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已经肝脑涂地的王象乾,皇帝扫视众人,复又心事重重的自言自语道:“除了京营需要整顿外,九边军镇的边军,已是朕心里的一块儿刺啊。”说话间,皇帝有意无意地将目光投注在养心殿内唯一有过边军背景的李如柏,后者心虚的低着头,不敢同皇帝对视。
“种种迹象表明,九边的驻军早已不堪大用!朝廷的西北边陲,过真是在靠着边军才得以稳固的吗?不,西北边陲的边防,一靠马市笼络北虏,二靠朝廷内地庞大的军队数目做后援,假如仅靠西北边军那点儿人,大明朝早危如累卵,长城边疆亦必处处狼烟!”
皇帝盯着叶向高道:“三位老师都熟悉边疆军事,也都同朕详细的讲述了九边的积弊。叶阁老,你乃是皇祖朝的内阁首辅,想来对九边的武备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来吧,奏于朕前。”
叶向高沉吟半晌,眉头紧皱,没有立即开口。万历末年,叶向高大概一人担任阁臣长达六年之久,在他担任“独相”的这段时期内,正是大明北部边防由盛转衰的关键期!
在这六年时间里,名义上的蒙古大汗虎墩兔憨,也即林丹汗,逐渐掌握了漠北的蒙古政权,并且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察哈尔部,向其余分裂的蒙古部落发起了统一战争!漠北的蒙古政权再次出现了一统的可怕征兆!
在叶向高“独相”的六年里,大明朝的东北部边防也彻底崩坏,辽东将门在李成梁、李如松二人先后去世之后,再也没有诞生出足以震慑殊俗的名将。曾经盛极一时的辽东边军在上层将领日渐骄纵,志得意满的档口,迅速的衰败下来。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走向统一,日益强盛起来的建州女真!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覆灭过北宋的民族再一次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州女真在其枭雄般的领袖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已经强盛的足以跟蒙古媲美,成为大明朝新的也更具威胁的心腹之患。
事实上,天启皇帝现如今面对的军事上的烂摊子,有一半都是叶向高执政的时候留下的“政治遗产”。所以当皇帝将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叶向高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在揣测圣意——皇帝是否有弦外之音?是不是在责怪自己?
一时间叶向高面色变得难堪起来。
“皇上,九边糜烂也非一日两日了,骤然让臣想出个法子来,臣一时间还真没有主意。”叶向高缩了缩脖子,准备把皮球给踢回去。
皇帝眉头一挑,有些不满意,“内阁里如此多的阁臣,朕为什么单单留下你叶向高?朕是打算倚重你叶向高的啊。方从哲那个老家伙,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朝野上下对其颇有微词,他自己也明白这个理儿,所以多次上折子乞骸骨,可朕为什么一直拖着?一直拖着?还不是为了等你叶阁老叶老大人!可现在朕招你过来,这抛出去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不了,朕好失望啊。”
叶向高面不改色的跪倒在地,请罪道:“臣有罪。”
皇帝摇了摇头,坐了回去。他盯着叶向高片刻之后,竟是又笑出声来,见状,无论是叶向高还是三位帝师都是眉头一挑,不知道小皇帝又是哪根筋搭错了。
皇帝笑道:“这也怪朕,是朕太心急了,叶阁老刚刚抵京,想来对朝中事务正两眼一抹黑的吧?起来吧,魏忠贤还不扶叶阁老起身。”
待叶向高被扶起之后,皇帝转脸朝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三人道:“既然叶阁老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那么三位老师就先给阁老讲讲这九边的武备。”
