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的研究者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木桶,身体素质,反应能力,意志力,甚至灵魂强度,都是组成这个木桶的一块块木板,而这个木桶最终能够盛多少水,也就是这个人最终能拥有多么强大的实力,是由这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我说的没错吧?”这一刻,陈涛仿佛变成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而在场的众人则变成了台下认真听讲的学生。赵林松倒是很识相的将刚才下意识拿出来的录音笔又放了回去,因为他想起来,这个房间内本就放着最高级的录像设备,陈涛说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个动作,露出的每一个表情,都会被记录下来,以便分析人员在事后.进行分析,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报。
“是的!这就是现在各国所依据的木桶理论。”余老深知谈话中互动的重要性,就连老师上课都会不时的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以便整堂课更加流畅,否则光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演独角戏,不但说的人会厌烦,听的人也会觉得无聊,双方都会产生一种难以融入的超脱感。
“不能说错,但不全面!事实上我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理论的缺陷性,并将整个理论模型进行了一些修改,新的模型被称为陶器理论。组织的研究者,尤其是以教授为主的一批研究者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被视为一块块木板那样的分割体,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反应能力,意志力还是灵魂强度,都是这个整体的一种成分,而不是单单的一个部分。因此他们将人比喻为一块经过调和的黏土,而最终的个体实力则相当于被烧制出来的器皿。如果黏土的各种成分被调和的刚刚好,而烧制的火候也恰恰合适,那么烧制出来的就将是精美的瓷器。如果火候较差,或者黏土的成分不够完美,那么烧制出来的或许仅仅是朴素的陶器。最糟糕的是,黏土的配比糟糕,这时候哪怕火候再好,烧制出来的也仅仅是一堆残渣罢了。”
这种形象的比喻很显然比木桶理论更容易被人理解,本就对人体强化技术了解较为深入的陈老立刻说道:“也就是说,黏土就是人的肉体和灵魂,烧制的火候就是强化的次数,而瓷器就是像你这样毫无瑕疵的成品,陶器就是我们那些经过一定强化的精英战士,而残渣就是那些异化者吗?”
出乎意料的是,陈涛对陈老的说法摇了摇头:“不全对,准确来说,黏土的各种成分是除了灵魂之外的各方面素质体现,而灵魂则是烧制过程中的柴薪。至于你们所谓的异化者,事实上绝不是什么残渣,而是烧制到一半还没完工的半成品,当然,你们那些所谓的精英士兵也属于这一类,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是足以颠覆现今各国在人体强化领域一切成果的理论,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决了各国对于强化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异化者竟然和那些精英战士一样,属于强化过程中的半成品?这真的不是开玩笑?要知道,在此之前,各国,包括华夏在内,都将异化者认为是强化失败的产物,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看到众人震惊的神色,陈涛继续说道:“事实上,你们在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那些异化者,几乎都是因为强化程度超过了灵魂强度的产物,也就是说,火烧得太旺,可柴薪却不够烧,这样子当然烧不出成品,只能得到一个半成品。当然,想要把这种半成品继续烧制成最终的成品,难度要比重新烧制一个泥胚来的更大,对于你们的技术来说,想要实现恐怕需要漫长的时间。”
“那么那些戒指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说,那些戒指可以提供烧制用的柴薪,确保烧制能够进行到底吗?”赵林松又想到了那些通过戒指进行强化的玩家,很显然,陈涛的这套理论并不能完美解释戒指的作用。
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了赵林松一眼,陈涛说道:“谁告诉你那些戒指是用来烧火的柴堆了?真的要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把
戒指比喻成一座可以随时中断,随时继续的炉窑,越高级的炉窑,燃烧效率就越高!”
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将众人炸醒,通过陈涛的比喻,赵林松惊讶地发现,自己所疑惑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理论得到完美的解释。
“那该怎么把半成品继续烧制下去?”一想到军队中那多达数万名的精英战士,陈老不禁肉痛不已,那些明明可以被烧制成完美的瓷器,如今却因为政府的急功近利,只能成为半成品。
“这就不是我能回答的内容了!”很显然,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禁区。
尽管对陈涛无法提供“补救措施”深感遗憾,但没有人因此觉得陈涛小气,相反,正是因为陈涛的提醒和解释,他们才能够比其他国家更早的走出误区,避免出现更多的损失。很多时候,止损就是收益!
“我还以为你仅仅关注刺杀方面的事情,没想到你对强化方面的了解也如此深入。”余老感叹了一句。
“只要成为了执行者候补,就会被告知这些情报,对组织来说,确保每一个高级战力有着足够的成长性和可塑性,是保证各个计划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陈涛并不对余老的赞赏表示多少感谢,“事实上,因为每一个能够成为执行者候补的成员至少都拥有一枚最低级的戒指,所以对于强化方面的危险性反而是最低的,毕竟通过戒指进行强化相当于得到了稳定的保障,只要按部就班,无非是花费的时间长短而已。”
“你们每个人都有戒指?”到如今为止,三次戒指降临,总数数千万的戒指到达了地球,但对于地球上近百亿的人口来说,这点数量甚至还不足百分之一,再加上很多戒指在降临时直接落到了海洋之中,导致实际获得戒指的玩家数量更加稀少,更别说还有戒指的吞噬升级,甚至某些戒指的自毁等,事实上拥有戒指的玩家只占总玩家数量的不到千分之一。由此可见戒指对于玩家来说是如何的稀少。
对余老的问题,陈涛点点头:“是的。实际上噬身之蛇的真正成员数量并不多,那些所谓的外围成员甚至都不能说是组织的一份子,仅仅只是可以随时舍弃的工具而已。只有得到分级的成员才能获得由组织分发的戒指,如果原本自己有戒指的,则可以根据所做出的贡献,获得提升戒指等级的机会。”
“分级?是执行者候补,执行者,使徒这三个等级吗?”
