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67、发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067

对董志和来说, 这当然是个难题。

若承认程家有恩于董家, 那么, 门生弹劾程询,便是恩将仇报。

若是否认, 便是冷心冷肺, 身后四位阁员都会把他看得一文不值。

董志和斟酌片刻,恭敬里多了几分惭愧, 认认真真地把话题往别处扯:“臣一生最无能之处,便是不善治家,董飞卿年少时, 臣无暇管教, 他背离家门时,亦无法劝阻。……”

“罢了。”皇帝牵了牵唇,取过置于案上的折扇, 唰一下打开,缓缓地摇着, 视线落到董志和两个门生身上——

文睿临在都察院任监察御史,李夫之在翰林院任侍讲。如果走正路的话,前程差不到哪儿去。可惜, 越该知足的人, 越不晓得知足为何意。

文睿临曾任广东监察御史,李夫之生于京城,年少时曾到广东游历——这一点,是一早从锦衣卫那里拿到了这人的生平履历获知。

都与广东有些关系。怪不得, 董志和会选择他们明章弹劾。

此刻让皇帝气儿不顺的也是这一点:既然都曾去过那一带,怎么还能理直气壮地弹劾?

没错,他选的首辅招人恨,官场上有多少人敬慕艳羡,便有多少人痛恨谩骂,但是,人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吧?好歹也得听听另一边的人怎么说吧?

他们不肯听,不是打心底对程询有偏见,就是因为三亲六故被程询整治过怀恨在心。

皇帝唤文睿临:“说正事。在你心里,认为的万鹤年一事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你眼里的程阁老,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文睿临连忙上前,恭敬行礼,片刻后侃侃而谈:“启禀皇上,微臣曾任广东监察御史,负责巡视盐政、漕运、关税等等。

“当差之余,经常听到与程阁老、万鹤年相关的传言。

“在那里,情形与今时朝堂相仿,有人坚信程阁老光风霁月,如何都做不出屠戮百姓的事;有人则认定程阁老当初年轻气盛,外放期间,有过数次意气用事的情形。

“彼时,微臣心生疑窦,只是不敢越权查证。

“万鹤年来到京城当日,微臣便详细询问过两名河道衙门的官员——那一年,他们就在广东当差。他们说,当夜曾亲眼看到程阁老与懋远知县及百姓起了冲突,程阁老率领的军兵俱是刀剑出鞘。至于是否曾有人丧命,因为都有差事在身,不得而知。

“微臣以为,不论程阁老是否曾命官兵屠戮百姓,都一定有过不妥的举措。否则,人们不会在经年之后,还不能做到众口一词地相信程阁老的为人。

“是以,微臣恳请皇上彻查此案,派专人到广东,询问当地官员、官差。”

说着,他取出奏折,双手捧起,“微臣的奏折之中,列出了几个可以作证的人,恭请皇上过目。”

大总管刘允在皇帝示意之下,接了奏折,转呈到龙书案上。

皇帝又问了李夫之同样的问题。

李夫之的说法是,早年游历期间,曾到过懋远,听几名懋远百姓说过当年的事,几个人说法一致:当年的的确确有几百人丧命,或被军兵斩杀,或被葬于洪流之中。

一个是故意模棱两可,一个则是有意一口咬定。只要对程询有一点点的猜忌,都会随着他们的说辞生出几分不确定,不能再坚信程询并无过错——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件事就算是做成了一半。

只要皇帝听从他们的建议,派官员赴南方查实,就算程询一丝过错也无,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陷入世人的怀疑、质疑甚至全然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没可能总盯着一件事的进展,事发时随大流议论几句骂几句,之后该忙什么忙什么;等到事情有了结果,大多数也拉不下脸承认自己错了,会理直气壮地怀疑皇帝顾念多年君臣情分包庇程询——反正天高皇帝远,谁都不是局中人,怎么猜测都不合理,也都合理。

这就是世情,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

董志和需要的就是程询深受官员百姓质疑、避嫌留在家中、等候发落的那段时间。他可以继续留在内阁,暂代首辅职责,帮皇帝处理朝政,可以在一些军国大事上抢占先机。

皇帝不能没有内阁帮衬,尤其离不开首辅、次辅,两个人里面必须得留一个。既然留下了他,便是不再计较他治家不严引发的风波。

等到程询回到内阁,皇帝就算心生亏欠,就算又想起了董家那笔烂帐,也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出尔反尔地旧事重提。

——这样推测下来,首辅、次辅等于两败俱伤:程询说话势必再不会有以前的分量,董志和也已妻离子散。

此刻的董志和,在反复回想董飞卿上次见自己时的每一个细节,他没找到端倪,所以仍旧确信程询在这件事情上有心虚之处。

皇帝望向董志和,“你的门生说完了,你是否附议?”