闻言,三人面面相觑,徐光启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身为当今天子的首席讲师,世人眼中天子麾下第一大奸佞,徐光启到底是要做出了态度的。
徐光启朝叶向高拱了拱手道:“那么就让子先来先来谈谈吧,权当作是抛砖引玉。”
见徐光启起身,李如柏、何可纲二人连忙摸出一副地图来,摆放在徐光启面前,正是大明北部边疆以及蒙古、乌斯藏、奴儿干都司等地域的详细地图。
徐光启道:“国朝自建立之初,便有一死敌,即败退漠北之元朝残余势力。经过国朝两百余年的打压、消磨之后,元朝也已分崩离析,但是元朝皇室的血脉却没有绝嗣,仍被草原人封为共主。目前草原上的共主名唤虎墩兔憨(林丹汗),此人正值春秋鼎盛,万历末年数次寇边,劫掠了国朝不少人口、牲畜、金银。不过,这个虎墩兔憨终究是贪图互市的利益,后来国朝加强了九边的武备,虎墩兔憨寻隙不得,便归还了劫掠的人口,国朝为了安抚他,便在西北边疆,设立马市,贩售粮食、丝绸等物件给他。”
顿了顿,徐光启又道:“这个虎墩兔憨十三岁便继承了汗位,二十多年里,此人雄心勃勃不断巩固其在草原上的地位,二十多年里,除了察哈尔部的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外,就连内喀尔喀的五大部族也逐步向内喀尔喀宣誓效忠,可以说这个虎墩兔憨已经成了漠南草原最强大的一个政权领袖,并且他还有进一步扩张的野心。北边传来的消息是虎墩兔憨立志再次统一草原,统一蒙古,重现他们先
祖的荣光。这一点,不得不引起国朝的警惕。一个统一起来的草原,绝对不是我大明朝的幸运啊。”
徐光启又道:“在漠南草原上,除了虎墩兔憨统领的察哈尔八大部族跟内喀尔喀的五大部族以外,还有几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分别是:科尔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不过这三个部落的的实力非但不如最强的虎墩兔憨,甚至连贼酋伪金国的势力也不如。”
然后徐光启开始了自己的重点,“建州女真在萨尔浒之战后已经统一了女真诸部落,又占据国朝之辽东,劫掠汉民数十万,这其中有多少农民、工匠?无疑这些汉民的加入将大大增强建州女真的实力。更何况现在建州女真不止有一个辽东,他们还有偌大一个奴儿干都司作为后方,盘踞辽东,正是兵法上所言的‘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
“萨尔浒一败,国朝大半精锐丧失殆尽,辽事已经不在以我大明为主导,攻守之势已经落在了建州女真人的手里,也就是说,现在国朝东北部的边防形势就是伪金国想什么时候开战,就什么时候开战,国朝只有据险而守的份儿。”
情况就先介绍到这儿吧,徐光启知道自己刚刚的一席话已经犯了忌讳,而这个忌讳就叫做“助他人气焰灭自己威风”。大明朝远有太祖成祖皇帝的盖世伟业,近有万历年间三大征的辉煌,这天朝上国的日子过久了,想要轻易承认失败是很难的。即便萨尔浒一败涂地,即便辽东失陷,即便辽西也岌岌可危,但是大明朝绝大多数的精英们仍没有对偏安东北一隅的努尔哈赤提起多大的警惕心!
不过是杨镐庸人误国罢了——
旦使皇祖不那么昏聩,用人不察的话,只需派兵遣将一二良才,努尔哈赤还不手到擒来?我国朝是何其的强盛?区区东虏夷狄何足挂齿?
徐光启拜倒道:“臣愚以为,国朝九边边患有二,其一者:虎墩兔憨,他既有蒙古大汗的名义,又有察哈尔、内喀尔喀等人口众多,实力最盛的部落,对我大明的威胁最大。其二者:乃贼酋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无论是威望还是势力都大振,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建州女真的酋长了,则是摇身一变,成了盘踞在国朝东北边疆的一只凶猛的大虫!”
