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为了自由!为了法兰西!”
武装市民们在塔楼火炮的轰击下,仍然昂挺胸的蜂拥向前,拿着火枪的武装市民在巴士底狱围墙外围,对着里面的蓝色军装士兵噼里啪啦的胡乱射击。
声势很大,但对林皓达的士兵造成的伤亡却接近于零,除了特别倒霉的士兵外,无一人中弹!
林皓达的士兵不是躲在围墙上面依托着墙垛遮掩射击,就是在凸起的塔楼墙壁窗口中,伸出枪管瞄准射击,无论是围墙上的士兵还是窗户里的射击者,暴露的身体面积都十分狭小,别说是这个时代命中率坑爹的燧枪了,即便是在后世的精准后膛枪射击下,想要准确命中躲在窗户里和屋顶的敌军士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等的互射!
不过,武装市民的革命热情异常高涨,他们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下,毫不气馁的举枪向依托围墙工事的士兵射击!
更多的武装市民则是拿着各种各样的器具,填充和挖掘壕沟。
巴士底狱的护城河里其实并没有多少水,只是一个很大壕沟而已,在人群的协力下,他们很快就能挖掘出一条可以通过的斜坡,然后在一些填充物的奠基下,跨越壕沟接近对面的巴士底狱围墙!
当然,土木工程不算困难,但在林皓达所属士兵的枪击炮火封锁下进行,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命中率最高的当属藏身在塔楼窗户后面的士兵了,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有数名乃至复数的蓝色军装士兵待命,当一名士兵射击完之后,立刻主动退回去,第二名士兵举着装填好的燧枪接替位置,继续射击!
如此循环往复,等窗户后面所有的士兵都射击过后,第一名射击的士兵早已装填好弹药,替补上来,这就是兵力充裕的优势!
要是像原本的那几十个瑞士佣兵把守的样子,恐怕一人一扇窗户都填不满吧……
更不用说,除了塔楼内部的火力外,在围墙上还有满满当当的线列步兵提供射击位!
无论是拿着各种杂物的武装市民还是举枪射击的武装市民,都在巴士底狱的围墙下面前仆后继的倒下!
“这帮法国人真是疯了!他们这么继续下去,根本不用挖掘壕沟,只需要尸体就能填出来一条路!”林皓达一脸震惊的举着望远镜看着围绕着巴士底狱城门周围展开的进攻,巴士底狱城门位置属于壕沟最窄小的部分,刚好有一块6地的凸起部分伸向巴士底狱的壕沟内部,如果吊桥放下的话,刚好就会安置在这块凸起的6地上连通内外。
然而,正因这里属于壕沟最窄小的部分,城门周围俩个塔楼的位置刚好可以倾斜全部火力对这块6地攻击,同时,城门吊桥上的城墙也有着供留守军士兵站立的射击位,可以居高临下的攻击下方的敌人,吊桥的绳索开关也在这里!
林皓达整整摆了一整队线列步兵摆在了城门上面的射击位,要不是区域有限,他恨不得摆上一半的兵力……
就是这么一块进攻,成为了武装市民的死亡之地,林皓达曾经担当1世纪佣兵的时候,哪里见过这种顶着枪炮直面冲锋的场面?
虽说这种战斗方式有着这个时代武器命中率不高的缘由,但命中率不高不代表打不到人,在前面的人不断被实心弹和铅弹变成尸体的冲锋道路上,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些没有经历过军事训练的武装市民送死?
早已被1世纪各种开明信息轰炸过的林皓达自然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的平民,对于反抗压迫和自由民主的渴望,特别是法国这个国家还是诞生开明哲学家思想家的摇篮,各类对于封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的文字书籍,大量在法国各地流通,巴黎作为法国都,更是这类哲学思想的重灾区!
有了这些思想书籍的指引,再加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法国平民艰巨环境,能爆出这种热情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前仆后继面对优势火力的行为或许很傻,但不代表它是无效的,在武装市民付出数百具尸体后,成功在壕沟里挖掘填充了一道勉强可以通行的通道!
就在这时,俩边的塔楼的炮台上,数名蓝色军装士兵,将装填上了葡萄弹的炮口终于对准了那道开辟出来的壕沟通道。
所谓葡萄弹就是装填时装入数量较多的实心小颗粒炮弹,射程很近但散射面极大。近距离对密集阵型非常有效。
这种弹药的有效射程较近,并且制作时比较复杂,远不如实心铁弹成本低,并且,葡萄弹只对密集冲锋人群有效,对建筑物和防御工事基本无用,因此巴士底狱里的葡萄弹并不多……
这就是之前林皓达的士兵一直没有舍得使用葡萄弹的缘由,这玩意不像堆满了军火库的实心弹丸,真就是打一少一!
不过,现在必须要使用了,武装市民的战斗热情乎了林皓达和其麾下士兵的预料,数百具尸体摆在面前,进攻的势头却丝毫不减!
别忘了,这帮武装市民在昨天还是一群被贵族和资本家压榨吸血的法国平民呢!
武装市民只要能跨过壕沟,拿一些工具就能在围墙的石块上砸出几个洞来,然后塞进去炸药包!
在火药大行其道的时代,再高大厚实的城墙,也不再是牢不可破的鸿沟了……
果不其然,武装市民用生命填出一条血路后,数十个脑子有包的武装市民,自告奋勇的拿着工具和火药桶冲向巴士底狱的围墙!
要知道,填壕沟或许还能躲避一下枪弹,但在围墙上打洞安放火药,妥妥的就是一个活靶子!
这时候可没有专业的爆破工具,拉个线就能引爆!
“开炮!!!”
在自告奋勇的武装市民冲上来时,早已准备好的葡萄弹铺天盖地的洒向大地与脆弱的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