皇帝的话,不能不答,也不能一再绕弯子。之前董志和已有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形,这次要是再不痛快回话,皇帝火气一上来,就把他撵出去了。由此,他缓声道:“臣附议。”又提议,“皇上不如唤程阁老来回话,听听他的说法。”

“听他说什么?”皇帝把折扇唰一声合起来,扔到案上。

董志和常在皇帝面前行走,觉出了不对劲。

文睿临、李夫之却是心中大喜,认为皇帝已经对程询不悦。

宁博堂没顾上打量皇帝的神色,只敛目等待进言的机会,此刻上前一步,行礼道:“启禀皇上,臣有下情回禀。”

“讲。”

宁博堂道:“臣曾在懋远做过六年父母官,在臣调任进京之前,他们对程阁老都是由衷的敬重。

“的确,臣刚到懋远的时候,看得出,百姓因为灾情,因为分流淹田的事,对程阁老有过抱怨,甚至怨恨。

“可在后来,朝廷的补给按时发放,懋远遇到难处的时候,程阁老曾几次帮忙向相关衙门递话,奉旨回京之后,也一再为懋远及至广东的百姓向皇上进言,皇上一再施恩于广东,这是有目共睹的。

“在当时,百姓不知原委,可时过境迁之后,尤其百姓的境遇越来越好之后,有些事情想通了,有些消息也后知后觉了。

“早在臣还没离开懋远之前,当地百姓便已对程阁老满口称颂。

“臣以头上的乌纱帽担保,程阁老绝对没有对不起懋远的地方。

“臣恭请皇上三思,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

话到末尾,他语气已经有些重了,说完之后,冷冷地睨了董志和一眼。

皇帝颔首,“这件事,程知行一个字都不用说:歹话、好话,都会有人为他说尽。” 语毕对侍立在一旁的刘允打个手势。

刘允像是早就在等这一刻,称是之后,小跑着出门,没多久便折回来,随他进门的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和一名锦衣卫,两人各捧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箱子。

箱子打开来,从里面取出的,无一例外,皆是信函。

“总有那么些人,善用‘莫须有’三个字做文章。”皇帝凝视着董志和,眼神玩味,笑容讽刺,“说起来,这件事是该翻出来了。

“前河道总督、舒明达、陆放都已辞官,前者一直病歪歪的,就算有赶赴京城道出实情的心,身子骨也不会成全;后两个做起了闲云野鹤,居无定所,朕不知道他们客居何处——更何况,他们本就与程询交情匪浅,说的话如何能够当真。”

“若派人去南边核实,在有些人眼里,便是朕已经给程知行定了罪。

“要是换个人,朕或许真就那么做了。但对程知行,用不着。”

他点手唤锦衣卫指挥佥事,“原原本本地讲给他们听。”

“臣遵旨。”锦衣卫指挥佥事拱手行礼,之后转向在场官员,把当年万鹤年一事始末娓娓道来。

在这期间,皇帝看着对方在案上的信函,间或取出一封,展开来看。

宁博堂、刑部尚书越听笑意越浓。

董志和、文睿临、李夫之越听脸色越差。

锦衣卫指挥佥事讲述完毕之后,道:“此事,是前锦衣卫指挥使及两名锦衣卫亲眼目睹,三个人在事后先后照实记录在案,转呈圣上,圣上又交由锦衣卫归档封存。”

董志和率先跪了下去,两个门生相继随之跪倒。

皇帝又取出一封密函来看,把内容讲给众人听:“时年八月,程询、陆放率领军兵搭救被困的百姓,所在的山坡坍塌,两人一起滚落水中。

“水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程询左腿受伤,陆放头部撞到了顽石。

“那时候,他们已连续几日不眠不休。

“倒下去之后,便起不来了。没过几日,河道总督也累得卧病在床,随后都是在病床上料理公务。”他把信函恢复原样,放回原处,“朕单独派去给三人医治的太医,回来说,皇上洪福齐天,三位大人都捡回了一条命。”语声顿了顿,问道,“董阁老,程知行到底是杀人的人,还是救人的人?”

