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六十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顺天府麻绳胡同三岔路口。

这里原来有个说书摊子,有一老一少两个说书人,有人说他们是父子,也有人说他们是师徒,老的说书人不知姓名,大家伙都唤他一声庄先生,小的说书人倒是有名有姓,唤作庄敬祖。庄先生自打嘉靖年就开始考功名,可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仍旧一身布衣。庄敬祖倒是争气些,但也止步于秀才。

常听他们爷俩唠叨的听众往往拿这件事取笑二人,庄家爷俩也不以为意,庄先生逢人便讲是说书害苦了他们一家子,若非太爱这一行当,以他们爷俩的天资,考取功名,不过是一振作间的事罢了。

这倒也并非全是为了遮羞的胡扯,庄先生跟庄敬祖在外城说书那时出了名的,除非阴雨极寒天气,否则每天聚集在麻绳胡同听这爷俩唠嗑的百姓,都有好几百人。

兴许是真的出了名,成了腕儿,赚了钱。今年年末,着庄家爷俩竟是在麻绳胡同盘下一家客栈,拾到拾到,给改成了茶楼。除了他们爷俩外,竟又聘请了好些个说书人,乃至是十几个唱大戏的。

以往是露天说书,每到寒冬腊月,庄家爷俩就会歇业,现在好了有了这座茶楼,冬天也能营业。加上大过年的,人们都闲,图个喜庆啥的,也都乐于往茶楼跑。

在数以百计的听众的喝彩声中,戏班子谢幕,而后庄敬祖一个人走上前台,朝众位听众拱了拱手道:“各位看官有福气!今日咱们‘尺扇茶楼’新增了一个玩法儿,就由区区在下主持。开天辟地头一遭,说的不好,还望诸位看官海涵包容。”

听众们与这个庄敬祖显然十分熟络,便纷纷打趣道:“那可难说,当真说的不好,玩砸了,咱们可不捧场使银子!”

庄敬祖微微一笑,朝看官们点头示意后,从袖口里摸出一张报纸来。京报馆才开张运行没多久,在众人看来这还是新鲜玩意,所以当众人看到庄敬祖手中的报纸时,不由得议论声四起。

庄敬祖笑道:“今日咱们就细说一回前两天宫里头发生的一件大事。”

“哈哈,庄小子,干你们这行的还真是顶会吹牛皮的嘛,连宫里的头的事儿也知道?”

台下的看客们纷纷起哄。

若是从前,庄敬祖肯定立马解释,但现在他已今非昔比,吃着官家的饭,底气十足,也不屑于同他们计较。

庄敬祖拿起报纸说道:“话说前两天,皇上万岁在金銮殿上摆下御宴,同宫里头的皇亲贵戚们共度大年夜。酒过三巡之后,皇上万岁忽然心有感触,顿时就泪洒当场!”

一听皇帝也会哭泣,看官们不禁啧啧称奇,“皇帝住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吃的是龙肝凤胆,山珍海味,手下有好几万人前呼后拥的伺候着,过这种日子的人还会哭,还会掉眼泪?怕不是庄小子胡诌嘞!”

“是啊是啊,都说生于深宫之中,张于妇人之手的龙子龙孙们,锦衣玉食惯了,一个个皆既不知喜也不知悲。皇帝怎会流泪呢?难道就连皇帝也会感到悲伤?”

听茶楼里的看客议论纷纷,庄敬祖不由得蹙起眉头,他拿起案几上的醒木拍了两下后,喝道:“当今皇上万岁天子聪睿,气度恢宏,节俭爱民,礼贤下士。虽然年不及弱冠,却有古之明君圣主的风采啊。岂不闻数荀之前,皇上万岁微服私访,斩杀阉宦恶霸,造福一方百姓之事?”

经庄敬祖一提醒,看客之中便有人叫道:“是啊,听说那日好多人都瞧见皇上眼里有神龙在游走呐!神着呐。”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

“今上必定是明君圣主,否则岂会得到神龙的庇护?”

