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明天启三年夏,沈有容攻破澎湖,活捉红毛夷百余人的捷报传抵京城,皇帝龙颜大悦,传令沈有容及水师将领赶赴京城献俘。朝野上下的士大夫都觉得皇帝好大喜功,纷纷上书劝阻。

“夷兵不过百余人,何至劳师动众,靡费钱粮?何况东南海寇只癣疖之疾,建州虏贼方是心头大患,皇上切不可顾此失彼,辩不明轻重缓急。”某位给事风闻奏事道。

“今世国库空虚,财政窘迫,区区百余海寇之功,也需夸耀,岂不令四夷耻笑,岂不虚耗钱粮,万望皇上体恤民脂民膏,罢止献俘乱命。”另一位御史不甘示弱的建言道。

皇帝在乾清宫翻阅奏疏,糟糕的心情可想而知,即便是叶向高、杨涟等相对开明的士大夫也是一样的说辞。皇帝将一本奏章扔出窗外,他不禁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

也怪不得皇帝深感孤独,实在是他的眼光远超同时代的任何人。以传统儒生的世界观,红毛夷之患的确微不足道,比之草原上的弯刀铁骑,大海深洋里的几叶扁舟压根入不了士大夫的法眼。在公元一八四零年以前,中国统治者对于海洋的兴趣的确兴致索然,中国哲人对于海洋的思考亦寥寥无几。

而皇帝却想着以一己之力扭转天下人的思虑,又怎一个孤家寡人了得。一旁侍奉的魏忠贤明显会错了圣意,他捡起奏疏,趁着皇帝兴致败坏,把几个有成见的外臣讲给皇帝听,趁机添油加醋,将外臣们对于魏忠贤的厌恶反感情绪,说成是对皇帝的不满和腹诽——自古以来的阉宦都擅长此道。

皇帝起初还能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但久而久之,也不免被魏忠贤蛊惑。皇帝怒道:“让许显纯把人都抓进大牢!”

魏忠贤诡计得逞,急忙趁热打铁,给皇帝支招,推荐自己的党羽填补空缺出来的位置。不料,他这么一提,倒是惹来皇帝的戒心,反倒是被训斥了个狗血喷头。

结果是皇帝非但没有惩处忠良臣子,反而在宫中召见了许多曾经被皇帝弹压的东林党、浙党、楚党官员,皇帝在会上好言相劝,对曾经动手打过的何宗彦、杨涟等人更是赏赐了诸多财物。

第二天,同样会错圣意一部分官员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他们误以为皇帝对他们表示笼络,是想要对魏忠贤下手了。皇帝自无此意,否则处置一个内臣,何须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倒是将魏忠贤吓了个不清,着实老实了一段时间。

外臣之中,不乏有绝顶聪明者,他们结合往日皇帝的施政纲领,逐渐摸索到皇帝的真实意图——同官员们缓和关系,稳定政局,同时腾出手来狠狠往宗亲身上宰一刀。

不过这个猜测着实大胆了些,毕竟自古以来向同宗贵戚下手的皇帝凤毛麟角,且无一不是狠角色,至于天启皇帝,不过是个年轻人罢了,他有太祖皇帝那帮壮士断腕的魄力吗?

尽管这只是部分士大夫的一家之言,可传到在京的诸王耳中,都不禁吓了一跳,尤其是诸王中的执牛耳者福王朱常洵,数日来,福王千岁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打探宫中的消息,甚至亲自拟折子,向皇帝旁敲侧击。

但皇帝圣心难测,又岂会在福王这儿露出破绽?

沈有容进京献俘前一天,皇帝突然下旨申斥河南巡抚汪文言,批评汪文言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罔顾君恩云云。一时间朝野哗然。

汪文言何许人也?

不过是小小一个狱卒,承蒙皇帝偏爱,一朝飞上枝头,从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了河南布政司的封疆大吏。

何德何能?

多少人寒窗苦读?

又有多少人在基层摸爬滚打,苦熬资历?

有太多人嫉恨汪文言了,其中有素不相识的路人,也有曾经携手并肩的挚友,有在书桌上怒骂肉食者鄙的书生,也有幡然醒悟的投机分子。

为什么是汪文言?为什么偏偏他能讨得皇帝欢心?又为什么偏偏到河南上任?不少有心之人默默盘算,终于将真相锁定在封藩洛阳的福王头上。

乍一看,汪文言主政河南跟福王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联想一下,不久前的鲁王事件,一切就又说得通了。

京师。

周延儒邀请一干好友来府上小酌,与会者无外乎是东林党二代骨干:钱谦益、魏大中、阮大铖、黄道周、刘宗周等人。

周延儒的官位和履历虽不出众,但由于考中*功名时排位稍高,在文坛上声望极佳,故而在众人里俨然有了首领的意味。他开口问道:“今天皇上下旨申斥了汪文言,诸位同僚对此可有赐教?”

