知道宿谊是否和他一同出京,毕竟宿谊深居简出,行踪成谜——又对宿谊的神奇本事深信不疑的人,认为这事有几分可信性之外,其余人都认为这应该是皇帝派人从海外找到的。宿谊应该在其中起了指路的作用。
不管别人如何推测,他们都没有证据,也仅限于推测而已。
最终结果,是红薯和玉米终于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育苗抢种,争取下半年收获一波。
让人高兴的是,宿谊这次并没有生病,也没有遭遇任何不好的事。
宿谊摸摸鼻子。前两次生病本来是意外,和这个没关系啊。
但话不能说满了,宿谊很快因为走神平地摔了一跤,额头磕在了台阶上。虽然伤口不严重,但是出了许多血,看上去十分吓人。
宿谊:……这真的只是意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