见大家伙都议论起皇帝的仁德时,庄敬祖趁热打铁道:“御宴之上,诸位皇亲及皇族皇考的妃嫔们见皇帝泪洒当场,不禁大惊失色,惶恐不安。这时,刘太妃问道:皇爷何以泪染衣襟?

皇上万岁答道:年节已至,家家闭户,和谐美满,唯独朕无父无母,伶仃孤苦。数樽下肚,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话音落下,庄敬祖感叹道:“皇上万岁此生孤苦啊,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先以不及弱冠之年,肩挑起了大明朝的青天大日,不易啊!不易啊,诸位看官!”

庄敬祖说的情真意切,茶楼里的数百名看客不禁动容。

庄敬祖说道:“大过年的,大明百姓尚且能够家家团圆,共度佳节,可贵为九五至尊的皇上万岁呢?大过年的他什么慰藉也得不到,金砖玉瓦的紫禁城固然很好,可宫廷之内有的只是年幼的皇弟皇妹,以及皇祖皇考时遗留宫中的千百位妃嫔家眷。举目之下,四周都是想要依靠他的人,却无一个他可以依靠的人!今年皇上万岁才十七岁啊——”

话音落下,茶楼里的看客已经有不少泪目,哽咽有声的也不在少数。是啊,皇上也是人呢,更何况他年纪轻轻,身边连个依靠都没有。

庄敬祖又道:“虽然千难万难,可皇上万岁不愧是太祖成祖的子孙,他坚强的抹干眼泪,是的,他做到了!”

“皇上万岁失神的喃喃低语了句:若有亲信宗亲辅政,为朕查漏补缺,实乃大明之幸,百姓之幸!”

说到这儿,庄敬祖朝看官们说道:“皇上万岁固然生而神圣,天资聪颖。可这世上焉有生而知之者?皇上万岁毕竟年幼,阅历浅薄,在此皇上万岁尚未长大成人之际,朝野上下的确需要一个有才干、有品德的宗亲站出来辅佐皇上万岁治理国家!一来可以帮助皇上万岁处理日常政务,二来也能够凭借宗亲的威望,震慑内朝外朝的奸佞小人们,大家伙说对不对?是不是?”

“说的是!”

“说的好!主少国疑之际,的确需要有个老成持重的宗亲站出来,操持大局。”

“可是宗亲之中有谁堪担大任呢?”

尺扇茶楼内的看官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出声,有人说瑞王不错,有人说潞王

还行,也有不少人拥护桂王、惠王,总之莫衷一是。

这会儿,庄敬祖又敲了敲案几上的醒木,笑道:“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话说听到皇上万岁的感慨后,刘太妃亦是感同身受,便举荐了一位贤王,皇上万岁亦觉得这位王爷堪担大任!”庄敬祖卖了个关子,惹得看官们拍桌子骂娘道:“那位贤王?瑞王?桂王?德王?惠王?总不会是洛阳的福王吧?”

闻言,庄敬祖猛地打开折扇,大声笑道:“不错,正是皇祖第三子,就藩洛阳的福王洵!”话音落下,整个茶楼都炸开了锅。

一场“国本之争”在万历朝前前后后争执了十来年,别地儿的百姓可能不大清楚,但京城里的老百姓却是门清。这个福王朱常洵就是当年跟皇考正皇位争的最凶的那位。现在要是让这位曾经皇位的“落榜生”进京辅政,会不会出啥意外?

比如说侄弱叔壮,仆大欺主之类的事儿?

当年朱常洵争夺皇位失败,心里肯定不甘心,现在卷土重来,难免他心里不会生出什么不该有的贪念,所以当看官们听到了福王洵三个字时,顿时不乐意了。

庄敬祖连忙重重拍了几下醒木,这才维持住茶楼内的秩序,他忙道:“诸位看官所虑甚是!福王洵可是皇祖最宠溺的皇子,而皇祖最宠溺的妃子郑氏也在宫中,若是召福王洵入京,这母子二人一旦联起手来,那还了得?年幼的天子那里招架得住?”