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董志和撑在地上的双手,扣紧了地面,第一次,他对皇帝答非所问:“臣……有罪。”

“你的确有罪。”皇帝站起身来,绕过龙书案,居高临下地睨着他,“治家方面,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双亲为老不尊、继室心肠歹毒、三个儿子先后叛离家门。

“你当初与原配和离,闹得很不像样,朕只当你身在他乡,对家事有心无力,况且,和离之事屡见不鲜。

“哪成想,你董家从上到下,除了董飞卿,就是一窝毒蝎子!

“先前说起董飞卿,朕问你,程家于你董家是否有恩,你胡扯了些什么?——董飞卿年少时,你无暇管教,他背离家门时,亦无法劝阻。这话朕该怎么听?是不是要怪程知行没能帮你把孩子管教成应声虫?他欠了你什么?嗯?

“对上不忠不孝,对下不仁不义——朕到这几日才幡然醒悟,次辅竟是这样的货色。”

董志和的头慢慢地低下去,双手紧紧地攥成拳。

皇帝缓缓地踱着步,“当初两广一带,被曾经的皇亲国戚搅得乌烟瘴气,朕派程知行与你前去,是肃清官场,说难听些,是去杀人。

“程知行不到三年便让朕如愿,奉召回京,而你,在广西停留六年之久。

“懋远县一事,若换了你们,又当如何?”他走到跪在地上的三人近前,“是不是要为着不留隐患不落话柄,坐视榆木脑袋的县令带着百姓坏了大局?”

到这地步了,横竖都是一样的结果,而且,辩解的话,兴许还有一线转圜的希望。董志和咬了咬牙,直起身形,道:“禀皇上,若是换一个人,臣不认为还能出那样的事。毕竟,万鹤年是因商贾汪祖寿一事,加之又曾被打出按察使司,才对程阁老起了质疑与怨恨。”

皇帝的火气却被他这番说辞完全激了出来,黑了脸,语气已有些暴躁:“汪祖寿是去做什么的?是去给两广送银子!

“那件事的始末,锦衣卫与程知行都如实禀明。汪祖寿去送银子,的确是另有所图,他指望着朝廷看在他赈济百姓的情面上,为他惩处逼死双亲的人面兽心的赃官。朝廷理应成全。那名赃官身死于多年为官不仁、贪赃枉法,证据确凿。

“正如程知行所言,那个常年在朝廷面前做要饭花子的县令万鹤年,上峰帮着商贾送钱粮给他和百姓,他哪来的脸一面收下钱粮一面对上峰指手画脚?又要银子,又嫌弃银子的来路不合心意——谁给他的底气!

“朕的旨意抵达广东在先,万鹤年及另外九人闹事在后,当时万鹤年挨了十板子,在朕看是打的轻也打的少了!

“董志和,你方才所言何意?是到如今依然认定程知行办错了汪祖寿一事,还是怀疑朕从最初便包庇此二人?”

汗水已经浸透了董志和背部的衣服,他及时应声:“臣不敢。”

“你不敢?”皇帝转回到龙书案前,把他两个门生的折子拿在手里,“唆使门生钻空子,言之凿凿地污蔑。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董志和额头在出汗,心里的寒意却越来越重。

因为恼火,皇帝的语声已有些沙哑,语气愈发沉冷:“程询在广东期间,每日诸事,从不曾瞒过锦衣卫,所有举措,正是照着朕的期许。

“而你在广西期间,有多少事遮遮掩掩,想尽法子不让锦衣卫知情?就算你前面有个坦荡磊落的人比照着,朕也没因此责怪过,毕竟,有不少事情,就要破例而为。

“你是朕特地破格提拔的人,又与程知行同榜,迄今二十来年,你的官越做越大,明白的道理却越来越少了。

“换个稍稍心胸狭隘的人,都不会照顾教导飞卿那么多年,可程知行就那么做了;换个稍稍有些良心的人,都会因为飞卿一事将程家视为恩人,如何都做不出今日这等试图颠倒黑白之事。

“程知行为防范灾情不眠不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与广西官场上的人虚以委蛇,宴席不断。

“他在灾情期间四处奔走救助百姓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忙着担心广东会向东西借军兵物资。

“他病倒在床险些一命呜呼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忙着与广西官员一起惦记着朝廷送到广东的物资,试图分一杯羹。

“这些朕一概当做不知情,也从没让程知行知情。朕愿意当你只是为广西百姓谋取益处。

“你那双眼,为何就不看看别人的可敬之处?!

