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爱卿,此次朕宣你来此的目的便是希望你能代替张须陀,镇守中原地区,震慑当地宵小。”
“不知裴爱卿可有任何难处?”
只说,杨广处置完裴元庆的事物后,便宣裴仁基说道。
闻言,裴仁基一脸的喜悦,随即说道:“微臣早已有报效国家之心,愿为陛下镇守中原。”
“只要微臣还有一口气在,便一定保守中原不失。”
随即,等待这一刻已经许久的裴仁基不由面露喜色,保证着。
“好,朕随时等候你的捷报传来!”
镇守中原地区的人选固定好后,杨广才略松一口气。
只是,紧接着内史侍郎虞世基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陛下,虽然如今中原地区的主将已经确定,但雁门郡还未有所安置。”
“如若一旦高麒率军东征,而对雁门放任不管的话,那塞外胡寇一定会趁机侵占雁门,继而牧马南下,威胁京都。”
只见内史侍郎虞世基继续提出其中的隐患,说道。
闻言,一时间杨广也不由沉思下来。
是啊,塞外胡人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如若此时杨广若不管不顾,强制性下旨召集高麒东征,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这其中塞外胡人一定会再次进犯雁门郡。
而空虚的雁门肯定抵挡不住。
只要胡人一旦在雁门郡站稳脚跟,不说日后北疆将永无宁日。
恐怕更为严重者,胡人会趁机南下,重演数百年前的那一幕也未尝不可。
故此,在想到这些后,绕是一向强硬的杨广也不由沉闷下来。
霎时间,殿中突然安静下来,众百官俱都一言不发。
良久,黄门侍郎才站出,缓缓道:“陛下,如若一定要东征,微臣倒是可以保举一人接替高驸马。”
“并且,以他的声望,驻守雁门,对外可震慑胡人,对内可压制其当地反对大隋武装。”
“哦,何人?”闻言,杨广瞬息间来了兴趣,询问道。
“此人就是陛下皇叔,靠山王!”
“杨林?”
瞬息间,杨广嘀咕一声,随即便是无尽的欣喜。
好似就是犹如黑暗中点燃一根明灯一般。
杨林,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啊。
最主要的是,以杨林的声望镇守雁门郡,可谓是措措有余。
杨林,开隋九老之一,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靠山王。
如若要论隋灭北齐最大的功臣是谁。
那肯定不用想,都会说杨林。
杨林,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统兵之道,甚至是品德以及声望,可谓是德才兼备。
最终,深思熟虑以后,杨广便下旨命镇守青州的靠山王杨林为行军主帅,率军北上,驻守雁门,防备北疆。
而由于杨林的调离,杨广担心裴仁基一将在中原镇守可能独木难支,便再次命昌平王邱瑞一同前往中原地区驻守。
…………
一切进皆准备妥当之后,杨广正式颁布圣旨。
命骠骑将军高麒汇同镇中主将张须陀部,率军与幽州北平汇合。
随即以张须陀为主帅,准备第四次东征高句丽。
东征消息很快便传到雁门郡。
一时间,高麒得知过后,绕是定力过人,也不由震惊开来。
居然下旨命自己率军前往幽州,随后东征高句丽?
别人不知道,高麒又怎么不知道东征高句丽的危害?
在历史上,杨广便曾经两次大规模的派遣大军大举东征。
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不仅耗费了国力、军力,可东征高句丽中几十万大军却折损大半,可还是徒劳无功、一无所获。
而最终由于杨广的大举东征以及专横跋扈,强征百姓修筑大运河,导致国内矛盾增距。
随着,所谓的‘大隋王朝’便在爆发的起义军下,宣告灭亡。
而这一世,如若不是高麒的横空出世,恐怕如今也是遍地反王并立。
本以为,经过两次东征惨败的杨广会汲取教训。
可高麒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为隋王朝打出的赫赫声威不仅没有打消杨广的东征念头。
杨广还无限的把这念头放大,最终下此荒唐旨令。
对,在高麒看来,东征高句丽就是荒唐旨令。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可是从杨坚时期一直到李治时期,经历数十年,才艰难的灭亡了高句丽。
可李治的唐军灭亡高句丽很大的原因要归根于唐王朝那时候已经外天可汗李世民的卓越治理下国力强大、军威强盛。
以及唐朝联合高句丽旁边的新罗等国,才灭掉了高句丽。
所以,高麒认为,要想灭亡高句丽,首先必须要国家富足、军威强盛下,不给高句丽任何喘息之机,一鼓作气凭借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为支撑,灭之。
可如今的情形便是,所谓的大隋王朝早已外强内干,对内奸臣当道,把持朝政。
对外世家大族掌控各地、以及各地反王隐藏暗处,伺机而动。
再加上各地治安不稳,导致各地盗匪丛生。
就以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广却还会继续一意孤行下旨东征。
这不是荒唐旨令又是什么?
不过哀叹归哀叹,如今圣旨以下,高麒也无可奈何。
只得召集麾下众人一同商议对策。
很快,雁门众将便迅速汇集起来。
随即,主位之上的高麒咳嗽一声,随即道:“诸位,如今天下下旨,命我军前往幽州,汇合张须陀部东征高丽。”
“想必此事你们都以知晓了吧?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脾气火爆的典韦便翁声说着:“东征高句丽?可如今要是我军撤走,那塞外胡人如若再次袭扰,又当如何?”
只说,典韦一言瞬间便说到了众将的心坎里。
一时间,众将俱都附和典韦起来,说着。
而眼瞧典韦都能将如今局势看的如此清楚,可杨广却还是一意孤行。
如今高麒心中暗想着:“看来如此昏庸的皇帝,也活该二世灭亡啦。”
突然,刘伯温出言止住众将,轻摇着羽扇,出列缓缓分析着:“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须知,辽东地区气候极度恶劣,我军士卒皆是中原人士,压根不熟悉地形。”
“并且,当地的环境、气候进皆不熟悉。”
“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很容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