“是啊是啊。”

“这谁顶得住啊!”

庄敬祖话锋一转,又道:“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却是又不得不佩服起当今皇上万岁的心胸。皇上万岁会不晓得福王洵曾经与皇考争夺大位之时?可皇上万岁仍旧不计前嫌,采纳了刘太妃的建议,下诏召福王洵进京辅政!这是什么?这是【无私谋国】啊。为了大明朝廷,为了天下百姓,皇上万岁宁可自己受点儿委屈,也不愿拖累苍生啊。”

“皇上万岁如此仁德,福王洵定然能够接受感召,即便曾经有过邪念,想来也荡然无存了。天子与福王洵国能无私谋国,那我大明朝岂有不昌盛的道理啊。”话音落下,一个看客猛地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嚷道:“皇上仁德,支持福王进京辅政!”

在此人的鼓动之下,茶楼内的看官们纷纷嚷起口号,震得楼顶的积雪纷纷飘落。

同样的一幕在今天出现于京师的大街小巷。古代百姓多大字不识,所以虽然京报纸已经刊发,却销量堪忧。为了最大程度地宣扬京报纸,温体仁在皇帝的授意下,大肆网罗江湖术士、茶楼的说书人,乃至戏班子来宣扬京报纸,可谓收获满满。没用几日的功夫,皇上无私谋国,真诚邀请福王洵进京担任辅政大臣的事情便传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了。

……

乾清宫东暖阁。

皇帝与内阁群臣在里头商议国政。叶向高摸出一份奏疏,禀告道:“皇上,这是兵部左侍郎熊廷弼上的一份弹劾疏,弹劾的乃是辽东经略袁应泰。”

皇帝听到熊廷弼的名字之后,并未感到以外,自打这位爷被皇帝从辽东前线拉回京城之后,没有一天熊廷弼肯消停的。不是上书弹劾徐光启跟泰西书院,就是对叶向高整顿九边的事指手画脚,偶尔他还会心血来潮地将矛头直指皇帝自个儿,说皇帝任用骆思恭、魏忠贤等佞臣,非治国之道云云,还说皇帝已壮,可奶娘客氏仍旧留在宫中不合祖制,招惹非议云云。总之,这位爷天生一张大嘴巴,得吧得的没完没了。

皇帝甚至没兴趣御览熊廷弼的折子,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他说袁应泰怎么着了?”

叶向高如实禀告道:“熊廷弼弹劾袁应泰最近的一项军令。”

“哦?”

皇帝跳跳眉头,提起了一丝兴趣,便问道:“说说看?”

“年前,辽西、辽北的蒙古部落遭受了大雪灾,损失人畜无算,看瞅着没粮食过冬了,便南下恳求内附。袁应泰则来者不拒,秉持着怀柔远人的政策,收留了数万蒙古灾民,分别安置在沈阳、辽阳两座城池内。这本是一项德政,我大明朝乃天朝上国,对四方夷狄有教化之责,向来对愿意归化、内附,想要脱离愚昧,心向文明,心慕王化的夷狄以宽大政策,分粮分地,安置其民,使其各安其业、乐其所。”叶向高答道。

皇帝点点头,道:“这个朕亦有耳闻,锦衣卫早早的将此事禀报御前。朕看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收留归化的蒙古人,自太祖成祖时就有过先例。养着这些蒙古人,也不废太多粮食,关键是当边关出现外患的时候,还能征调骁勇善骑射的蒙古人驻防九边。”

“可在奏疏之中,熊廷弼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如今辽东局势危如累卵,建州叛军气焰嚣张,东虏人得寸进尺,蒙古人说不准心怀二心累。若是东虏人来攻,以蒙古人为内应,则辽东危矣!”叶向高答道。

皇帝点了点头,他沉思半晌后,放下了手中一份弹劾温体仁的奏本后,朝诸位阁臣发问道:“诸位股肱大臣有何见解吗?”

