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具体解读道:“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有了一个明确的职位,才能行使自己的职能,才可以做到‘名正而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嗯!不然!你算什么?是不是?你就是好管闲事!”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看着曾参,伸手示意了一下。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然后解读道:“樊迟向先生请教如何种庄稼。先生说:在这方面,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先生说:在这方面,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先生说:樊迟真是不争气,小人也。身居领导职位者只要重视礼就行,老百姓对你就不敢不敬畏;身居领导职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对你就不敢不服从;身居领导职位者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样样都会,样样精通呢?哪里还需要你去种庄稼呢?”
“行行都需要人,哪里有全才呢?是不是?”乐歌道。
“是!”曾参应道:“我先生也是这个意思!我先生的意思是:你是个领导,你负责好你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你问耕种、种菜方面的事干吗?是不是?”
乐歌笑道:“这家伙为什么会问耕种、种菜方面的事呢?难道?他不知道你先生‘五谷不分’?”
曾参顿了一下,还是解释道:“他是农民出身,是个种地的!唉!”
“他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问你先生不会的,自然是惹你先生不高兴?”乐歌笑道。
曾参脸色变了一下,解释道:“我先生是有些生气,但是!还是耐心地解释给他听,要他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好管闲事!”
“你把这一段编排在这里,不是来揭你先生的短吧?主要还是说如何‘为政’的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先生说:各就各位,各尽职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不需要样样精通!”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什么意思?怎么又扯到这个上面来了?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参赶紧解读道:“先生说:能够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去处理政务,却一窍不通;让他去当外交使节,却不能独立地去办理交涉事宜;背得很多、很熟,又有什么用呢?”
“什么意思?”
曾参进一步解读道:“先生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哦?”乐歌点了点头。
“诗,也是先生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不仅教学生诵诗,还一边弹琴吟唱。”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先生就会装比!装高雅!”
“怎么是装比、装高雅呢?”
“不要跟我抬杠!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其自身品德、言行端正了,即使他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自觉、自愿去干;其自身品德、言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你先生再次提及自身要过硬!身正不怕影子歪!”
“是!乐伯伯!谢谢乐伯伯!”曾参感谢道。
“嗯!继续!”点头道。
曾参进一步解读道:“先生说:为官的首要就是: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自己的品德、言行不正,就不能服众!”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鲁国和卫国,两国的国情相似,政事也差不多,就像兄弟一样。”
“哦?什么意思?进一步解释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释道:“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所以先生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是么?”乐歌应道。
康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卫国第一代国君。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
因此!孔子说:鲁国和卫国两国的国情相似,政事也差不多,就像兄弟一样。
“真的!乐伯伯!”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积蓄时,他说:‘差不多也就够好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什么意思?进一步解释一下?”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先生是在夸奖卫公子荆,认为卫公子荆是一个知足的人,不贪心,所以才能管理好大家和小家!只有上位者不贪心,居下位者才有好日子过!”
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