阮大铖嚷道:“汪守泰在河南本本分分,压根没犯错。”

“木秀于林,就是最大的错。”后辈黄道周插嘴道。

周延儒摆摆手,说道:“皇上当初一意孤行,拔擢汪文言,可谓是一步登天。现在又无缘无故降下雷霆,当真是恩威难测。”

阮大铖喝道:“有何不解?就连街头巷尾的卖报稚童都明白的道理。玉绳(周延儒字)你莫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周延儒面露不悦之色,但也懒得跟阮大铖计较,他追问道:“你是说京报纸对此事亦有社论?”

阮大铖阴阳怪气的说道:“可不是嘛,人家温体仁现在是圣眷日隆,听说皇上召见温体仁的次数比见皇后娘娘还频繁。”

周延儒怒道:“不可妄议圣上!”

钱谦益等人也纷纷出言呵斥,阮大铖这才悻悻然闭上嘴巴。

东林党人虽然对朝政颇有不满,但矛头仅指向“各邪*党”,对于天启皇帝本人并无不满。倒不是说天启皇帝对他们有多好,只是跟万历皇帝、泰昌皇帝比较起来,天启皇帝勉强算是个可造之才,至少他很勤政,知道上进。

但诸如阮大铖之辈也不在少数,毕竟,皇帝宁肯赏识汪文言那种布衣,也不屑于多看他们这些满腹经纶之人,任谁都会有怨言。

“今日的京报纸我也看了,的确值得玩味。”黄道周岔开话题,这位不久前高中的进士侃侃而谈道:“与官府邸报不同,京报纸对皇上申斥汪文言一事绝口不提,只一个劲的谈土地兼并一事。”

闻言,众人都是面色一紧,倒也怪不得他们多心,实在是土地兼并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个关乎国本的大问题。以史为鉴,但凡盛极一时的王朝,无不是很好的处理了土地问题,与民休息。相应的,一个朝代由盛转衰也是从土地制度崩坏,普遍的土地兼并现象出现开始的。

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积累到万历朝已经到了足以压垮国家财政,动摇国家统治根基的地步,无地少地的赤贫之人纷纷揭竿而起,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武装亦是蠢蠢欲动。若非张居正主持改革给明王朝续命,早在万历朝早期,明朝可能就玩完了。

假如身为学生的万历皇帝能够继承老师的政治衣钵,坚持张居正的经济政治改革措施,中兴大明也未必是一场大梦。可惜,万历皇帝志大才疏,作为一个独*夫,他的眼里更多的是一家一姓之福祉,远远达不到一位大政治家的素养,更别提什么政治抱负了。

神宗万历皇帝非但错过了中兴大明的良机,还给子孙后代遗留了诸多隐患,譬如党争之祸,譬如矿税之弊,譬如萨尔浒之败,再比如窘迫的国家财政和一个被贫富差距撕裂的社会。

后来编撰《明史》的明朝遗老遗少们甚至直言不讳的将明亡罪过扣在万历皇帝头上,以期给崇祯皇帝更多的怜悯与褒扬。

事实上在明亡之前的天启、崇祯二朝,对于神宗皇帝的反思和批判就已经大张旗鼓的开始了,其中冲锋在前的便是东林党人。

“如此说来,皇上真的要对地主动刀子?”周延儒忧心忡忡的问道。

黄宗周叹息道:“只怕是圣意已决。”

此话一出,众人不禁心生戚戚之情。毕竟,在座的诸位无一不是地主出身,而且都是大地主。

钱谦益打个圆场,企图活跃气氛道:“皇上敲打汪文言,兴许只是为了福王。或许,当初派汪文言去河南,就是意在福王。”

周延儒摇了摇头,“皇祖、皇考接连崩殂,福王千岁如今便是宗室里头辈分最长者,身负天下雅望,皇上又怎会挑福王动手?再说了,想当初皇上闹出那么大动静请福王入京,足可见叔侄情深。”

周延儒的话勾起了大家伙不怎么愉快地回忆,想当初,年轻的皇帝执意请福王入京,着实吓坏了朝野群臣。甚至有人唐突的拿董卓入京典故来劝解皇帝,但是皇帝推辞以主君年幼,不足以威慑四海为由,铁了心请福王来京师。

当时的京师本就乱成了一锅粥,朝野上下山头林立,各党各派,党同伐异,大搞党争,排斥异己,将整个政坛搅得分崩离析。福王此时来京,岂非火上浇油。正如皇帝在诏书中所言,主君年幼,不足以威慑四海,福王主政后,若是心怀不轨,岂不再现“靖难之祸”?

可后来的事情发展越来越朝着让群臣摸不着头脑的方向发展,皇帝邀请福王进京一事,最终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最终草草收场。在福王入京以后,皇帝并没有分润一丝一毫的实权给福王,只是赡养长辈一样,给福王建了处王府,并不曾如群臣意料中那样,重用福王,甚至将军政大权统统赋予福王。

时至今日,福王入京,也没有翻出什么浪花来,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既然没打算用福王,当初为何兴师动众的将福王请来?难不成真的是叔侄情深?

放屁!当年泰昌皇帝跟福王为了争夺皇位,猪脑子都打出来了,两人能有什么情谊?