内阁之中多是厌恶熊廷弼的人,听到皇帝问话后,多言熊廷弼大言欺世,危言耸听,上这份奏折,不过是为了邀宠邀功罢了。

其中阁老朱国祚动容的说道:“将心比心!袁应泰在蒙古人遭逢大难之际,收留了他们,这就是救命之恩啊。日后东虏人胆敢进犯,这些蒙古人为报答袁应泰的活命之恩,必定踊跃参军,奋勇杀敌!最不济也会登上城池,帮助王师防守,绝不会跟东虏人有染的。恩将仇报,岂不成了畜生?”

朱国祚说得盛情禀报,迅速感染了其余阁臣,大家纷纷称赞起袁应泰来。

阁臣沈飗补充道:“彼时蒙古灾民南下,若是袁应泰关闭城门,见死不救,这些蒙古灾民必定转投建州叛军,到时候无疑会壮大叛军的声势,与我辽东军民大为不利啊。”

“沈阁老、朱阁

老说的是,袁应泰此举的确是善政!既彰显了大明的仁德,又可得千百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充实军队,可谓一石二鸟啊。这个熊廷弼定是被撸了经略官,心生怨恨,这才在御前诋毁袁应泰来着。皇上,此人如此小肚鸡肠,非谋国之士,理政之才,还请皇上降罪于他。”

皇帝抬眸望去,发现这个趁机倒打一耙的阁臣正是何宗彦,当年皇帝用大铁锤狠狠的砸了他一下,看来他已经养好了伤疤,也忘记了疼痛。

皇帝问叶向高道:“你怎么看?”

叶向高沉思片刻后,说道:“这股蒙古灾民不救,则会折损朝廷的仁德威望,不救势必赶着这些蒙古灾民转投建州叛军,朝廷、辽东势必遭殃。但夷狄之人,未尝教化,生性狡诈,不知廉耻久矣,救之,恐遭其反噬,有中山狼之虞。”顿了顿,叶向高想出了一个老成持重的办法道:“臣愚以为,蒙古灾民当救,但应当严加看管约束,以防不测。另外,明年开春以后,应当将避难的蒙古人悉数赶出辽地,让其自谋生路。若是辽地确有需要,可从中挑选精壮,充实军备,且不可囫囵吞枣,不加甄别,统统收留归化啊!”

皇帝满意的笑了笑,然后瞥了一眼内阁首辅方从哲,道:“叶阁老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贤臣啊,此策中肯,就按这个办吧。”

话音落下,皇帝便听见远处传来阵阵沸沸扬扬的喧嚣声。皇帝奇怪的问道:“皇宫大内,怎闹哄哄的?犹如市井,成何体统?”

一个太监急匆匆地闯进来,跪倒在地,禀告道:“皇爷,一群大臣冲进来,嚷着要见皇爷。”

皇帝蹙眉。

这儿是哪儿?是乾清宫啊,过了乾清宫一步之遥就是后宫,或者说乾清宫在广义上就属于后宫,娘的,后宫你们也敢闯?

若是在文华殿内阁也就罢了,可这里毕竟是乾清宫东暖阁,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皇帝的脸面有些挂不住了。

其实历朝历代,后宫是严禁外臣进入的,但是明末礼乐废弛,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都停留在了纸上,没人再去遵守了。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现在的一幕。

皇帝站起身来,走出东暖阁。内阁群臣面面相觑,在叶向高的带领下,也跟了出去。可刚刚走出东暖阁,阁老们就瞪大了眼睛,看到了令他们极为惊恐的一幕——皇帝从值守在东暖阁外的许显纯手中接过了一口绣春刀!