“万鹤年及当初那些刁民,最终迷途知返,若是没有——朕不妨交个底,那些人,杀了也就杀了。他们便是身死,在朕这儿,也永远是阻挠公务妨碍大局的罪人。死不足惜。

“谁会为了一滴水,坐视一道江河化为一盘散沙?

“你根本就不知道天灾意味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当初程知行、陆放等人是豁出了性命陪着官兵去营救百姓。

“因为你不愿意明白。所有的一切在你眼里,都只是用来向上爬的台阶。

“任何是非,在你眼里,都会成为别人趁机打压你的机会。”

董志和的面色青红不定,一颗头似有千斤重,再也抬不起来。

“皇上!”文睿临猛然抬起头来,眼神急切,方才皇帝最后一句话,莫名地提醒了他,“并不是董阁老与微臣对程阁老处心积虑,的确事出有因。

“董阁老家中是非不断,皆在董飞卿回京之后。

“曾镜一案,出的诡异——首告袁琛莫名其妙地来到京城,又在三几日内便状告陈氏,谁给他的罪证?

“陈氏入狱之后,所说一切,皆指向董夫人,并且手握凭据。

“且不论董夫人是否无辜,只说陈氏一久居深宅的女子,又非惊才绝艳之辈,如何能从三两年前便寻找董府的罪证?只因当初的亲事么?那她该恨的也该是董飞卿,而非一再想促成婚事的董府。

“最关键的是,董飞卿夫妇二人曾与陈氏有过来往,陈氏在监牢之中,曾经请狱卒传话,请夫妇二人前去探监。”这件事,他指的是董志和、董飞卿、蒋徽一起到牢中探监那一次。在此时,只能这样说。

文睿临继续道:“如此,臣能否猜测,这一切都因董飞卿怨恨董家而起,自离京之前便已着手布局。

“皇上说的不假,程阁老数年教导董飞卿,将之培养成栋梁之才,既然是心怀天下的国之栋梁,因何独独放不下家中那些恩怨,做出了背离家门的大逆不道之事?

“何人唆使?”

皇帝听他说完,再也压不住火气,阔步走到他近前,手里的两道折子狠狠地摔到他脸上,“你若是董飞卿,有败坏生母名声的祖父母,有个只要他光耀门楣前程锦绣的父亲,有个任他常年在别家居住不闻不问的继母,你是否也能全不计较,任劳任怨地留在董家?

“口口声声地说董飞卿背离家门,当初分明是董家将他逐出家门!

“到了此刻,还敢与朕胡搅蛮缠!”

文睿临的脸上火辣辣的疼,但他并没退却,因为皇帝这番说辞,是避重就轻。他向上叩头,随后急声道:“微臣冒死提醒皇上的,并非是董飞卿与董家的恩怨,而是程阁老如今的地位过于显赫!

“沙场奇才唐意航、锦衣卫指挥使陆开林、高中过状元探花的柳元逸和董飞卿,都曾受教于他。

“在微臣看来,他不是没可能成为祸乱朝纲的佞臣,因为如今情形,足够他生出天大的野心。”

皇帝怒极反笑,“程知行若想做佞臣,唐意航率兵征战、董飞卿一路追随的时候,便已经做了!那期间他与朕日夜忙碌,一面整顿兵部,从速供应军需,一面对前方隐瞒兵部办事不力,百般安抚。

“百姓、将士才是帝王、臣子的根本!

“你敢再污蔑他一句,朕就扒了你的皮!”

“朕在位这些年,最得意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文曲星下凡,二是有绝世名将辅佐。”皇帝额头的青筋直跳,“此二人,都是能够流芳百世、往后几百年也无人可替代的奇才。

“朕平日所思所想,是让他们助我打造一个真正的盛世,朕恨不得每日把他们供起来,如此才对得起他们这些年的呕心沥血甚至舍生忘死。

“你们在想什么?你们又是怎么做的?!今日意图往程知行脸上抹黑,来日是不是就要抹杀唐意航的战功?