河南布政司,开封府祥符县。

几乎与周延儒等清流同一时间,河南巡抚汪文言也在官邸召集幕僚,商议皇上申斥自己一事。于河南走马上任大半年,汪文言的表现似乎很中庸,并没有像

皇帝期待的那样,在下辖掀起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诸位同僚,先生,你们觉着皇上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汪文言坐在太师椅上,神情憔悴的问道。

一位师爷忙道:“大人,皇上拔擢大人于乡野,不因大人身无尺寸功名而弃之,何也?乃器重大人务实之术也。但大人下车伊始,并不能布政一方,卓有成效,此皇上心之所急也。唯有大刀阔斧,与民政上行大有为之事,方能重获圣宠,万望大人三思。”

汪文言忧心忡忡的答道:“此中关节,吾亦知之。”

闻言,群僚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唯有一郎中笑道:“守泰惜命矣!”

汪文言喟然道:“瑶草知我。”话音落下,汪文言屏退左右,独留下这个名唤瑶草的郎中官。

这个郎中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马士英。他是阮大铖的同年,比汪文言更早在河南上任,及汪文言主政河南布政司后,得阮大铖举荐,马士英成了汪文言的重要谋士。

汪文言是个泥腿子出身,素来尊重读书人,而马士英非但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还跟阮大铖一年高中。半年多来,汪文言常与马士英指点江山,谈论国事,更是对马士英的学识和抱负深感钦佩,此时,又因马士英一眼看穿自己的心思,不禁更加喜爱这个身形消瘦的郎中官了。

汪文言问道:“瑶草,在你眼中我汪守泰莫不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马士英急忙否认,他引经据典的劝谏道:“‘孔子困于匡,厄于陈蔡而不拒’。守泰,我辈虚浮于世,总不过几十春秋。死有何惧?然学识不能显达于诸侯,才干未能周济苍生,此长恨也。”

顿了顿,汪文言神色寂寥的答道:“我也不瞒你,瑶草。圣上之所以拔擢我做河南巡抚,就是为了打压福王。”

马士英笑道:“这个明眼人都猜到了。”

汪文言又道:“赴豫之后,余所见满目疮痍,饿殍盈野。陕、豫二省,自秦代更始,便为中国富庶之地,何至于此邪?果真如世人谣传那般,达官显贵田连阡陌,寻常百姓无立锥之地乎?”

“守泰,你我都起于微末,这般景象不难理解吧?”马士英奇怪的问道。

汪文言眼中闪烁着泪花,“我当然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已经腐朽到何等地步了,可我就是不肯相信,因为我自京师而来。在那里!有一个年轻但踌躇满志的皇帝;在那里!有一群天真但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大明朝再无龙腾之日。”

汪文言抹干净眼泪,哽咽的说道:“可你也看到了,河南的地十成中有八九成都被宗亲勋贵、官宦巨贾吞并了去,就连留给百姓的一二成地也都是贫瘠的滩涂地、盐碱地和砂砾地。这年头,狮虎不吃人,人吃人啊!京城里的人吃省城人,省城里的人吃乡下人,乡下人则同类相食。”

马士英默然。

“知道吗?我来祥符县的第一日,王府里就来了太监,硬要塞给我二十万两银票,整整二十万两啊。”汪文言朝马士英伸出两根手指头,嚷道:“我汪文言一个狱卒,这辈子也没见过那么些钱!”

“我拒绝了,因为我不能辜负君恩,更不能让东林君子们因此蒙羞。但又一日,家中老母传来书信,说福王给家里盖了新房。我让老母将新房拆了,但数日后,老母又来信,说拆房后的一日,我留在家中的幼子,被山上的落石砸中,险些丧命......”

听了汪文言的诉苦,马士英肃然起敬,他躬身道:“守泰你辛苦了。往日因你身无功名,我曾颇有微词,这厢给你作揖,赔不是了。”

汪文言虚抬了马士英一手后,继续说道:“我一度觉着京中的老爷们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否则天下百姓何致困顿潦倒至此?”

“可当有朝一日,我也坐在这个位置才恍然发觉,这天底下最难做的莫过于我大明朝的官了。”汪文言抱怨道。

马士英急道:“守泰,切莫胡言乱语。”

“怕甚么?我已是将死之人了,还不能说个痛快?”汪文言怒道。

马士英默然。

“从商鞅变法开始,我中国之革新无有不牺牲者。更何况圣上的步子又跨的这么大。要对宗亲勋贵们开刀?即便是太祖太宗在处死有功之臣时,也不会明目张胆吧?或是锦衣卫或是酷吏,当...当功臣死后,为了平息朝野的惶恐和愤怒,没有那个刽子手可得善终的。”汪文言伤心的说道。

“可我不怕死!我心里一直供奉着文丞相嘞!舍生取义者可死!但今日吾死?果真取之义乎?”

闻言,马士英明白了汪文言心中的恐惧,后者不惧死,但惧怕死的无声无息,如同草木之腐朽。

这大概就是汪文言主动请缨来河南,可到了河南之后又瞻前顾后,无所作为的真正原因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万历恶霸地主万历三朝万历四十六年李富贵修仙传抗日之浮空基地天庭地府微信群东京灵探魔君再就业日常女配沉迷科学[快穿]异时空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