“不仅仅是这些!实际上拥有七个等级。最高级的是使徒,也就是S级,其次是执行者,A级,执行者候补,B级,内勤和研究人员,C级,外勤,D级,学员,E级,观察者,F级。只有到了学员这个等级,才可以得到组织授予的戒指。”
听起来,这个神秘的结社组织要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严密,这也意味着外部很难渗透这样一个组织严密,结构严谨的团体,因为他的核心成员数量稀少,任何一个新面孔都会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而那些等级较低的成员虽然数量较多,渗透进去的安全性较高,但相应的,能够获知的情报也就更少,渗透的价值也就越低。
自古以来,间谍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职业。
“那你们的晋升制度是怎么样的?不能说的话就当我没问。”了解这个神秘组织越多,就越是会对其运行模式感到好奇,因为从来没有一个组织像噬身之蛇一样,在保持着极度神秘性的同时,还能维持极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难以被人察觉,神秘,传播度不广,就意味着组织得不到足够新鲜血液的加入,因为你不能指望总是有人会心血来潮的加入一个从没有听说过的组织,哪怕这个组织把自己吹嘘得如何天花乱坠。
相反,执行力强,影响力大,就说明组织活动频繁,且经常搞一些大动作。否则如何造成巨大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某个组织只在自家的后花园搞一些神神叨叨
的祭祀仪式,他们的影响力会有多大?恐怕隔着一条街的邻居都没听说过自己住的小区里有这么一个组织。而若是你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在天安.门城楼上来个自焚,恐怕不用你自己去宣传,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你和你那一点破事儿了!
所以这也是噬身之蛇给绝大部分玩家造成的怪异感,你说这个组织有名吧,的确很有名,因为他们动不动就在恩塔格瑞世界搞出个大新闻,不是在这里放个小胖子,就是在那个点个大伊万,作死能力简直一等一,让每一个玩家都不得不翘起大拇指喊一句“牛逼”。
可你要说他神秘吧,也的确极度神秘,几乎没人知道这个组织的成员有谁,组织的机构在哪里,甚至连怎么加入这个神秘组织都没人知道。现如今恩塔格瑞世界上到处都是玩家在喊要加入噬身之蛇,可甭管你喊得震天响,就是没人理你。就仿佛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个组织一样。
这种巨大的反差在现实中更加明显,一方面,噬身之蛇在各国政府和财团眼中属于庞然大物,感觉每个角落都有这些毒蛇的身影在游动。另一方面,普通人却根本不知道现实中竟然也有个噬身之蛇,他们还以为这仅仅是恩塔格瑞世界那边的一个神秘组织,是某些玩家为了装逼而制造出来的烟雾弹。
所以余老等人对噬身之蛇内部的晋升制度感到极度的好奇,他们想要知道,这个组织是用什么方法,在核心成员如此稀少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如此强大的实力和执行力的。这必然是有着一个非常完美,效率极高的晋升制度作为保障,否则无法解释这个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如此拼命,总不能这个组织里个个是活雷锋,人人都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吧。
陈涛咧开嘴笑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股森冷的杀意:“没什么不好说的。组织的晋升制度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能者上,庸者死!除了交付给你的任务必须完成之外,组织并不会对完成任务的过程有任何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死了,就意味着你不够优秀,自然就会成为被淘汰者。”
这个回答让众人陷入了无语之中,谁也没想到这个组织的晋升机制竟然如此冷酷,蕴含着滚滚的杀意。可想而知,这个组织中每一个执行任务的成员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心理,他们一方面要确保自己的任务得到完美的执行,另一方面要抓住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机会,想尽办法的铲除掉自己的竞争者,让自己能够上位,或者至少保证自己不会被淘汰。
于是这样的机制下,能够存活下来的自然是那些足够聪明,足够狡诈,足够强大,也足够隐忍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每一个都足以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一方豪杰,或是统领一个财团在商界纵横睥睨,或是跻身政界叱咤风云,或是进入军队一呼百应。
而现在,这群人却被这个神秘的组织牢牢的抓在了手心中,利用他们远超常人的智慧和能力,为这个组织的某个目标而贡献力量。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藏在阴影中的人拿着一把狙击枪,而且枪膛里还塞满了子弹。你不知道他瞄准的是谁,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别人,也有可能是大家脚底下的那桶炸药,只有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你才知道倒在地上的是谁,然后继续为下一次的牺牲者不要是自己而祈祷。
“我想,今天的会谈就到此为止吧!尽管我愿意向你们透露更多的信息,来证明是你们需要我,而不是我需要你们,但我怕你们的身体承受不了更大的惊吓!”陈涛明白自己的价值在于自己还拥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性才是他敢于和眼前这几位老人讨价还价,甚至有恃无恐的底气所在,但正所谓过犹不及,他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是随便可以拿捏的,想要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
而很显然,在这场交易当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绝不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