“若是没有他们,朕早让你们这等小人折腾得国破家亡了!”

语毕,皇帝抬脚,重重地踹在文睿临心口。

文睿临身形向后飞起,重重落地,发出低低的一声呻.吟。

殿堂内的氛围,因着帝王慑人的威仪、怒火,转为静寂。在场的人,大气都不敢出。

皇帝负手而立,环顾在场众人,沉声道:“董志和、文睿临、李夫之三人诬陷忠良,其心可诛。稍后将原委晓瑜百官,将此三人押入刑部大牢,等候发落!”

众人齐齐跪倒,高呼皇上英明。随后,刑部尚书提起身在大理寺监牢的万鹤年,“臣今日听闻,万鹤年屡次提出要见程阁老一面,若有可能,想面见皇上,如此,他才好推翻诉状上的说辞,如实道出进京告状一事的实情。”

皇帝冷笑一声,“不过是个沽名钓誉的东西。怎么样的帝王、首辅,才会理会那等货色?

“实情不过就是他被董志和的爪牙挟持进京——此事,你好生询问文睿临、李夫之,不说实话的,便大刑伺候。

“至于万鹤年,若尚有当初带着百姓闹事的胆色,没有别的企图,告状一事绝不会发生——能被人挟持进京,能被人带到大理寺前,心智也被蒙蔽了不成?当日到了大堂上,他就该把实情道出。如此,便不会有这一场风波。”

刑部尚书松一口气,请示道:“请皇上示下,此人该如何发落?”

“听说他年纪不小了,大抵经不起刑罚。朝廷懒得杀这种人。”皇帝思忖片刻,吩咐道,“让他挂着诬告首辅的告示,游街三日,随后遣送回祖籍。

“另外,传朕口谕:日后万鹤年若再出言谩骂首辅,杀无赦!”

“臣遵旨!”

这一场风波,便以董志和颜面尽失、锒铛入狱的结果得到平息。

至于如何发落董志和,皇帝还需好生想想。

次辅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让他心寒、失望至极,但如何惩戒这个错误,便要拿捏好分寸了。

怒极时恨不得把董志和千刀万剐,但冷静下来之后,想的便是此人多年来的功劳。

老话总说没功劳也有苦劳,其实真就是那么回事。

军国大事上的很多举措,向来是首辅提议、次辅反对。他总是心里认可首辅,对次辅的反对头疼不已,只是不可对任何人说罢了。

但长远来看,那就是他需要的局面,让臣子在反复争执期间,得到比首辅最先提出的更详尽更缜密的章程。

不得不承认,在这种事情上,董志和付出的精力不比程询少——挑错,偶尔甚至是吹毛求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董志和一直都有用处。

其实,说到底,董志和若不跟他来这么一出,他真不会让他离开内阁,至多是狠狠地敲打训斥一通,让他把次辅的位子让给别人几年,退到低一些的位置,学学别人的治家、处事之道。

偏生董志和先沉不住气了,认定了程询会趁机打压,将他逐出官场,想出了那样险恶的对策。

董志和怎么会知道,程询在广东期间,他一直与他信件不断,君臣两个对很多事都是推心置腹地交了底。

在他这帝王心里,这些年来,是程询陪伴他走过的,数次的腥风血雨,连年的战事天灾,数次适度地调整律法,都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最出色的首辅,才能一再化险为夷,一再在朝政上如愿以偿。

忙忙碌碌这些年,为的是天下百姓,为的是开创盛世——这是根本,是君臣二人无言的默契。

让他猜忌这样的肱骨之臣?做梦。

他尽心竭力地要做明君,那些人却偏把他往做昏君的沟里带。

御书房里那一场施加在董志和头上的疾风骤雨,很快化为邸报,传至京城官员府中,再传扬至街头巷尾。

蒋徽听说之后,长长地透了一口气,随即,开始静心斟酌,董志和到底会落得个怎样的下场。

就算将功补过,官职也绝对是保不住了。而若没有董夫人入狱、董家老夫妻二人状告董志和那档子事,皇帝还能给他一条辞官致仕归隐种地的路,可那些是先一步发生的,到眼下,恐怕在地方上都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么,董志和恐怕要经受一番牢狱之苦,随后得个罪名,流放至贫苦之地。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若出意外,不外乎是董志和那些爪牙想要保住他,又出阴招险招。要是到了那等地步,皇帝恐怕会杀鸡儆猴,把董志和流放到几千里之外的荒山野岭。