皇帝点了点头,徐光启说了等于没说,不过他毕竟是“抛砖引玉”来着,再者说,在自己执政前,徐光启并没有做过多大的官,并不了解其中的机密,对九边局势想来见解也有限。
果然,徐光启刚奏毕,孙承宗便站起身来,嚷道:“皇上,臣以为不然。”
皇帝笑道:“孙师请讲。”
三位帝师之中,皇帝自然最亲近徐光启,毕竟老徐是他的潜邸之臣。但是在军事上、人品上皇帝却是最器重跟钦佩孙承宗,没别的,就是名气大,毕竟这位孙大人在后世都快被人给吹上天了,即便是不学无术的皇帝也深知他的厉害跟能耐。
孙承宗道:“刚刚徐大人说贼酋努尔哈赤已经成了盘踞国朝东北边疆的一只凶猛大虫,还说萨尔浒之败国朝精锐尽失,臣不敢苟同。”
“诚然,萨尔浒之败是国朝的耻辱!皇祖信任杨镐,将十多万精锐托付其手,可杨镐实在是志大才疏,不堪一用。丧师辱国不说,还将数万国朝将士的性命丢在了关外蛮夷之地,其罪当诛啊。”
话锋一转,孙承宗慷慨激昂的嚷道:“然,国朝何其辽阔?国朝子民何其众多?国朝贤臣悍将更如过江之鲫!不说其余九边的边军,就拿两京南北直隶一十三省的戍卫士卒来说吧,四川有‘白杆兵’,浙江有‘戚家军’,福建有‘虎衣藤牌兵’。此三者皆百战精锐,丝毫不弱于九边悍勇之边军!”
孙承宗继续慷慨陈词,尽是些主战派、鹰派的言论,听的皇帝热血沸腾,好似攻破东虏指日可待似的。
三炷香的时间过后,孙承宗才词穷,拜谢皇恩坐了回去。
被孙承宗激励的有些上头的皇帝又将目光投向王象乾,这个人才是殿内四位大臣之中对九边防务最熟悉的那一个!
无他,因为这位当年是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他是真真正正的管理过九边,对九边的情况最了解不过了。
但王象乾的第一句话便给皇帝泼了盆冷水道:“皇上,国朝兵力确实捉襟见肘!”
皇帝面露不悦之色,孙承宗亦有不满。徐光启跟叶向高倒是附耳倾听,面色郑重。
王象乾侃侃而谈道:“如论王师兵员数额,非但比北虏、东虏的军队人数加一块还多,恐怕比北虏、东虏下辖的人口总数还要多!账面上国朝的军队,京师有三大营、天子亲军等二三十万兵马、南京陪都亦照此规模养兵二十余万,九边诸镇也养兵三四十万,如此不论一十三省的地方驻军,我国朝每年便养兵百万不止。从账面上看,的确人多势众,可打仗不是市井斗殴,人多势众也可能只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王象乾的这番话倒是令皇帝幡然醒悟过来,是了是了,自己到底是火候儿差了点儿,血气方刚了点儿,就是被孙承宗给鼓动了。倒不是说被孙承宗加油鼓劲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孙承宗今天的话背离了皇
帝今日召见叶向高的目的。
皇帝单独召见叶向高作甚?
还不是想把九边的烂摊子丢给他,让他去整顿九边这个棘手的事儿。
以叶向高的才干,放在内阁里处理处理政务,弹压朝野各党派,应该绰绰有余,可若是让他去执掌军务,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务,却是有些高估他了。
所以皇帝今个儿压根就没盼着叶向高的好。
只有把九边事务说的越差越烂,皇帝才好将整顿九边的事情提上日程,才好托付给叶向高!
皇帝为什么千方百计地算计厚道的叶向高呢?
谁叫他在士林风评好?跟东林党人打成一片呐。见叶向高被皇帝委以重任,整治九边,这可是一个敏感的政治信号。可以说,凭借着叶向高的威望,只要再能在整治九边上做出成绩,那么叶向高铁定要取代方从哲,成为首辅大臣!
东林党太渴望一个东林党或者亲东林党人的大臣成为首辅了!
