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旄旗滚,翩翩绣带飘;缨红似火,刀刃白如镣。斧列宣花样,摇虎豹条;鞭锏瓜棍,征云透九霄。叁军如猛虎,战马怪龙枭;鼓擂春雷震,锣鸣地角摇。桂芳为大将,西岐事更昭
张桂芳则是对上了杨戬,两人将遇良才棋逢对手。
“如此猛将何必要为西岐效力,若是你肯转投大商,我必在大王面前保举你出人头地,如何!!!”
张桂芳其在白马之上不停地招降杨戬,可是杨戬不为所动,手中的三尖两刃枪猛地一刺。
张桂芳的白枪猛地一拨,拨开了杨戬的三尖两刃枪。
“杨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何况奉师门之命保我师叔成就大业。”
说罢动用神通化作一青面獠牙之怪物,身形暴涨数十丈,手中的三尖两刃枪也随之变大。
张桂芳一声大喝,
“杨戬,此时不落更待何时!”
杨戬忽然感到一阵头疼,脑海中似乎有着千万只小虫子不停地啃噬自己的脑袋,然后眼前一黑,落下马来。
不过杨戬本身的不俗,身为半神半人一般的存在,对于这种异术有着一定抵抗性,马上回身一刺,不过张桂芳论其武义一点也不输杨戬,只要破了杨戬的神通术法,两人就又是大站了起来。
黄天化则是对上了金吒,两人之间武艺神通都是差不了多少分毫。
但是黄天化可是和原著不同,手中没有厉害的法宝相护,隐隐落在下风。
袁洪则是一路长驱直入,直接来到了西岐城下。
话说袁洪大队人马,非止一日,哨探马报人中军:“启禀将军!人马已到西岐。”离城五里安营,放炮呐喊,设下宝帐,先行参谒。
袁洪先是安营扎寨。且说西岐报马报入相府,“袁洪领五万人马,南门安营。”
又说袁洪命先行官风林,先往西岐,见头阵。风林上马,往西岐城下请战。报马忙进相府。启:“丞相!有将搦战。”
子牙问:“谁见首阵走一遭?”内有一将,乃文王殿下姬叔乾也。此人性如烈火,因夜来听了黄将军的话,故此不服,要见头阵。上马提出来,只见翠蓝下一将,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上下,怎见得?
花冠分五角,蓝脸映须红;金甲袍如火,玉带扣玲珑。手提狼牙棒,雕乌猛似熊;胸中藏锦绣,到处未成功。封神为吊客,先锋自不同;大红上写,首将姓为风。
话说姬叔乾一马至军前,见来将甚是凶恶,问曰:“来者可是张桂芳?”风林曰:“非也,吾乃张总兵先行官风林是也。奉诏征讨反叛,今尔主无故背德,自立武王,助恶成害,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快早通名来,速投帐下!”
姬叔乾大怒曰:“天下诸侯,人人悦而归周,天命已是有在;怎敢侵犯西土,自取死亡?今且饶你。叫袁洪出来?”
风林大骂:“反贼!焉敢欺吾!”纵马使两根狼牙棒飞来,直取姬叔乾。叔乾摇急架相还,二马相交,棒并举,一场大战。怎见得?
二将阵前心逞,锣鸣鼓响人惊;该因世上动刀兵,不由心头发恨。来那分上下,棒去两眼难睁;你拿我诛身报国辅明君,我把你枭首辕门号令。
二将战有叁十回合,未分胜败。姬叔乾法,传授神妙,演习精奇;浑身罩定,毫无渗漏。风林是短家伙,攻不进长去。
被姬叔乾卖个破绽,叫声:“着!”把风林左脚上刺了一。风林拨马逃回本营。姬叔乾纵马赶来,不知风林乃左道之士,逞势迫追,风林虽是带伤,法术无损。
回头见姬叔乾赶来,口里念念有词,把口吐出一道黑烟喷来,就化为一网边,现一粒红珠;有碗口大小,望姬叔乾劈面打来。
可怜姬殿下乃文王第十二子,被此珠打下马来。风林勒回马,复一棒打死,枭了首级,掌鼓回营。
袁洪旗开得胜,待风林回营自是一顿庆祝。
西岐这边就惨的要死了啊!
哪吒的三万大军全数战死,姜子牙要不是看着他师父的面上,早就把他拖出去斩了啊!
哪吒这一败可让西岐可是伤了筋动了骨了,至于杨戬虽然不敌张桂芳,但是也算是全身而退了,张桂芳深谙兵法之道,谨小慎微,亦没有去追击杨戬。
杨戬无功而返已经是很好的一种局面了。
相比起来最为出色的使金吒了,金吒大败黄天化,黄天化虽然武艺神通都不输金吒,但是相比起原著的黄天化毕竟没有了法宝,面对金吒的遁龙桩,也是无计可施啊!!
黄天华只能勉强收揽残兵败将,丢盔弃甲而去。
再说回这大帐之内,姬发和姜子牙对坐而立。
姬发面有焦急之色说道:
“相父,这可如何是好啊!大商的军队远不是我们可以匹敌的,对面来的还是那个杀神黄飞虎,据说他在北海平叛八十一路反派诸侯,把那八十一路反叛诸侯杀了个一干二净啊!”
“明日我还是去昆仑一行吧!我去向师门求助,看一看能不能找到好一点的办法!”
姜子牙无奈的道,没有办法啊!
全面碾压,就是我兵法学得再好,那又如何啊!
却说明日西岐高挂免战牌,姜子牙出门直奔昆仑山。
子牙初返玉京来,遥台琼楼香雾开;绿水流残人世梦,青山消尽帝王才。
军民有难干戈起,将士多灾异术来;无奈封神天意定,岐山方去封神台。
话说这这姜子牙拜别了西岐众人,又安顿好了武吉、金吒、木吒、杨戬等人的应对之法,后才放心离去。
再说这袁洪派人骂战不出,还有大商人马仍还需要数日才可以尽数到齐,彼此之间局势也就这样僵持下来了。
“玄里玄空玄内空,妙中妙法妙无穷;五行遁术非凡术,一阵清风至玉宫。”
话说子牙纵土遁,到得麒麟崖,落下土遁,见昆仑光景,嗟叹不已。自思一离此山,不觉十年,如今又至,光景又觉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