应该不会有那么蠢的人吧?蒋徽想着,皇帝对叔父的信任、维护都到什么地步了?但凡有点儿脑子的人,也不敢在这档口往刀口上撞。

想到皇帝,蒋徽由衷生出敬仰之情。

明君并不多见,皇帝这样的明君更不多见。少见程度,大概与师徒两奇才一事有的比。

她曾说过,要把叔父当年的事情写成话本子,而在今时今日,想法略有调整:要把最难能可贵的君臣二人过往诸事写成话本子。

写成之后,若是戏班子想改编成台上的戏,她会爽快地答应。

皇帝和叔父的事,应该让天下百姓知道得更多。

刑部尚书亲临大理寺监牢,将皇帝口谕传给万鹤年。

万鹤年听了,先是身形一僵,随即神色复杂,末了竟落下了浑浊的泪。

刑部尚书冷眼看着他,“你打着清正廉洁的名号,在官场做了多年的混子。当年程阁老便看出了你沽名钓誉的本性。

“十几年了,你不知反思、悔改,埋头苦写谩骂程阁老的文章,这何尝不仍然是沽名钓誉的行径?——对你那些文章,嗤之以鼻的有之,认可赞赏的有之。

“看你万鹤年多厉害,连权倾朝野的程阁老都能百般诟病,而且程阁老一直知情却不置一词,定是心虚之故,才从没与你打过笔墨官司——你是不是这样想的?那些趁机起哄的小人又是不是这样对你说的?

“蠢。活了半生,我真没见过比你更蠢的人。

“你怎么就不想想,只有值得的人与事,才是朝臣愿意理会的。你算个什么东西?做了跳梁小丑多年而不自知,如今还妄想见首辅甚至皇上?”

刑部尚哈地笑起来,笑声里皆是不屑、讽刺。

万鹤年的身形哆嗦起来。

刑部尚书俯视着他,“眼下可好了,清官万鹤年是不在了,只有一个诬告首辅游街示众的小人。

“皇上也说了,你要是再谩骂首辅,杀无赦。这一点你务必要听清楚、记在心里。”语毕,走出牢门,阔步离开。

过了好半晌,万鹤年嚎啕大哭起来。

狱卒奇怪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一场哭,是为了名声尽毁,还是为了被人利用却成了笑柄的悔恨。

再一个,对首辅有无愧疚之情?——那是狱卒不会指望的。这种人,或者就是那种糊涂一辈子而且糊涂至死的人。

细数以往那些事,的确是让人膈应到牙根儿痒痒、手也痒痒,但是,从今日起,不需要了。

这个人,已经等同于不存在了。

狱卒走过去,高声打断万鹤年的哭声,“走吧,大理寺已经安排好你游街示众了。过了这几日,你就能回祖籍,我也能眼不见为净了。”

陈家的管事妈妈来看望陈嫣,把董志和被关入刑部大牢的事情原原本本讲述一遍。

陈嫣听完,无声地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他终于走到了末路。实在是可喜可贺。”

管事妈妈道:“虽然您说过不用,可老爷、夫人还是想帮您周旋一番。

“在这情形下,不管是谁,都会更加嫌恶董家的人,对于此案,更会认定全都是董夫人的过错。

“所以,您把心放宽,再等待些时日。”

陈嫣听了,牵了牵唇,“别人兴许就如你说的那样,认定全都是董夫人的过错,但是,陈家人别那样认为才好。”

管事妈妈听不懂,便只是陪着笑。

陈嫣又问:“承宇近来如何?”

管事妈妈道:“很是挂念您,总想着来监牢探望,但是……老爷、夫人觉得不大好,孩子还是尽量别来这种地方。”

“没错。别让他来,我跟他也没什么情分,不想见他。”陈嫣语气淡淡的,“往后,承宇就要请爹娘费心了。”

“老爷夫人一直尽心照顾,您大可放心。”

“是,我该放心了。”陈嫣笑一笑。

转过天来,大理寺出了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陈嫣自尽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科技系统闯荡异世界娱乐人物志诸天万界之我夺舍了天道我夺舍了绝世仙帝重生福妻有空间最强山神我在蜀山当神仙我师父是山神山林神话猛鬼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