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这场持续时间很短的战争,让关西军阀一系的人收获了累累果实。
东瀛Z府不得不捏着鼻子晋升山泽静吾为陆军大将,同时裁撤对Z府更加忠诚的近卫师团。
铃木贯太郎晋升海军中将,子爵,联合舰队总司令兼任海军军令部长。
他倒是得到了东瀛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东瀛海军也因此获得了一笔虽然不算丰厚,但胜在稳定的军费。
而鼓动开战的孙笑则被东瀛授予东瀛的最高勋章——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另一个位面李梅也拿到了这勋章),并且授予孙笑伯爵爵位。
不过考虑到大明并不承认东瀛神皇的皇位正当性(大明认为东亚只有一位皇帝,东瀛应该是国王才对),因此孙笑并未接受这个爵位,他的勋章也是铃木贯太郎转送过来的,孙笑并未去江户授勋。
对孙笑来说,东瀛人授予的荣誉不值什么,不过东瀛人给的钱却是相当的可观。
当然,那不是东瀛Z府给的钱,而是三菱财团暗中支付给孙笑的报酬和分红——报酬是为了答谢孙笑打击三井财团的势力,让三菱扩大了市场,分红是因为孙笑本来就有三菱的股份。
那真的是一笔很多很多的钱,孙笑买了两辆卡尔?本茨汽车,一辆留给自己,替代马车作为出行工具,另一辆交给延平造船厂长崎分厂,用以拆解仿制。
汽车工业对未来的战争十分重要,甚至可以算是核心军事工业(同时也是民用重工业)之一,所以孙笑觉得自己应该提前做一些投资。
孙笑希望以长崎的工业能力和技术人员,成立一家汽车公司,为此他专门投资一笔钱,用来作为启动资金。
当然,如今的汽车工业还处在婴儿期,这种投资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看到成果。
不过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知道幼苗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那就应该给予呵护和耐心的支持。
899年底,终于有了海军军费的铃木贯太郎制定了一个五年购舰计划,打算以五年的造舰经费,订购4艘炮舰、4艘驱逐舰和10艘鱼雷艇。
在孙笑的影响下,这些造舰合同毫无疑问又落在延平造船厂手中。
当然,这也是因为延平造船厂要价最低。
……
进入900年,大明帝国的改革愈演愈烈。
很多事情甚至连孙笑这个穿越者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900年二月,八股科举正式被彻底取消。
四月,朝廷宣布土地改革法,国家宣布将分二十年,拿出四十亿两,赎买大地主土地,同时额定宗室、勋贵的土地,超出额定值的部分,一律上交国家。
这些赎回和收缴的土地,将会廉价出售给无地农民耕种——没有钱买地的农民可以在国有银行贷款,以后以农产品或现金的形势还贷。
土改!
孙笑刚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是真的吓了一大跳,他都开始怀疑朝廷里是不是有别的穿越者了。
然而事实证明没有,朝廷这样做,只是为了收买人心,好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准备。
宣布重新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之后,朝廷开始以土地券的形势出售辽东、蒙兀、西域、西南等地未开发或半开发的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不限量购买,价格也不高,以此来吸引那些把地卖给国家而得到大笔资金,不知道该如何投资的地主阶级。
同时国家还开放了许多基础工业,把那些前地主向资产阶级方向引导。
卖地回笼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又被国家投入到民间难以承受成本的重工业当中。
这一年,大明制定了一个长达二十年的计划,打算在920年之前,把大明建设成一个世界一流工业国。
不对,没有大明了!!!
私下里,孙笑最关注的国内改革方向是土地改革,但大部分明国人,最关注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900年6月,大明帝国光兴皇帝在京师紫禁城宣布改大明帝国为华夏帝国,历时532年的大明帝国正式成为历史!
这简直是何等的我艹!!!老朱家的子孙推翻老朱家的大明朝啦!!!
然而仔细想想,却也有人发现这似乎真的不算个事——不就是改个名字吗?皇帝还是那个皇帝,皇位还是老朱家的人去坐,勋贵也还是那些勋贵,大臣也还是那些大臣。
最大的改变,不就是大家从明人改成华夏人了吗?
再说,明人本来就是华夏人啊!
皇帝的这种做法,似乎是想强调本国为华夏正统,继承从三皇五帝到现在以及将来的华夏文明本源,把这个国家的历史追溯到五千年前,而不是只到368年的应天府。
孙笑意识到,这可能是国家打算以一个文明核心而非单独一个国家的身份,去面对世界级别的竞争。
果然,900年10月,华夏帝国这个新兴的古老国家在京师召开“亚洲文明会议”。
会议结束后,华夏、高丽、琉球、吕宋四国代表在京师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宣布成立(北)京师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约组织以军事为着力点,签约国实现军事、经济、外交的全面相通,组织内各国全都给予对方全面最惠国待遇,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对外宣战,整个组织都会对外宣战,任何国家遭到入侵,都被视同全部组织国家被入侵。
这个名字吓了孙笑一大跳的组织实际上脱胎与旧明时期的朝贡关系,说是组织内国与国之间平等,但实际上还是大明……,不,现在该称呼为华夏帝国,来掌控一切,其余加盟国都仰仗华夏鼻息。
不过在欧美列强看来,北约似乎是德奥意三国同盟的一个亚洲翻版,他们对这件事没有投入太大关注度。
只有东亚范围之内的原朝贡国家,对这件事十分上心,连东瀛这个儒家文明圈的边缘国家,几乎从来不算朝贡国的家伙都申请加入北约——不过处于安抚高丽情绪的考虑,大明没有同意吸收东瀛罢了。
900年的这一系列大事件,说起来几句话就可以结束,但实际上对整个东亚形成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这一年,很多人因为对抗朝廷政策被处以死刑,更多的人被流放或判处监禁,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久很久,只不过孙笑躲在东瀛,算是避开了这次令人惊恐的风暴。
而历史,只给了这一年一个简短的注释:
光兴更张。