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军飞行员克利福隆德在经过多次轰炸无果之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投弹经验:在炸弹上装上钢筋,让钢筋插在城墙上,立在(城墙)上面以后,然后再爆炸。但是这个办法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摸索出来的。美国飞行员认为利用炸弹下落的重力,能让金属刺插进城墙,但试投后发现,垂直下落的金属刺依然会被这些特殊的岩石弹开。他们后来考虑可能是金属刺的下落角度不对。因为从力学原理上讲,只有45度角才是最佳角度,金属刺才有可能刺入墙内,固定住炸弹。要想让炸弹保持这个角度,飞机必须超低空飞行。而超低空又是日军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
这一天,美军飞行员冒死进行了低空飞行。城内的日军怎么也会不想到这些炸弹带给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炸弹落下来了,稳稳地扎在了城墙上,并没有立即爆炸。
正是因为没有立即爆炸,还有五六个日本鬼子走出掩体,凑上去想一看究竟。
但就在这时,几声巨响,城头上的炸弹炸开了!
随后更多的美军飞机赶来,向着腾冲城特殊的城墙投下了更多特殊的炸弹。
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将腾冲城的南侧城墙炸开一个缺口。
轰炸还没有结束,一支远征军就冲了上去。
率先冲上去的这支远征军,就是潘黄河率领的战狼突击队。
他们在掩体内发现这一天赐良机之后,立即跃出战壕,喊杀着冲了上去。
潘黄河一边命令通信兵打开无线电台,与上级取得联系,告之他们已率先行动;一边命令其他战士们搭建云梯,从城墙的缺口处冲了进去。
日军没料到远征军会来得这样快,天上的炸弹还在不断朝下落,这些不要命的远征军就冲了上来。
被炸得晕头转向的鬼子,几乎来不及抵抗,就退回到城内的中央门阵地。
霍揆彰在电话里得知战狼突击队竟然还活着的时候,惊喜多过了愤怒,不管怎么说,谁最先抢得先机,谁就占有主动权。
“你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抢占有利地形,大批后援部队马上就到!”
感到良机来临的霍揆彰一边命令战狼突击队拼死搏杀,一边命令其他各师团火速增援。
城墙被炸开缺口,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军防守部队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撕开了一个缺口,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抱成一团,在中央门阵地拼死抵抗。
战狼突击队在这时候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勇猛精神。
他们怀抱机枪、步枪、狙击枪,将手榴弹、子弹等各种武器投了出去。但是由于地形不熟悉,敌人躲在城墙后面射击,战狼突击队已经有10多名队员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潘黄河急忙命令大家暂时不要跟敌人硬拼,找好有利地形就地隐蔽,与敌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这样一来,突击队的伤亡大为减少,而且还能凭借有利地形,伺机消灭几个鬼子。
腾冲城内结构复杂,战狼突击队没有地图、没有向导,只能打一段走一段,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远征军的大批后援部队被敌人猛烈的炮火阻隔在缺口之下,一时半会根本上不了城墙。战狼突击队巧妙地利用夜间袭击,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顿时日本鬼子的几挺机枪变哑巴了。大批的后援部队蜂拥而入。
慌乱之中,潘黄河躲在一堵城墙的后面,忽然看见一队人马走过来,看那前呼后拥的架势,为首的一定是一个大官。潘黄河决定不露声色,一路跟踪下去。
几个回旋之后,这队人马来到城东门的一间三层楼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门门口戒备森严,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大官”的指挥部。
潘黄河立即将这一情报向上级作了汇报。
当天夜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躲在暗处不停地朝远征军射击,加上对地形不熟,而且是夜战,经过一番激战,远征军不得不退出腾冲城。
尽管没有如期抢占腾冲,但是这一个缺口彻底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他们认为牢不可破的城墙也并非固若金汤。
当天晚上,远征军的主攻部队在离腾冲城最近的小山头潜伏了下来。
第二天,美军第14航空大队的轰炸机从上午9点40分一直轰炸到下午4点0分,数万发炮弹倾倒在了城内的各个角落。
而这一天轰炸的重点,就是城墙的城东门。因为据战狼突击队的战报,这里有可能是敌人指挥部大本营。
但遗憾的是,因为具体位置不明,几乎持续了一整天的轰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以后的几天里,美军仍然坚持不懈地轰炸东门。
大量弹药倾泻而下,腾冲城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弹药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