所以东林党人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都会倾尽全力的帮助叶向高取得整治九边的大功劳。可是九边整治真的就那么容易吗?以东林党人的自负与高傲,除了少数像孙承宗之流的贤能之辈,大都对九边的武夫们鄙夷的很。
皇帝敢保证,若是放手东林党去整治九边,军中哗变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九边处处狼烟是一定的。
何为整治?那就是砸九边将帅们的饭碗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还不i给你东林党急眼?
可是大明朝的武夫在文臣面前向来低人一等,在国内武夫们连给文臣们掰腕子的资格都没有,既然无法自助于内,那么这帮粗鲁的汉子势必会“养寇自重”。
只要东林党一提整顿九边,那边将帅们就会嚷嚷着北虏寇边,让东林党人不要派官员过去,否则死于北虏人之手,那将帅们可不负责云云。这里头大有文章嘞。
一旦东林党玩砸了,皇帝就有理由裁撤一大批东林党的官员,然后提拔一批自己的人上去。归根到底,皇帝跟东林党是没有仇怨的,恰恰相反,皇帝能够成为皇帝,还多是仰仗了东林党人的扶持。
可是就跟万历皇帝终究还是清算了张居正一样,皇帝亲征以后,看着满朝都是东林党人,心中的滋味儿能好受?
政不由己出,还做这个皇帝干吗?
打定主意以后,皇帝意味深长的嚷道:“王老师,你这是危言耸听了吧?我国朝养雄兵百万,真有你刚才所说的那么不堪?”
王象乾忙道:“皇上容禀。国朝建立之初,四方用兵,太祖皇帝养兵百万,个个一顶一的好汉。可国朝承平日久,各地卫所制度分崩离析,账面上虽然有雄兵百万,但有过半都是空额,另外大半又没经过什么训练,甚至连兵器都没有,跟普通农户无异。这样的‘兵’不是拿来打仗的,而是拿去送死的。”
皇帝闻言,转过头面朝叶向高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道:“唉,这可咋办嘞?真是愁死个人。”
见状,叶向高明白肉戏来了,皇帝已经出招,他不得不接下去。
叶向高匍匐在地,道:“臣虽老迈庸聩,却也不惜残躯,愿为陛下以驱使。”
叶向高现在总算明白皇帝为什么把自己喊来了,原来是拐弯抹角的想把九边那个烂摊子甩手给自己。想想也是,今上算是个最关心武备,最上心兵权的皇帝了。
早朝的时候让王象乾整顿京营,现如今有打算让自个儿去给他收了九边的兵权,如此以来从中央到边疆,朝廷所有精锐兵马就都牢牢实实的攒在皇帝手中了。
不过叶向高还是有些困惑,按理说王象乾才是整顿九边的最佳人选,即便他现在去整顿京营分不开身,也轮不到他叶向高啊。一直以来他叶向高可都并非以知兵事著称啊。
皇帝似乎瞧出了他的困惑一般,将他扶起后道:“叶阁老,朕向你承诺,九边事了之时,就是方从哲致仕之日。”
哦~原来如此,原来皇上是想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取代方从哲的机会。
叶向高领旨谢恩之后,养心殿中这场大讨论也就接近尾声,皇帝借故离开,说是要去找魏忠贤,了解一下哕鸾宫灾的事情。而叶向高等四人便被送出了宫。
一路之上,叶向高忧心忡忡,对于九边之事他是一筹莫展啊,想要完成皇帝的托付,又谈何容易?思来想后,叶向高决定到京中“走亲访友”,看能不能联络一二能人志士,助他整治九边。
当锦衣卫奏报叶向高出宫后的去向时,皇帝面露冷笑:“叶进卿入朕彀中矣。”话音落下,魏忠贤已经赶来,他跪倒在地嚷道:“冤枉啊,皇爷,冤枉啊。”
皇帝蹙眉,“朕几时冤枉你了?”
魏忠贤忙道:“奴才该死,奴才指的是西李娘娘冤枉——”
皇帝眉头一挑,变色道:“是调查出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