皇帝将绣春刀佩戴在腰间,大步流星地朝外走去,不出三十步,皇帝便瞧见了乌泱泱的四五十个臣子正在跟侍卫们推攘着。皇帝面沉如水,大声喝道:“放他们进来!”

闻言,群臣连忙推开宫中守卫,朝皇帝跑过来,纷纷跪倒在地。领头的人正是杨涟跟左光斗,也是,在大明朝除了他们俩之外,还有谁有这个胆子?

杨涟等人无一例外,手里都拎着本奏疏,更有甚者一手拎着一本。扣了三记响头之后,杨涟首个开口道:“皇上,不能召福王进京啊,臣等泣血以闻,万不可着令福王进京,否则社稷将倾,皇上也祸福难料啊。”

皇上冷着一张脸,接过来杨涟双手捧上来的奏折,翻看了两眼。

杨涟在奏疏中写道:“惜者,福王洵依仗皇祖恩宠,贵妃怜爱,骄横跋扈,挥霍无度,绝非能够堪担大任之人......福王心性贪婪,曾妄图染指神器,皇上不可不察。今主上羸弱,而福王年壮,若委以权柄,长此以往,绝非社稷之福......皇上忧虑国事,担心阅历浅薄,才德不备,意欲寻求助力,此人主之忧也,臣等欣慰感激,每每不能自己。但治国辅政自有祖制、法度,自太祖朝起,宗室藩王不得参政,预四民之业!皇上不可轻废祖宗之法。更何况,欲求贤良辅国理政,又何须舍近求远?当今满朝君子,可谓众正盈朝,皆负大才,只要皇上亲之任之信之重之,大明朝自然垂拱而治......如若福王洵可立,昔年我等社稷臣子自当立之,实乃其才德不具,天资庸碌,难当大任啊,望皇上思之察之改之......”

皇帝的眼睛停留在那句“如若福王洵可立,昔年我等社稷臣子自当立之”之上,久久不能移开目光。杨涟这是旧事重提啊,这是话里有话啊——他这是在提醒皇帝,当年若非他们拥戴,这皇帝位还指不定由谁来坐呐!

岂有此理——

皇帝瞪大了眼睛,嘴角狰狞的抽搐着,气喘如牛。

“放肆!”

皇帝狠狠的将奏疏砸在了杨涟头上,怒骂道:“匹夫!杨涟匹夫辱朕太甚!”

杨涟忙叫道:“臣惶恐——”

皇帝呵斥道:“惶恐?你若当真惶恐,就该上个致仕的折子来。”

杨涟倔强的答道:“臣背负先帝托孤之责,不敢懈怠!食君禄忠君事,唯有迎难而上而已。”

“啊~反了!”

皇帝大怒,竟是要拔出绣春刀来砍杀杨涟,见状,叶向高等阁臣连忙上前阻拦,方从哲更是朝杨涟、左光斗两人怒喝道:“还不滚出去!”

皇帝怒道:“一个也不许走!杨涟、左光斗结党擅闯后宫,谋图不轨,来啊,拿下他们,推出午门砍下脑袋,挂到城门楼子上去——”

“不可,不可啊。”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皇帝在一众老臣的阻挠下,始终走不到杨涟面前,气急败坏之下,皇帝竟是将手中的绣春刀甩向杨涟,差点儿伤到身边的一干大臣。杨涟等人在方从哲的暗示下,想要抽身离开,但已是被许显纯带领的锦衣卫团团围住,一个也走不脱了。

皇帝嘶吼道:“杀,杀!给朕杀了这个匹夫!”

话音落下,许显纯狞笑一声,拔出了腰间的绣春刀,大步朝杨涟冲了过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万历恶霸地主万历三朝万历四十六年李富贵修仙传抗日之浮空基地天庭地府微信群东京灵探魔君再就业日常女配沉迷科学[快穿]异时空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